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6 毫秒
1.
杭州文庙彩绘现场保护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飞  万俐  王勉  范陶峰  刘慧云 《文博》2009,(6):285-291
杭州文庙彩绘被清漆层覆盖,1988年涂覆的清漆已有发黄、鼓泡等老化现象。本文通过老化试验说明清漆已经进入了全面老化期,并且描述清漆老化对彩绘安全的危害。对彩绘颜料和清漆进行了取样分析,经过EDS检测,证明颜料主要成分是无机矿物。经过红外分析,证明清漆主要成分是多羟基丙烯酸聚合物。在文物保护现场,通过研究清漆老化程度和光照度之间的关系,证明光照是清漆老化的重要原因。在实验室研究出去除清漆而不伤及彩绘的溶胀剂,在现场通过测试色差和光泽度数值的变化,证明溶胀剂去除清漆的有效性。彩绘封护剂采用有机氟橡胶,通过接触角和耐湿热试验,证明有机氟橡胶具有较好的憎水性和耐湿热老化能力。同时在现场,通过彩绘保护前后的色差和光泽度变化,说明经过机氟橡胶保护处理过的彩绘,外观没有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为了建立汉代彩绘工艺、彩绘颜料等方面的数据库,为跨地域横向对比研究及彩俑的中长期保护和博物馆展出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利用MINLTA CR-300色度仪、X—Rite Spectrodensitometer密度仪、XTL系列显微镜分析方法,对汉代陶俑彩绘6种颜料层61个样品的色度数据和5件陶俑残片颜料密度值的分布范围和表面显微结构信息特征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测试。在大量色度数据的收集分析基础上,构建球体色度容差评估模型。球体色度容差评估结果表明,黑色样品保存较为完好,橙红色色度腐蚀现象严重,橙红色陶俑样品较其他样品分布均匀。颜料密度分析表明,橙红色陶俑腿残片保存状况相对较好,表面的颜料层较均匀且致密。显微分析发现,5%B72乙醇体系对表面颜料加固中,B72加固剂的分散性好,颜料表面无明显变化,在陶俑彩绘颜料保护过程中,B72-乙醇体系是可以选择的。  相似文献   

3.
利用色度仪、反射密度计和显微分析技术,对汉代陶俑彩绘颜料进行了综合研究。测定了各种颜料层的色度、密度和颜料表相的显微结构信息,获得各种颜料的色度分布范围,表征出彩绘颜料层的密度和风化状况,关联分析了颜料密度与颜料特征之间的关系,构建了球体色度容差评估模型,为颜料层表面的色泽评价提供定量化评价,为陶俑彩绘颜料保存时间尺度的评估提供分析数据,为陶俑彩绘的科学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汉阳陵彩绘文物多种多样,出土时有些保存状态良好,受环境影响较小,而有些则相反。为了弄清其内部结构原因,为文物保护提供科学依据,通过显微镜观察、X-衍射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对4类彩绘文物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著衣式陶俑彩绘只有一层颜料层;陶器和木马彩绘由三层构成:灰腻层、生漆有机层、颜料层;(2)漆器彩绘由2~3层漆灰-亚麻布+2层以上生漆+2~3层色漆构成;(3)陶俑和木马上的红色颜料为铁红;漆器的红色颜料是朱砂。研究建议出土时对具有生漆有机底层的彩绘即刻采取保湿措施,并采用防绉缩和加固并用的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5.
山东青州香山西汉墓彩绘陶俑胶接材料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魏书亚  马清林 《文博》2009,(6):71-78
本文利用x射线荧光、红外光谱、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Vy-GC-MS)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对山东青州香山西汉墓出土彩绘陶俑紫色、红色和褐色彩绘层中使用的胶接材料,以及取自马腿与马身粘接处的胶接物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彩绘颜料以及马腿粘接物中的有机物均为动物胶。此研究结果为同一时期此类陶质彩绘文物的胶接材料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秦始皇帝陵园出土彩绘青铜水禽表面彩绘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全面了解秦始皇帝陵园出土青铜水禽表面彩绘装饰工艺的技术内涵,利用显微观察、偏光显微鉴定、拉曼光谱分析等手段,对秦始皇帝陵园K0007陪葬坑出土彩绘青铜水禽表面彩绘装饰工艺进行了系统的考察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白色颜料为骨白,黑色颜料为炭黑;彩绘层为多层绘制而成,在结构上与秦陵出土陶俑、陶马表面彩绘具有明显区别;彩绘绘制技法包括平涂及堆绘两种,其中堆绘主要用于羽毛纹路羽轴的绘制,施彩工具可能为毛笔或毛刷。彩绘作为青铜器的装饰工艺主要出现于秦汉时期,但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可能与彩绘装饰自身的脆弱性以及青铜器的功能由礼容器转变为实用器有关。  相似文献   

7.
葛洪  严小琴  何倩 《文物世界》2016,(4):73-75,41
西汉长陵位于咸阳市窑店镇三义村附近,在这里出土了西汉早期的着衣式陶俑,历史研究价值非常高。本文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和拉曼光谱仪对长陵陪葬墓出土的白彩着衣式陶俑的表面颜料和胎体进行了分析研究,为了解长陵陪葬墓出土的彩绘陶俑制作工艺,研究当时社会的经济和文化信息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8.
馆藏唐代彩绘人物俑颜料分析与修复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深圳博物馆藏唐代彩绘人物俑颜料的矿物成分,利用X射线荧光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等对这批俑的颜料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红色颜料为铅丹、朱砂;黑色颜料为无定形碳黑;白色颜料为铅白和高岭土等.同时,将其与陕西省内相关地区的彩绘陶俑或壁画颜料进行了对比,得知其所使用的颜料与后者基本一致.在此基础上,针对这批人物俑的保存现状,遵循最小干预等文物保护的基本原则,对其实施了表面附着物清理、拼对、粘接、修复补全等保护修复技术措施,使其恢复了原有面貌,取得了较为理想的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9.
容波  兰德省  王亮  朱振宇  李斌  王春燕 《文博》2009,(6):266-268
为了掌握陕西省内陶质彩绘文物的基本情况、受损现状及保护现状等基础数据,我们开展了“陕西省陶质彩绘文物调查研究项目”。通过对咸阳地区汉景帝阳陵、杨家湾汉墓、汉武帝茂陵、窑店三义村等大型汉代墓葬出土彩绘陶器表面颜料进行研究,从颜料物质成分、彩绘工艺等方面进行了科学检测和分析,为彩绘陶器的保护修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出土饱水彩绘陶器保护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徐州地区大量出土的饱水彩绘陶器,出土后颜料、胶料失水收缩产生不平衡应力,导致颜料疏松、粉化、脱落的实际情况,研制一种防止饱水彩绘颜料层在干燥过程中发生风化、疏松、粉化的保护材料。我们选用耐老化、耐氧化性能较好的高分子材料-氟树脂。氟树脂的耐老化性能被文物保护领域认可,但由于氟树脂是表面自由能最低的树脂,因此氟树脂的溶解困难,粘附性差阻碍了它在文物保护领域的应用。本项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即通过试验提高氟树脂的溶解性;并在保留氟树脂较好性能的同时,与其它材料复配提高它粘附底材的能力,经过各种老化测试,研制材料达到了在不改变彩绘陶器原貌的前提下,有效的与含水率较高的陶体结合,防止饱水彩绘颜料层在风干过程中粉化、龟裂、卷曲、脱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拉曼光谱(Raman)、X射线衍射(XRD)和X射线荧光光谱(XRF)等方法,分析了青海省化隆县纳卡遗址出土的马家窑文化及齐家文化彩陶。结果显示:马家窑文化黑彩在不同文化阶段其显色机理不同,半山阶段黑彩以磁铁矿及黑锰矿为主,且Fe/Mn比值较低,反射率最低,呈现浓翠的黑色;而马厂阶段黑彩则以赤铁矿及黑锰矿为主,Fe/Mn比值较高,反射率偏高,主波长为400~450nm,呈偏紫色的黑彩。表明马家窑文化陶工已认识到赤铁矿与黑锰矿的混合矿物颜料、含锰磁铁矿二者之间具有不同的呈色性能,并且熟练掌握了浓淡的变换规律,使之满足于彩绘的需求。齐家文化黑彩以磁铁矿为主,含有锐钛矿,主波长为650~700nm,呈偏红黄色的黑彩,表明这个阶段彩陶的烧制温度不高,彩陶文化已趋向衰落。  相似文献   

12.
唐张臣和墓彩绘陶质文物的拉曼光谱和X衍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景龙 《文博》2009,(6):407-411
利用拉曼光谱和X衍射方法,对张臣和墓彩绘陶质文物颜料及胎体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种颜料保存基本完好,为以后科学保护修复这批彩绘陶质文物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证明,在样品量极少的情况下,利用拉曼光谱和X衍射等方法可有效鉴别古代颜料的种类及文物胎体的成分。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索研究出土脆弱粉彩陶俑的保护方法,采用偏光显微粉末法(PS-PLM)对11种颜色颜料进行了分析鉴定。用X一射线衍射对文物表面土壤溶盐的成分及含量进行了测试,测得干土含盐量高达2.5%。先用WO-WO2型有机硅对粉彩进行预加固,再用8%Na2[Na4(Po3)6]溶液多层纸张贴敷法对粉彩俑进行了脱盐处理,然后进行保色,拼对粘接,再加固和表面保护,保护后的粉彩俑色彩鲜艳,无炫光,触摸弹击粉彩不掉色,保持了器物的原貌。达到理想的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4.
针对考古出土的彩绘陶存在脆弱易毁、难以保存的问题,选择明胶和水性氟碳作为潮湿彩绘陶片的加固材料,采用不同浓度的加固材料对4种颜色彩绘陶片进行加固,并对加固前后的强度、色差以及光泽度进行检测和对比,结果表明较为理想的浓度选择为明胶在1%左右,水性氟碳浓度在20%左右。同时,对有底层和无底层两种类型的彩绘陶片进行加固对比实验,发现经明胶加固及老化后,有底层试样的色差和光泽度变化比无底层试样小;经水性氟碳加固后,有底层试样的色差和光泽度变化比无底层试样小,但老化后,则相反。在实践应用时,选用这两种材料对盱眙出土的一组潮湿彩绘陶进行了抢救性加固保护,都取得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徐昭峰 《中原文物》2004,15(6):79-81
对出土陶器的现场保护,主要包括出土陶器的提取方法和技术,对酥脆陶器和彩绘陶器的预加固处理,简单的清洗及运输中的保护与缓冲包装技术.  相似文献   

16.
水陆庵位于陕西蓝田王顺山下,庵内现存三百余平方米精美绝伦的明代彩绘泥塑,是我国泥塑保存最多、最完整的明代彩绘泥塑群之一。为明确水陆庵彩绘泥塑的颜料使用情况,采用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显微红外光谱仪、扫描电镜-能谱仪和显微拉曼光谱仪对颜料样品进行科学分析。结果表明,除中隔壁背面重妆区域的蓝色颜料主要成分是普鲁士蓝之外,水陆庵彩塑使用的颜料大多为矿物颜料,包括铅丹、朱砂、铁红、氯铜矿、雌黄和云母等。研究结果将为水陆庵后续保护修复提供科学依据,并为丰富关中地区明代彩绘泥塑颜料类型补充科学信息。  相似文献   

17.
普照寺位于陕西省韩城市,寺内现存有五尊精美绝伦的元代彩绘泥塑。为了解普照寺彩绘泥塑制作材料与工艺,采用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显微红外光谱仪、显微拉曼光谱仪、扫描电镜-能谱仪和X光照相等技术手段进行科学分析。结果表明,普照寺彩绘泥塑内部结构为十字型交叉木骨架,粗泥层和细泥层塑土矿物成分基本一致,具有强度高、抗风化能力强和可塑性好的特点;粗泥加筋材料为麦秸秆和麦粒壳,细泥加筋材料为棉和麻;颜料层显色成分除蓝色外均为古代壁画常见的矿物颜料,存在重层重彩情况。研究结果将为普照寺彩绘泥塑的后续保护修复提供科学依据,并为陕西地区元代彩绘泥塑传统工艺的研究补充科学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