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利用三维扫描技术获取兵马俑残片的三维点云数据,结合Geomagic Studio和Hypermesh建立高精度的兵马俑足踝残片三维实体网格模型。通过基于ABAQUS的重力作用下的有限元分析,研究足踝部分的Von Mises应力和变形特征,以确定足踝处的受力薄弱部位。为进一步探究模型各残片的最佳点云简化比例,采用点云简化模型进行相同工况的有限元分析,以验证点云简化的可靠性。结果表明:结构在重力作用下可保持安全稳定的状态,相对薄弱部位位于左腿足踝处;对于大部分残片,其最佳简化比例在60%~70%,简化后可有效缩短模型实体化处理时间;采用简化模型得到的有限元结果,其最大Mises应力相比于原始模型的误差小于15%,且应力云图和变形图形状接近,模型简化具有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秦俑一号坑新出土一件高级军吏俑(俗称"将军俑"),发现该俑彩绘病害复杂。彩绘脱落严重、泥土附着物面积过大、部分彩绘层已剥离陶俑本体并附着于背部土层上、土层厚重且严重开裂、移位,必须进行保护修复。针对这种复杂的彩绘病害情况,先期进行彩绘分析,根据分析的结果,进行局部回贴试验。在小面积彩绘回贴技术成功的基础上,通过准确定位将残存于土块上的彩绘花纹图案回贴于原位,进行大面积彩绘回贴保护,效果良好。本研究结果可为以后出土的陶质彩绘文物回贴技术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为了预防性保护和修复秦俑,必须掌握秦俑残片显微结构及其烧制环境、破损方式,从而为改善秦俑修复工艺、筛选修复材料提供基础,运用偏光显微镜对秦兵马俑残片中的一些矿物质(石英、长石、云母等)颗粒的分布形态和含量来分析陶土的成分结构、制作工艺、烧成气氛及原料来源等信息。结果表明,秦俑陶片主要成分为少量砂屑及大量粘土,而粘土为岩土矿风化的产物,秦俑残片裂痕较多的部位风化、酥粉痕迹明显。秦俑制作工艺以模为主,模、塑结合,并在粘土中添加了细砂,多于还原气氛中烧制而成。  相似文献   
4.
兰德省 《文博》2000,(2):43-44
秦俑坑出土的几千件陶俑全部立于小小的或方正或不规则的脚踏板上。我们在清理和修复陶俑脚踏板的过程中,在个别不被人们所注意的隐蔽处,发现一处脚踏板中间遗留有秦人的鞋印痕迹。由于出土时间较长,表面已稍有风化现象,以致于印痕模糊不清但仔细观察,仍能根椐其大小、足迹走向、印纹等痕迹,看出个大概来。  相似文献   
5.
周麟麟  兰德省  容波 《文博》2009,(6):325-331
本文从山东省青州市香山汉墓出土的彩绘汉俑保护修复为出发点,结合近年来陶质彩绘文物保护修复的新进展,以彩绘陶马(K1X3区2:638,K1②区5:415)为例,探讨彩绘陶俑保护修复的科学操作流程,并对保护修复各环节在具体实施中提出基本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6.
考古出土的秦始皇兵俑是秦朝十分珍贵的实物资料,具有重大的历史、科学和艺术研究价值,其“千人千面”的特点更是备受关注,被认为是秦人的真实写照。现代人体测量中,头面部特征因其多受遗传因素作用,少受环境因素影响,被广泛应用于分析各民族之间的亲缘关系。通过采集50个样本的兵俑头部高精度三维点云数据并提取了头面部特征,运用样本相关性分析和数据大小排序的统计分析方法,与现代29个群体或地区头面部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秦始皇兵俑样本的头面部特征完全各异且高度相关,同时与现代群体或地区的头面部特征差异性较小,定量化地明确了秦始皇兵俑的相关特点。  相似文献   
7.
容波  兰德省  王亮  朱振宇  李斌  王春燕 《文博》2009,(6):266-268
为了掌握陕西省内陶质彩绘文物的基本情况、受损现状及保护现状等基础数据,我们开展了“陕西省陶质彩绘文物调查研究项目”。通过对咸阳地区汉景帝阳陵、杨家湾汉墓、汉武帝茂陵、窑店三义村等大型汉代墓葬出土彩绘陶器表面颜料进行研究,从颜料物质成分、彩绘工艺等方面进行了科学检测和分析,为彩绘陶器的保护修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1996年8月30日,我们接到柴家沟煤矿指挥部电话:“该矿工地取土时发现一批文物”。我们及时赶到现场,该矿公安科已将全部文物转移办公室。出土地点全部破坏,无法清理。这次共出土瓷器6件,铜镜2面,钱币4枚.车马饰构件676件。出土地点位于宜君县高楼坂坬乡马坊村以北柴家沟内(现宜君县柴家沟煤矿指挥部所在地),玉华河支流的二阶台地上,西北距唐玉华宫遗址和已发现的玉华窑遗址2公里。距宜君县城25公里。现将出土文物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青海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以下简称民和县)阳山墓地(半山类型)和马牌墓地(马厂类型)出土的马家窑文化彩陶颜料成分及制作工艺,采用偏光显微技术、显微拉曼光谱、X射线衍射及扫描电镜-能谱对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民和县马家窑文化彩陶黑彩的呈色物相为磁铁矿和黑锰矿;红彩的呈色物相为赤铁矿;白彩的呈色物相为石英;黑彩的Fe/Mn比值,从半山时期的0.31增长到马厂时期的2.45左右,Fe/Mn比值呈现上升趋势。民和县铁矿颜料的应用是继化隆县纳卡遗址发现的又一实例,为研究矿物颜料在甘青地区史前时期彩陶中的使用历史提供重要的线索。结合地质文献资料,推测青海民和县所使用的矿物颜料为就近取材。陶胎岩相主要由石英、长石、角闪石及碳酸钙组成;以强烈铁染为特征;孔隙较多,大多拉长定向分布;在900℃左右焙烧成器。在此基础上将对甘肃和青海地区史前彩陶岩相组成进行对比研究,深入探析彩陶贸易及陶器产地信息,进而为陶器的研究与保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秦俑二号坑紫袍跪射俑的保护与修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紫袍跪射俑位于二号坑弩兵方阵21号探方18号过洞内,出土号为T21G18-07(图一),出土时该俑仰靠在北侧立柱上,与砖铺地面形成45度夹角,面朝东,为下蹲式跪射俑,因长裙下摆及披膊露出鲜艳紫色,故暂称之为紫袍跪射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