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1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书画作品中存在有大量模糊不清的印章,对此类印章尚没有很好的手段进行提取和鉴别。为解决这一问题,本工作采用一种用高光谱图像系统采集书画中模糊印章的光谱-图像信息,采用最小噪声分离变换(MNF)处理光谱图像数据,提升了模糊印章的可辨识度。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能够有效的将模糊印章的信息提取出来,有利于印章的鉴别和研究,为书画的文物价值和真伪鉴别的研究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2.
今年4月30日上午,上海市隆重举行了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奖状颁奖仪式,本刊副主编王维达研究馆员,30多年来献身古陶瓷科学鉴定技术研究,为真品正名,使伪品显形,成绩突出,光荣获得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1939年出生的王维达同志同时也是首次评出的100位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  相似文献   
3.
2005年1月27日,上海市科技期刊管理办公室召开了科技期刊编校质量表彰会议。由上海博物馆主办的《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荣获2004年度上海市科技期刊“编校质量优良”表彰。上海目前有372种科技期刊,占上海期刊总数的58%,其中不少刊物在全国乃至国际上都有一定的知名度,包括《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根据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和上海市科委联合下发文件精神,去年组织了近20名资深专家对上海的各种科技期刊进行全面质量检查评估,共有47种科技期刊获得表彰,《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名列前茅,被评为编校质量优良。创办于1989年的《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相似文献   
4.
对博物馆环境实施有效的监控,是预防性保护珍贵文物的有效途径。为广泛发挥物联网在博物馆文物保存环境监控方面的作用,阐述了基于"洁净"概念的博物馆环境及其预防性保护内涵,分析了博物馆环境温湿度、污染气体、光辐射、有害生物四方面监控的特点与需求,介绍了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在几项重大文物展览活动中的有效应用情况,指出大力加强博物馆环境适宜的监测技术研发,是实现博物馆环境风险预控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该项目是"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由上海博物馆牵头联合华东理工大学、复旦大学等单位共同承担。项目于2006年底启动,将在2008年底之前,针对博物馆文物库藏、展示等文物保存环境中的主要危害因素开展综合研究,分6个专  相似文献   
6.
馆藏文物包装用无酸纸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酸纸是重要的馆藏文物保护载体。为满足文物保护的需要,综合分析了国内外8种用于档案和文物包装的无酸纸成分及性能,并在此基础上研发自制文物包装无酸纸。结果表明,由于文物的特殊性,目前我国无酸档案卷皮卷盒用纸及纸板不能满足文物保护的需要。棉麻材料组成的手工纸材料符合文物保护的需求。自制文物包装用无酸纸的p H值、金属离子含量、卡伯值及物理性能等达到文物保护包装无酸纸的要求,通过了文物保护用材料的安全性评价,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博物馆馆藏物的悬吊、固定,浮放等基本放置形式,探讨了物的陈列特征及其可能造成的震害因素,综合考察和分析研究了国内外浮放式物体及陈列物的运动状态,指出陈列物在地震发生时的主要危害性运动是滑移和倾覆,根据相关浮放物在地震作用下的计算方法,上海博物馆物的陈列特征及防震设计参数,提出简便实用的浮放式陈列物稳定性计算模型,编制了适合上海博物馆物安全性分析的计算程序。并以上海博物馆物陈列的3类接触材料,4楼中国古代玉器馆的典型陈列物为试点,计算了陈列物的地震中遭受破坏的临界值。表明在设防水准的震和中震情况下,目前陈列现状的绝大多数物均存在倾覆和滑移安全隐患,但当物所受到的地震动减小到110gal时可满足陈列安全。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上海及邻近地区地震危害性分析,结合地震研究工作结果,根据上海博物馆文物防震保护的具体要求,研究确定了该博物馆文物防震保护的设防水准及地震动参数。场地地震动输入峰值加速度水准确定为50年超越概率3%,地震动反应谱采用上海市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DGJ08-9-92)中给出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阻尼比0.05),并将输入峰值加速度调整为180gal。研究采用了目前通用的拟合反应谱的方法,通过拟合选定的地震动反应标准谱,合成了6条人造地震波时程曲线,拟合精度控制在相对误差不大于5%;同时结合上海市《建筑抗震设计规范》(DGJ08-9-92)中所附的一条强震记录,共同作为上海博物馆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的输入地震动。又根据上海博物馆建筑的结构特征分析,结合建筑结沟动力特征的实测结果,通过采用层模型结构时程分析计算方法,计算并获得了在遭遇设防地震时,上海博物馆建筑物每一层的地震动反应,表明上海博物馆建筑各楼层的地震动反应具有明显的楼层放大作用。对各楼层地震动反应的统计分析,给出了上海博物馆建筑物每一层的地震动参数,以此可作为今后文物地震危害性分析,及研究设计隔震装置等防震措施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博物馆馆藏文物的悬吊、固定、浮放等基本放置形式,探讨了文物的陈列特征及其可能造成的震害因素。综合考察和分析研究了国内外浮放式物体及陈列文物的运动状态,指出陈列文物在地震发生时的主要危害性运动是滑移和倾覆。根据相关浮放物在地震作用下的计算方法、上海博物馆文物的陈列特征及防震设计参数,提出简便实用的浮放式陈列文物稳定性计算模型,编制了适合上海博物馆文物安全性分析的计算程序。并以上海博物馆文物陈列的3类接触材料、4楼中国古代玉器馆的典型陈列文物为试点,计算了陈列文物在地震中遭受破坏的临界值。表明在设防水准的大震和中震情况下,目前陈列现状的绝大多数文物均存在倾覆和滑移安全隐患,但当文物所受到的地震动减小到110gal时可满足陈列安全。  相似文献   
10.
博物馆文物环境因装饰材料所致甲醛污染以及由此产生对文物危害问题已被普遍关注.为了评价净化材料实际使用中对污染物去除净化能力,搭建了静态试验舱,建立了该环境中甲醛的定量分析方法.研究了甲醛溶液法和人造板散发法两种产生甲醛气体的方法,以及吸附材料不同加入方法等对净化材料评价结果的影响,研究试验舱内甲醛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建立了净化材料脱附量检测方法,分别测定了活性炭和三种壳聚糖基净化材料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用人造板散发法产生甲醛气体方法能用于甲醛净化材料的评价,得到净化率指标反映了净化材料在实际文物环境中的应用效果,脱附量指标能直观比对和反映净化材料对污染物的吸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