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改善馆藏文物保存环境,深圳博物馆通过实施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在新馆建立环境无线监测系统平台,改造展厅、库房等文物保存大环境,调控专题展厅展柜微环境,配置多种专用文物囊匣,更换常设展厅部分不合格展柜,以及建立文物保存环境监控管理机制等措施,初步构建起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体系,使博物馆预防性保护能力和水平得到显著提升,有效缓解了环境因素对文物安全保存的影响。梳理和总结该项目的实施程序、机制、内容、措施及相关思考,有益于全面、持续推进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2.
文物预防性保护理念已成为国际文化遗产保护的共识,就博物馆馆藏文物保护而言,对博物馆文物保存环境实施有效的监测和控制,提升博物馆馆藏珍贵文物的风险预控能力,最大限度地防止或减缓环境因素对文物材料的破坏作用,是预防性保护珍贵文物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1930年在意大利罗马召开的艺术品保护国际研讨会上首次提出了文物的预防性保护概念。至20世纪90年代,文物预防性保护的理念逐渐被世界主流文化遗产界接受并成为共识。从2005年开始,国家文物局将上海市博物馆作为基地,制定了我国博物馆藏品预防性保护的各项相关标准,以2010年世博会的应用为示范,逐步向全国文博单位推广。天水市博物馆是甘肃省重要的地市级博物馆,2011年就实现了对库房和展厅的温湿度自动监测。2016年更是上马了"天水市博物馆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工程",可谓实践的先行者,其中的经验教训亦可为同行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4.
1930年在意大利罗马召开的艺术品保护国际研讨会上首次提出了文物的预防性保护概念。至20世纪90年代,文物预防性保护的理念逐渐被世界主流文化遗产界接受并成为共识。从2005年开始,国家文物局将上海市博物馆作为基地,制定了我国博物馆藏品预防性保护的各项相关标准,以2010年世博会的应用为示范,逐步向全国文博单位推广。天水市博物馆是甘肃省重要的地市级博物馆,2011年就实现了对库房和展厅的温湿度自动监测。2016年更是上马了"天水市博物馆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工程",可谓实践的先行者,其中的经验教训亦可为同行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5.
卢燕玲 《丝绸之路》2012,(12):104-108
博物馆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藏品的寿命,因此,控制和改善博物馆藏品保存环境是博物馆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预防性保护”的核心。本文从影响博物馆藏品保存的主要环境因素,以及国际、国内对博物馆藏品保存环境的要求人手.阐述了博物馆内温湿度、光照度、有害气体、微生物等环境控制技术,以期为加强博物馆的环境控制、进一步做好文物藏品的预防性保护工作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文物本体是遗址博物馆展示的核心要素,本文通过对国内遗址博物馆的文物本体保护与展示模式的分析,探讨了遗址博物馆文物本体保护与展示模式的相关性,及影响遗址博物馆本体保护与展示模式协调统一的关键因素,提出了在环境条件允许及保护手段可行的基础上,通过选择展示的内容及展示模式,建立遗址博物馆科学展示模式及相关适宜保护系统,实现遗址博物馆的预防性保护功能。  相似文献   

7.
周杰 《文物天地》2023,(S2):22-26
博物馆临时展览需要践行做好上展品的风险管理。在临时展览文物保护中践行“稳定”理论,从深入了解临时展览文物所处大小环境出发,为上展品“量身定制”临时展览文物所处微环境,将文物预防性保护工作贯穿于整个展览始末,提出临时展览文物保护工作技术路线,是成都博物馆现阶段临时展览文物预防性保护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目前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保护文化遗产已成为国际大趋势,现代科学仪器技术对文物预防性保护的支撑作用日益凸现。甘肃省博物馆有着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藏品,由于腐蚀病害在各类文物中普遍存在,其文物预防性保护工作研究基础亟待改善和强化。利用文物保护科技中心改造扩建的发展时机,以"适应需求、满足功能、体现特性、技术先进、标准适中、总量控制"为原则,通过提升甘肃全省馆藏文物保护科技研究基础,来提高博物馆文物预防性保护水平和综合实力。  相似文献   

9.
科技的发展促成许多新兴技术手段诞生,预防性建设作为其中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博物馆文物中。博物馆文物预防性保护是做好文物保护、管理、展示、服务工作的必由之路,它既带来了一系列优势,同时也产生了些许问题。文章从预防性建设对博物馆文物的保护与管理两个方面进行浅析,对当下预防性建设中所带来的优势和应注意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文化大繁荣和博物馆免费开放政策的实施,展际交流渐成博物馆展览工作的常态。文物的利用率和流动性大大增强,文物安全开始遭受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从文物预防性保护的理念出发,主张从加强环境、人为、自然灾害三方面控制因素入手,通过结合博物馆工作实际,建立展际交流工作的文物预防性保护体系,从而消除影响文物安全的各种隐患,使文物保护成果真正长久地为人类所共享。  相似文献   

11.
随着对预防性保护理念的深入理解,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研究已成为国内外文物保护科技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点领域.为此聚焦国际博物馆环境研究的最新动向,重点介绍近年来我国在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监测、检测、评估、调控等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并对“十二五”期间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工作在我国经过了二十余年的系统性研究和应用实践,已经取得了重大进步。近年来,上海博物馆在预防性保护工作中引入风险管理理念,通过明确环境信息、风险评估、风险应对和监督检查的流程,降低文物风险,保障文物安全。本文以上海博物馆的两个临时展览为例,从环境信息统计分析、湿度阈值设定与调控策略选择、材料环境安全性评估、展柜密封性能要求等方面阐述了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风险管理工作的应用实践和研究思考。  相似文献   

13.
博物馆文物保存环境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26,自引:18,他引:8  
我国大气污染严重,环境质量恶化使文物受损影响日益明显。上海、重庆、广州三市博物馆环境质量检测调查说明其现状与文物保护的要求还有相当距离,有些甚至还处于污染相当严重的地步。博物馆文物保存环境影响因素主要是温湿度、光线(可见光、紫外光)、污染气体(包括尘埃),不同材质的文物受各种环境因素影响在程度上是不同的。有的是起主要作用,有的则是起协同增效作用。研究其反应机理、反应速率,量化它们之间的关系,将是制定出文物保存环境质量标准的重要依据。 文物保存环境质量标准要求达到最大限度降低环境因素对文物所造成的损害,但受治理技术、监测技术、经济的许可、合理程度等方面的制约,制定分级标准将有利博物馆的环境治理实施和监测。  相似文献   

14.
中国国家博物馆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报告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加强博物馆藏品的预防性保护,需全面掌握博物馆馆舍内外空气质量的现状,对其进行评估,进而采取有效措施治理改善,妥善保护人类文化遗产。本馆采用美国普滤(Purafil)公司研发并提供的检测技术,在馆舍内外选定八个测试点进行了腐蚀试片测试。根据监测数据得知,本馆处于高浓度极具腐蚀性的二氧化硫气态物质的包围中,已造成对金属、纸张等文物的危害,治理改善收藏环境迫在眉睫。创造保存各类藏品的微环境空间,是治理改善博物馆收藏环境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作为我国首座全封闭式遗址博物馆,汉阳陵外藏坑遗址博物馆已积累超过700万条各类监测数据。然而,受限于海量数据挖掘能力,目前研究中存在监测数据利用率不足和预测模型准确率较低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引入大数据机器学习领域的极限学习机方法对遗址温度进行系统分析和建模预测。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大数据发掘和处理能力,能够有效分析温度的变化规律及特征,并对未来温度变化趋势和细节变化特征实现较为准确的预测。本方法的引入可为遗址预防性保护和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温湿度是评估博物馆馆藏环境的重要指标。在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对温湿度进行监测记录的情况下,需要基于"稳定适宜"的准则,探索一种科学的评估方法,为馆藏环境温湿度的调控治理提供依据。该方法以中长期的博物馆监控数据为基础,通过计算温湿度监控数据的离散度和离散系数,并结合箱线图分析数据的分布情况,对其"稳定适宜"程度进行综合量化评估。结合四川博物院2014年的温湿度监控数据的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基于离散程度的中长期温湿度数据评估方法,能够为下一步的馆藏环境调控治理提供依据,有助于针对性的改善博物馆文物保存环境。  相似文献   

17.
针对当前文物保存环境监测系统实际应用中,存在布线复杂、通信稳定性差、造价及安装维护成本高、需要频繁更换电池等一系列问题,本工作比较研究了几种成熟网络通信技术在文物保存环境监测系统中的应用现状及特性,并以四川博物院现有433 MHz技术监测系统为例,通过对博物馆应用场景的实验测试,从信号强度、丢包率和电池功耗等多方面,对比分析采用433 MHz、LoRa和NB-IoT等3种网络通信技术的优劣。实验结果表明,基于433 MHz技术的文物保存环境监测系统,存在现场布线复杂、建设成本较高、安装维护困难等明显弊端,而基于LoRa、NB-IoT技术的监测系统,与现有的433 MHz技术相比,在大大降低安装维护成本的同时也减少了中间节点的传输损耗,但所有测试点信号质量并未达到监测所需的覆盖效果,需要通过调整监测系统部署、优化网络应用性能等方式加以解决。在此基础上,结合文物预防性保护的实际应用需求,提出初步思考及建议,以探索一种布局安装方便快捷、使用维护成本低廉的新型文物保存环境监测系统。研究结果对今后文物保存环境监测系统网络构架的选择和博物馆预防性保护工程建设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预防性保护对馆藏环境温湿度提出了适宜稳定的要求,本研究是对温湿度稳定性全新评估方法的研究。将馆藏环境温湿度监测时序数据(时域图谱)使用快速傅里叶变换(FFT)转换成频域图谱,并通过对频域图谱的解读,分析温湿度稳定性。本研究详细分析了温湿度频域图谱的优缺点,并通过频域图谱评估了展厅、展柜温湿度变化的特点、稳定性以及调控效果。研究结果为馆藏环境温湿度稳定性评估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