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4 毫秒
1.
馆藏文物包装用无酸纸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酸纸是重要的馆藏文物保护载体。为满足文物保护的需要,综合分析了国内外8种用于档案和文物包装的无酸纸成分及性能,并在此基础上研发自制文物包装无酸纸。结果表明,由于文物的特殊性,目前我国无酸档案卷皮卷盒用纸及纸板不能满足文物保护的需要。棉麻材料组成的手工纸材料符合文物保护的需求。自制文物包装用无酸纸的p H值、金属离子含量、卡伯值及物理性能等达到文物保护包装无酸纸的要求,通过了文物保护用材料的安全性评价,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文物保护以展览的形式出现在多家博物馆内,有别于以往的历史展、艺术展等,文物保护类展览不论是策展还是实践环节,始终坚持学术性和科普性并重,突破了传统展览模式.南京博物院"纸载千秋——传统记忆与保护技艺"展是文物保护类展览的典型案例,其特色主要表现在动态的展陈方式、灵活的展览延伸、欣赏文物的别样角度、闲置文物的活化利用和便捷的线上展览方面.文物保护展的推出为社会公众文物保护意识的提升和相关知识的普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1986年9月,且末县塔提让乡一农民在该乡苏伯斯坎古遗址发现了一些纸质文书,随即报告了县文化馆,由文化馆派人收回。1989年8月交巴音郭楞州文物保护管理所收藏。这次共得文书27件,其中纸面较为完好的有4件。文书皆为单页。未见装订留下的痕迹。纸似为麻纤维浆造,无帘纹。纸结构较粗疏、松散、厚薄不均(厚处达0.4、  相似文献   

4.
橡碗子、红茶、槐米和栀子为常见的黄色天然植物染料,常用于纸质文物修复配纸的染色做旧,从而达到“修旧如旧”的修复效果.植物染料染色纸的耐久性及颜色稳定性等不仅关系纸质文物的修复周期和修复效果,而且有可能影响到文物本体的稳定性.因此,对植物染料染色后纸张的耐久性、颜色稳定性等进行探讨.结果发现,植物染料染纸均具有较好的耐久性,其中橡碗子染纸的耐热老化颜色稳定性较好.由于植物染液显酸性,为防止酸对纸张的危害考虑对其去酸处理.随着染液去酸的进行,染液pH值逐渐增大,颜色加深,染纸色差有一定变化但不影响修复配纸的使用.此外,染液和染纸颜色的变化程度还可通过稀释染液的方法进一步减小.研究结果可为修复界另辟纸源,选取纸张原料、厚度、帘纹等与待修复纸张相近的纸,对其染色做旧从而达到与待修复纸张良好匹配做参考.  相似文献   

5.
化学方法是文物保护的一个重要方法.本文从近代分析技术的应用、文物腐蚀机理的研究、新型文物保护材料的涌现、文物保护的新技术新方法等方面叙述了我国文物保护化学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文物保护事业的发展是紧紧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经过清末的国门被打开、建国后的现代化建设以及改革开放后的科学发展,现代科学技术数度冲击促进着我国的发展,推动文物保护工作上了三个台阶,并具有显著特征.展望现代科学技术在文物保护中应用研究的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建立文物保护理论体系和文物保护技术方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目前,中国特色文物法律体系已经形成,该体系是在不断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文物保护与管理的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历经只见文物法规、而无文物法律的初创阶段;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各等级法律规范齐备的发展阶段;各类法律规范迅速出台、调整范围广、立法质量进一步提高的形成阶段.该体系是在中国文物保护实践中不断成长起来的,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并将与时俱进,日臻完善.  相似文献   

8.
为了促进微生物学理论与技术在我国文物保护领域中的应用,使我国的文物保护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有关文物保护微生物学研究进展的综述,阐述了饱水木质文物细菌性病害的成因和机理.侵蚀细菌、钻管细菌和空化细菌是饱水木质文物细菌性病害的病原体,但它们的作用方式有一定的区别.在饱水木质文物细菌性病害诊断上,国外已较为普遍地使用了光镜技术、电镜技术、细菌培养技术以及多种分子生物学技术.根据众多样本分析的结果,国外学者已建立评价饱水木质文物腐蚀状态的定性指标体系.文中还结合目前我国有关饱水木质文物保护的现状,阐述了文物保护微生物学在我国饱水木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前景,并建议尽快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从本质上认识和区分中国特色文物保护理论",文中把真正的中国特色文物保护理论称为应然的中国特色。第二部分为"中国特色文物保护理论的形成",其中一是与党的领导.二是与传统文化,三是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第三部分为"中国特色文物保护理论体系与文物法律体系"。第四部分为"坚持中国特色文物保护理论与实践,推动文物事业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文物保护史文献考察,将其区分为综述、专题研究,以及文物保护史资料,对部分代表性文献资料做重点评价,以期为文物保护史预研究做准备,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文物保护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文物本体是遗址博物馆展示的核心要素,本文通过对国内遗址博物馆的文物本体保护与展示模式的分析,探讨了遗址博物馆文物本体保护与展示模式的相关性,及影响遗址博物馆本体保护与展示模式协调统一的关键因素,提出了在环境条件允许及保护手段可行的基础上,通过选择展示的内容及展示模式,建立遗址博物馆科学展示模式及相关适宜保护系统,实现遗址博物馆的预防性保护功能。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古国之一,拥有为数众多的具有历史、科学、社会及经济价值的文物。本研究尝试综述了从文物与其赋存环境关系的角度,将文物赋存环境分为全曝露自然环境、半曝露自然环境及人工营造环境,通过分析赋存环境对文物的影响,探讨文物赋存环境的转化过程,提出不同环境条件下文物的预防性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为改善馆藏文物保存环境,深圳博物馆通过实施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在新馆建立环境无线监测系统平台,改造展厅、库房等文物保存大环境,调控专题展厅展柜微环境,配置多种专用文物囊匣,更换常设展厅部分不合格展柜,以及建立文物保存环境监控管理机制等措施,初步构建起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体系,使博物馆预防性保护能力和水平得到显著提升,有效缓解了环境因素对文物安全保存的影响。梳理和总结该项目的实施程序、机制、内容、措施及相关思考,有益于全面、持续推进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4.
红砂岩作为建筑材料,在广东历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故东莞地区遗留有众多的红砂岩文化遗存,它们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红砂岩文化遗存多处于露天状态,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病害状况较严重。目前,针对这些文化遗存的保护研究还没有充分开展。为此,在对红砂岩文化遗存保存状况调查的基础上,使用XRD等分析手段研究该地区红砂岩文化遗存的风化腐蚀机理。结果表明,侵蚀破坏红砂岩文化遗存的主要因素是水(降雨、酸雨、毛细水)和可溶盐。本结果可为进一步开展该地区红砂岩文化遗存的规划保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仪器分析技术和方法被应用到皮质文物保护领域。分析检测是获取文物病害信息和评估保护效果的重要途径,可以为文物保护修复提供科学依据。文章介绍了表面分析、光谱分析和波谱分析、热分析以及联用技术等现代仪器分析方法和技术的特点和优势,以及它们在皮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情况。皮质文物本身蕴含着大量丰富的信息,对皮质文物开展系统全面分析研究,从宏观和微观等不同层面定性和定量研究环境因素对皮质文物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微观结构的影响。建立皮质文物检测结果数据库和皮质文物病害标准图库,以及构建皮质文物劣化和病害防治保护效果评价体系是未来研究的主要发展方向和趋势。  相似文献   

16.
微生物极易附着并不断侵蚀各类文物,但用于高效去除或预防微生物损害的物理和化学方法却相对有限,通常很难有效清洁以及阻止微生物在露天环境文物上的重新定殖。在文物保护领域,使用抗菌纳米材料近年来逐渐成为一种新型环保技术。本工作总结了文物微生物退化防治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梳理了杀菌剂、天然抗菌剂、精油熏蒸剂和新型纳米抗菌材料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研究,对比分析了不同类型杀灭剂的作用机制及其效果差异,指出了纳米材料的应用潜力及存在的不足。本研究结果可为文物保护修复中微生物病害防治提供参考和借鉴,对于文物微生物防控材料的研发和应用技术发展具有一定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文物信息的提取与研究对于揭示古代遗物包涵的人类社会、文化等历史信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方面可以了解古代的工艺技术特征,探寻文物制作技术起源及其发展历程;另一方面可以进行病害调查分析,为保护文物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本工作以红外光谱技术为出发点,细致梳理了目前红外光谱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包括无机质文物中青铜器、土壤、颜料、珠宝玉石,有机质文物中纸张、丝织品、彩绘胶料、有机残留物,以及保护材料。提出该技术具备应用范围广、特征性强、无损或微损样品、不受样品物态限制等优势,但同时不适合分析含水样品、定量分析时误差大、解析图谱时依靠经验等局限性。揭示显微红外光谱技术在无损分析文物方面的广大前景,为文物保护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针对博物馆空间相对封闭、人流聚集、人与文物共存等特点,消毒剂的使用既要关注人(工作人员和观众)也要顾及物(文物或艺术品)。对人及其相关,《消毒剂使用指南》就适用范围、注意事项,已有充分说明。本研究只针对文物:立足文物科技保护角度的文物材质分类法;根据有效成分分类的消毒剂种类及其有损文物的显著化学特性;消毒剂对文物损害的机理及其后果三个方面与同行交流。在疫情防控的特殊阶段,为了保护文物安全,博物馆同行必须对各类消毒剂特性有全面了解,合理规范使用消毒剂,防止不当使用对文物造成损害,这也是文物预防性保护工作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9.
论文物保护科学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物保护科学是一门理科交叉的技术科学,其基本内容包括物保存环境研究、物材料性质研究和物修复技术研究。中重点论述了物保护科学的研究方法,即在进行物保护时首先对物保存环境和物材料性质进行研究,了解物发生“病变”的原因与过程,才可能做到“对症下药”,产生正确、合理、有效的保护方法。对环境研究在物保护中的重要性以及物保存环境的主要内容进行了讨论。同时也对环境、材料、修复技术三的关系以及物保护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讲行了简单的讨论.  相似文献   

20.
文物行政执法工作是文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物工作中的难点和热点,对文物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和对策研究实有必要。本文结合基层文物执法现状,对当前基层文物执法工作存在问题进行了梳理,最后从转变保护理念,提高保护意识,建立和完善文物保护机制三个层面进行了对策研究,以期对文物行政执法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