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随着对博物馆文物保护理念的深入理解,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规划研究已成为国内外文物保护科技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点领域。本文结合成都博物馆建设初期开展的珍贵文物预防性保护规划研究和实践工作,在博物馆微环境监测调控、文物防震方面针对具体文物做了大量的分析设计:文物保护应注重预防性保护手段的改进与优化,特别在地震多发区应建立文物防震应急管理机制和配套措施,重视环境监测、博物馆馆舍动力检测等数据的积累,提出了基于文物安全的立体式、全系统防震安全理念框架,以动力检测数据为依据针对展陈和每件珍贵文物开展防震设计,并采取适宜成都博物馆的防震措施和装备。  相似文献   

2.
随着对博物馆文物保护理念的深入理解,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规划研究已成为国内外文物保护科技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点领域。本文结合成都博物馆建设初期开展的珍贵文物预防性保护规划研究和实践工作,在博物馆微环境监测调控、文物防震方面针对具体文物做了大量的分析设计:文物保护应注重预防性保护手段的改进与优化,特别在地震多发区应建立文物防震应急管理机制和配套措施,重视环境监测、博物馆馆舍动力检测等数据的积累,提出了基于文物安全的立体式、全系统防震安全理念框架,以动力检测数据为依据针对展陈和每件珍贵文物开展防震设计,并采取适宜成都博物馆的防震措施和装备。  相似文献   

3.
为了保护唐山博物馆的珍贵文物,在文物管理中引入数字化技术。文章就唐山博物馆的文物数字化保护与传承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揭示了数字化保护对于唐山博物馆文物保护、展示和宣传的重要性。通过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解决具体问题的对策,重点突出了数字化展示、文物数字化保护和公众参与三个方面,并对唐山博物馆文物数字化保护与传承主体角色重塑、推动因素和未来展望进行了讨论,让读者对当前文物数字化保护有初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4.
对博物馆环境实施有效的监控,是预防性保护珍贵文物的有效途径。为广泛发挥物联网在博物馆文物保存环境监控方面的作用,阐述了基于"洁净"概念的博物馆环境及其预防性保护内涵,分析了博物馆环境温湿度、污染气体、光辐射、有害生物四方面监控的特点与需求,介绍了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在几项重大文物展览活动中的有效应用情况,指出大力加强博物馆环境适宜的监测技术研发,是实现博物馆环境风险预控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科技的发展促成许多新兴技术手段诞生,预防性建设作为其中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博物馆文物中。博物馆文物预防性保护是做好文物保护、管理、展示、服务工作的必由之路,它既带来了一系列优势,同时也产生了些许问题。文章从预防性建设对博物馆文物的保护与管理两个方面进行浅析,对当下预防性建设中所带来的优势和应注意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6.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数字化手段的应用日益在社会生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博物馆的发展也离不开对这一科学生产方式使用。通过对博物馆藏品影像数字化工作状况的分析、介绍及其意义的阐发,指出文物的数字影像信息是博物馆各项工作开展的重要资源,它的合理开发与应用涉及了博物馆工作的各个主要方面。博物馆的未来在于数字化,博物馆数字化的关键在于文物数字影像资料的科学开发、利用和管理。  相似文献   

7.
博物馆是文物收藏的主要机构,是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物的宣传、研究、收藏和文化遗产的保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有相当一部分博物馆,以及大量的纪念馆、遗址博物馆是利用文物建筑开展活动的,在充分发挥博物馆功能的同时,也担负着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职责。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所从事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教育、收藏和研究工作及其传承任务。因而在我国文化遗产的保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馆藏文物保存环境调湿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博物馆文物保存环境备种影响因素中,湿度及其波动是引发文物材质发生损害的主要方面.调控环境湿度通常采用主动调湿方法和被动调湿方法,其中被动调湿功能材料在博物馆文物保存微环境湿度调控中具有相当的应用优势.本文简要介绍了调湿材料的概念和调湿原理;分类叙述了硅胶、无机盐、无机矿物、有机高分子4类调湿材料及其复合型调湿剂的调湿特性、制备方法、调湿机理以及各类文物调湿材料的发展现状;阐述了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馆藏文物保存环境专用调湿材料及其实用产品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指出文物凋湿剂研究应以性能优异、安全无害、低成本、多功能、适应多种应用需求为发展方向,并注重专用调湿材料质量标准和评价技术规范研究,以指导产品研发和应用工作.  相似文献   

9.
文物资源管理对于博物馆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互联网时代博物馆文物资源的管理呈现新方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促使其转入新的发展方向,更加智慧化、智能化。国内外博物馆已开始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藏品管理、文物展示、保护修复、鉴定、咨询方面的实际应用,用于提高博物馆文物资源利用率,提升"人——文物——数据——机"互动性,改变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效率,深化文物管理领域。在当今人工智能的发展热潮中,博物馆应加强与AI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0.
1930年在意大利罗马召开的艺术品保护国际研讨会上首次提出了文物的预防性保护概念。至20世纪90年代,文物预防性保护的理念逐渐被世界主流文化遗产界接受并成为共识。从2005年开始,国家文物局将上海市博物馆作为基地,制定了我国博物馆藏品预防性保护的各项相关标准,以2010年世博会的应用为示范,逐步向全国文博单位推广。天水市博物馆是甘肃省重要的地市级博物馆,2011年就实现了对库房和展厅的温湿度自动监测。2016年更是上马了"天水市博物馆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工程",可谓实践的先行者,其中的经验教训亦可为同行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汶川地震作用下以浮放为主的可移动文物的震害及防震措施,通过震后勘查,讨论了汶川地震造成的可移动文物的典型震害症状。从博物馆、陈列台、文物本身等三个方面,分析了可移动文物的主要震害原因和传统的防震措施的不足之处,对国内外可移动文物的先进防震技术进行了探讨,研究了其防震机理。基于国内外可移动文物防震经验,对我国可移动文物提出了防震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汶川地震造成可移动文物震害除了地震本身因素外,文物防震措施不足是一个重要原因;为保证可移动文物的防震性能,首先应规范博物馆建筑抗震设计,其次考虑陈列台隔震技术应用,最后再考虑可移动文物与陈列台之间的可靠连接;采取先进的隔震技术对可移动文物的防震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首都博物馆是北京市的窗口单位,应该营造一个舒适健康的环境, 不仅保护公众健康, 而且有利于文物保存,因此对博物馆内空气中微生物进行分离和鉴定具有重要意义。对首都博物馆内空气中微生物进行采样,分离鉴定优势细菌28株,由形态、生理生化及分子生物学结合鉴定。前两项确定细菌的基本形貌和特征,分子生物学方法得到28株细菌的16S rDNA 序列与 Genbank 中标准序列对比进一步确定种属,鉴定出所有菌与已知菌的同源性均在99%以上,且均为条件致病菌。在正常条件下不能够导致传染类疾病的发生,对观众和工作人员安全。在鉴定细菌种类的同时,根据其固体培养特征和生理生化特点,从现象到机理本质分析了细菌可能对文物造成的危害。以上工作为博物馆空气质量监测、文物保护保存环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改善馆藏文物保存环境,深圳博物馆通过实施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在新馆建立环境无线监测系统平台,改造展厅、库房等文物保存大环境,调控专题展厅展柜微环境,配置多种专用文物囊匣,更换常设展厅部分不合格展柜,以及建立文物保存环境监控管理机制等措施,初步构建起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体系,使博物馆预防性保护能力和水平得到显著提升,有效缓解了环境因素对文物安全保存的影响。梳理和总结该项目的实施程序、机制、内容、措施及相关思考,有益于全面、持续推进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4.
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工作在我国经过了二十余年的系统性研究和应用实践,已经取得了重大进步。近年来,上海博物馆在预防性保护工作中引入风险管理理念,通过明确环境信息、风险评估、风险应对和监督检查的流程,降低文物风险,保障文物安全。本文以上海博物馆的两个临时展览为例,从环境信息统计分析、湿度阈值设定与调控策略选择、材料环境安全性评估、展柜密封性能要求等方面阐述了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风险管理工作的应用实践和研究思考。  相似文献   

15.
文物展览不仅可以进行历史知识的熏陶,可以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民族主义的教育,而且对现代化建设也很有意义。多办展览也体现了文物工作的“三贴近”。  相似文献   

16.
文物本体是遗址博物馆展示的核心要素,本文通过对国内遗址博物馆的文物本体保护与展示模式的分析,探讨了遗址博物馆文物本体保护与展示模式的相关性,及影响遗址博物馆本体保护与展示模式协调统一的关键因素,提出了在环境条件允许及保护手段可行的基础上,通过选择展示的内容及展示模式,建立遗址博物馆科学展示模式及相关适宜保护系统,实现遗址博物馆的预防性保护功能。  相似文献   

17.
中国国家博物馆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报告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加强博物馆藏品的预防性保护,需全面掌握博物馆馆舍内外空气质量的现状,对其进行评估,进而采取有效措施治理改善,妥善保护人类文化遗产。本馆采用美国普滤(Purafil)公司研发并提供的检测技术,在馆舍内外选定八个测试点进行了腐蚀试片测试。根据监测数据得知,本馆处于高浓度极具腐蚀性的二氧化硫气态物质的包围中,已造成对金属、纸张等文物的危害,治理改善收藏环境迫在眉睫。创造保存各类藏品的微环境空间,是治理改善博物馆收藏环境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作为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国家级博物馆,故宫安全及文物保护是故宫一切工作的基础。故宫的保护要有全面和整体意识,要处理好吉建筑中保护与利用,日常维护与大修的关系;清查、整理和修复、抢救文物藏品的工作,要与研究、发掘、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相结合;要提高文物保护的科技水平,加快“数字故宫”的建设。故宫除自身研发井应用了一批科研成果外,还积极与国内外有关部门合作,在运用科技手段保护和利用文物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故宫决心不辜负全国人民的重托,增强和提高文物保护的能力,更好地传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文物保护修复在借鉴西方完整的科学体系和方法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独特的传统文化特色,探索并建立了相关的理念与方法。我国的文物保护修复理念应以保护并体现文物完整的价值为最高准则,遵循不改变文物内含的一切原始信息的"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有利于文物长久保存的"最小干预原则"和有利于文物价值完整体现的"可识别原则",综合运用传统修复保护技术与现代科技成果,以全面揭示文物的价值内涵,有效保护文物的原真性、完整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