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新疆气候干燥,四季更替明显,有其独特的文物保存环境。为使馆藏纸质壁画摹本得到更安全有效的保护,本工作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馆藏纸质壁画摹本的保存环境:温度、湿度、空气污染、灰尘、光线、昆虫及微生物等因素进行了调查,同时分析了目前这批纸质壁画摹本的保存现状,提出了改善纸质壁画摹本保存环境的保护方案。通过改善光照条件,控制展柜内光线的强度,减少了有害光对纸质壁画摹本的污染;通过采用空气洁净屏,选择使用无酸纸作为纸质藏品的包装材料等,有效控制了有害气体对摹本的损害,使这批文物藏品得到更安全有效的保护。  相似文献   

2.
在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作用下,古代壁画和石雕石刻等珍贵文化遗产普遍存在酥碱粉化、盐霜结壳、风化脱落、烟熏污染等类型病害,研发相应的保护修复材料和技术长期以来都是文物保护领域关注的焦点。近年来,生物纳米材料和生物技术因其绿色环保、兼容适用、效果良好等优势正逐渐成为常规物理措施和化学材料的补充或替代方法。本研究系统总结和梳理了功能微生物、生物酶、代谢产物及创新性生物技术在国内外文物保护修复中的发展脉络和应用现状,重点对生物清洗技术和生物加固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述。旨在为科研工作者开展基于生物技术的文物保护修复创新性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高松冢古坟是日本国宝级文化遗产,对其实施的原址保护一度是文物保护界的样板工程和国际典范,然而正是逐渐失控的微生物病害导致古坟解体搬迁至异地保护,复杂的人为介入手段是否有助于墓葬壁画的原址保护,值得更进一步探讨和反思。本研究回顾了高松冢古坟自发掘至今的保护历程,重点总结了侵害古坟石室及壁画微生物类群的调查分析及其防治措施的研究。通过对古坟病害微生物群落特征、环境因素变化及防治干预措施等方面相关文献资料的全面梳理和解读,客观评价了该遗址所取得的研究进展及经验教训,为我国乃至世界其他同类环境中壁画保护提供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4.
传粉昆虫     
传粉昆虫是提供传粉服务功能、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生物类群,在植物的多样性,植物繁衍生息、植物与与其他生物的关系以及全球农业等方面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这在生物类群中独一无二。调查研究发现,90%的野生植物和75%的粮食作物依赖于昆虫传粉;全球粮食产量三分之一以上受益于传粉昆虫,其中野生传粉昆虫服务功能贡献率达70%;改善传粉功能可使作物增产12%以上。  相似文献   

5.
微生物对金属文物的腐蚀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生物对木质、丝绸、字画等有机类文物的破坏作用已引起了文物工作者的重视,围绕这些文物的保护研究开展了不少工作.但微生物对金属文物的腐蚀破坏,似乎还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这一领域的研究工作,文献报道的不多.意大利文物保护专家Nugarli.M.P博士等人研究了微生物对户外青铜文物及其保护材料的腐蚀作用,认为引起腐蚀的主要是一些真菌.可见,微生物对金属文物的腐蚀作用是存在的,有时还是很严重的.尤其是当金属文物被置于潮湿的环境下,生物腐蚀与化学腐蚀相互促进,对金属文物的破  相似文献   

6.
吕莜  钟兰 《旅游纵览》2013,(5):90-92
<正>倾听大地,生命无处不在,从珍禽猛兽到藓类地衣,从微生物到植物、动物,每种生物的存在,不禁令人油然生畏。这种纷繁浩渺的多样化,跨越了众多不同的生态体系。从珊瑚礁到极地冰山,从热带雨林到温带草原,大自然体系的多样性支撑着数目庞大的不同物种,目前已鉴定、记述、注册的生物约有190万种。随着人类的出现,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也达到了最高水平,更加丰富多彩。灿烂多姿的动物世界动物是生物界中的一大类,是以有  相似文献   

7.
我国动物园野生动物保护存在诸多困境,如环境教育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园内动物生存环境恶化,游客参观干扰动物生存,相关法律尚不完善等,针对这些问题,必须创新环境教育形式,加强动物园管理,制定游客行为规范,增强法律法规的制定。一、研究背景动物园的建设对动物的益处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为一些动物尤其是濒危野生动物的保护提供资金,有助于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8.
<正>记得读中学的时候,生物书上讲到大自然的生物链,那幅生物相生相克图在自然的和谐中稳步发展。所谓生物链,书上的解释是"由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互相提供食物而形成的相互依存的链条关系"。  相似文献   

9.
尤悦 《南方文物》2010,(4):70-72
《动物考古学中的昆虫研究》是一篇动物考古学研究新领域的介绍文章。考古研究显示,昆虫与古代人类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田野考古发现的一些特殊的遗迹现象或遗物可能与人类利用昆虫的行为有关。昆虫遗存是动物考古学的研究对象之一,对此可以进行多方面研究,如复原古气候和古环境,古生物的地理分布,遗迹形成的时间,遗址埋藏的过程,古代人类的生活水平和驯养家畜的行为,等等。在我国已经开始从动物考古学的角度对昆虫遗存进行研究,例如,在青海大通长宁遗址的浮选结果中就出现了炭化的昆虫遗骸。  相似文献   

10.
在农业粮食中细菌、白蚁和线虫是影响产量的三大因素。化学杀虫剂尽管有见效快的优点,但是它对植物、土壤和动物有一定危害作用。长期使用可引起昆虫的抗药性。多年来,植物精油在虫害防治中的应用前景已引起广泛关注。植物精油具有灭虫、杀菌的特性。本研究选择了六种植物来源的精油:薄荷精油、ajwain精油、柠檬草精油、丁香精油、雪松精油和桉树精油,在白蚁(Odontotermes obesus)、植物致病菌(Fusarium oxysporum)和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上进行了生物杀菌作用评  相似文献   

11.
馆藏书画文物易受到微生物的侵害,全面调查馆藏书画文物的微生物病害信息有助于制定相关的保护措施。本研究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楚州博物馆旧藏《牧牛图》轴上黑色污斑和红色污斑处的微生物进行了分离培养和鉴定,并对微生物的酶活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书画文物表面污染物中分离得到13个序列,它们主要隶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裂褶菌属(Schizophyllum)和根霉属(Rhizopus)。酶活测定结果提示:酯酶、类脂酯酶以及N-乙酰-β-氨基葡糖苷酶等胞外酶与微生物腐蚀相关。本研究结果为微生物对馆藏书画文物的损伤机理提供了相关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2.
张群喜 《文博》2009,(6):222-228
应用光学成像技术对文物进行科学诊断与分析,是一种非接触的、非破坏性的、直观和快速的方法。本文介绍在馆藏壁画修复材料、修复痕迹及修复评估方面,通过利用紫外荧光成像技术的实验研究,实现了对馆藏壁画修复加固材料、修复痕迹的鉴别和诊断,对馆藏壁画加固、清洗效果的有效评估,此技术在对壁画进一步保护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成倩  宋燕  孙延忠 《文博》2009,(6):216-221
馆藏壁画是博物馆藏品中一类特殊的文物。在馆藏大召寺壁画、陕西唐墓壁画等现状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分析馆藏壁画区别于原址壁画的特殊性,并提出针对馆藏壁画特点进行历史信息与现状调查的内容框架。强调壁画揭取历史、修复史、搬运史和保存环境等历史信息的调查对于认知壁画的重要性:壁画的现状调查包括本体调查和病害调查两部分,能够帮助保护工作者以科学的视角综合评价壁画保存现状。本文分别论述调查各个方面的意义、具体内容和方法。调查结果无疑对于制定保护修复方案具有重要意义,为合理实施保护修复提供科学依据,并为后续研究和档案记录提供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14.
馆藏文物中的书画、古籍、档案、纺织品和竹木漆器等有机质文物,常常受到霉菌的破坏。为了解文物库房有机质文物中霉菌病害现状,寻找适合的防治方法,利用显微形态观察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四个库房内文物材料与囊匣上滋生的霉菌进行采样、培养、分离和鉴定。实验分离出的14株菌株通过形态观察和分子生物学鉴定为6个属,包括毛壳菌属(Chaetomium)、畸枝霉属(Malbranchea)、曲霉属(Aspergillus)、派伦霉属(Peyronellaea)和枝孢属(Cladosporium)等,其中毛壳菌属数量最多,曲霉属次之,多数为能对文物产生危害的常见菌种,亟待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实验结果可为今后霉菌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敦煌莫高窟洞窟内外空气中微生物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环境空气中微生物会引起文物的损坏,因此开展针对文物保护的空气微生物研究非常重要。本研究利用Anderson FA-I型空气采样器在莫高窟封闭洞窟(常年不开放)中和洞窟外(检票口)采样,研究了空气中微生物的种群动态和群落。结果表明,洞窟内的细菌数量远远高于洞窟外,而洞窟内外的真菌数量相差不大。空气中的细菌和真菌的季节性变化不明显,但夏季洞窟外环境中真菌数量最高,冬季洞窟内环境细菌数量较多。洞窟外环境空气中的细菌数量与环境空气温度、太阳辐射强度、地表温度以及风速呈显著正相关,而与空气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窟外环境空气中的真菌数量与游客数量呈显著正相关。此外,空气中的细菌主要分布在采样器的第一、三、四级中,而真菌分布以第二、三、四级为主。研究还表明,敦煌莫高窟空气中的主要真菌为枝孢属,无孢菌,青霉属,链格孢属和曲霉属的种类。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莫高窟壁画彩塑表面降尘进行收集,分析降尘粒径分布、化学组成、显微形貌、可溶盐含量等理化性质,进而研究降尘对莫高窟壁画彩塑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莫高窟壁画彩塑表面的降尘大部分为地壳源矿物,对窟内壁画、彩塑带来的潜在危害是物理遮盖和磨蚀等作用,在更长的时间尺度上,降尘会对壁画彩塑具有潜在的盐蚀等化学威胁。莫高窟壁画彩塑表面降尘是导致壁画彩塑产生病害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研究的结果为莫高窟壁画彩塑预防性保护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studies a set of wall‐paintings of the Late Bronze Age (c. 1650 bc ) initially decorating the internal walls of the third floor of the edifice called ‘Xeste 3’, excavated at Akrotiri, Thera, whose restoration is now in progress. It deals with the methods used for the drawing of the geometrical figures appearing in these wall‐paintings.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most of the depicted configurations correspond with accuracy to geometrical prototypes such as linear spirals and canonical polygons.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steady lines of the figures, their remarkable repeatability, the precision of the geometrical shapes and their even distribution in the wall‐paintings indicate a very distinctive use of the ‘Xeste 3’ third floor, which is now investigated.  相似文献   

18.
甘肃拉卜楞寺壁画表面涂层材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西藏壁画表面大多刷有保护涂层。据记载,其材质主要是桐油、牛胶或清漆等。但目前,对该涂层材质科学的研究却较少,不利于后期保护修复。为配合拉卜楞寺壁画保护修复项目,本研究以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法(ATR-FTIR)、核磁共振氢谱法(~1H-NMR)、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Py-GC-MS)技术等分析手段,对甘肃夏河拉卜楞寺弥勒佛殿、时轮学院主殿壁画的涂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处佛殿壁画涂层可确定是一种干性油,种类与桐油较接近。但由于西藏壁画在材料和工艺上的独特性,材料老化等因素,拉卜楞寺壁画涂层在组成和结构上,与现代桐油有一定差别,表现出一定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后期修复,可采用性质与西藏传统涂层材料接近的干性油,例如桐油,作为新的壁画表面涂层材料。  相似文献   

19.
鸟类排泄物是造成石窟寺壁画、彩塑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科学剖析鸟类排泄物对壁画的损害特征是此类污染物有效清除的前提。本研究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X射线衍射(XRD)等方法分析了炳灵寺石窟壁画表面岩鸽排泄物成分,采用扫描电镜-能谱仪(SEM-EDS)、便携式显微镜、偏光显微镜(PLM)表征了鸟类排泄物对模拟壁画的微观损害特征。结果表明,岩鸽排泄物成分主要由尿酸、纤维素、多肽类有机物,以及以石英为主的无机盐组成。排泄物造成壁画覆盖污染、颜料层和地仗层侵蚀、颜料颗粒间原始粘附结构破坏,导致颜料层起甲、脱落,可溶盐活动及其他生物侵蚀。研究结果对于古代壁画的科学保护与修复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壁画保护研究,多集中在正面的保护以及揭取方法和材料的选用。对壁画揭取选用材料性能的系统研究甚少。而对已揭取壁画的破坏与保护的研究更少。已揭取壁画的破坏包含壁画原有的破坏和揭取所用材料蜕变引发的破坏。已揭取壁画具有结构体系的复杂性和破坏类型的多样性,其破坏类型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对此类壁画的保护修复应建立在全面调查、系统研究的理论框架上。其研究内容涉及多学科以及多类型材料和方法的综合运用,其调查内容,也须从壁画制作工艺、材料、环境、破坏类型、原有保护材料以及材料相互作用等方面界定。本工作对西汉早期柿园墓四神云气图壁画的历史状况和现状进行了全面调查。调查结果无疑对后续的研究、对认识壁画的破坏形式和性质具有重要的作用,更有助于实施对古代壁画的科学保护和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