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202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1987年,因修建陕西扶风法门寺明代砖塔,在塔基下发现了唐代的真身宝塔地宫,出土了数百件供奉佛指舍利的珍贵文物。在这批唐代的珍贵文物中,发现了极为罕见的具有明确记载的唐代秘色瓷器。它的发现,不仅向世人展现出晚唐时代我国制造青瓷工艺的最高水平;还补充了以往文献记载的不足;部分的澄清了学术界长期以来秘色瓷器问题上  相似文献   
2.
柴窑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5年中国古陶瓷研究会在郑州召开年会,会上笔者曾宣讲了论文《汝窑、柴窑与耀州窑的几个问题》,首次提出了耀州窑遗址出土的五代天青釉瓷应是周世宗的柴窑产品之观点。论文宣讲并发表后,引起了学术界的兴趣和争论,提出一些问题,因此笔者一直想再写篇进一步论证的文章,但十多年来因查找不到明洪武版本的《格古要论》一书,此文章一直未能动笔。现受《收藏家》编辑部所约,写出此文较为  相似文献   
3.
杜文  禚振西 《文博》2009,(5):10-16
本文介绍了凤翔姚家沟镇青渠古瓷窑址的考察收获,初步判定当地瓷业在金代已臻成熟,烧瓷工艺及产品特征以清同治朝为分界差异明显。在凤翔及邻近县份出土古瓷中梳理出一批符合该窑特征的产品,考证凤翔曲湾窖藏出土瓷器为该窑金代产品,出土梅瓶刻《瑞鹧鸪》词的母本为金代马钰《述怀》,该梅瓶属反映全真教民间传播的重要文物,其烧造上限应为金大定年间。  相似文献   
4.
历代耀州窑釉料渊源关系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耀州窑是我国古代名瓷窑。为了探讨历代耀州窑釉料之间的渊源关系,用中子活化分析(NAA)技术测定古耀州瓷釉样品和耀州窑博物馆附近粘土矿样品中29种元素的含量,将这批NAA数据进行模糊聚类分析,得到动态模糊聚类分析图。结果表明:唐代的黑瓷釉原料产地非常集中,矿料成分单纯。宋代青瓷釉料配方比较稳定,五代青瓷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金代月白釉料成分和宋代青瓷釉料接近。唐三彩蓝釉料与其他耀州瓷釉料来源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5.
耀州窑遗址考古收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在中国古代的著名窑场中,耀州窑是北方青瓷的代表.该窑亦曾兼烧黑、白、褐、黄、花、酱釉瓷及唐三彩等,它是中国古代北方烧制陶瓷品种最为丰富的一处综合性窑场.  相似文献   
6.
禚振西  杜文 《文博》2006,(1):12-16
2002年4月底,我们赴宝鸡麟游县进行民窑考察,计划走访地点为澄名窑、北马坊两处。记载麟游古代窑业的文献主要有: 清代《麟游县志》(吴汝为原本,范光曦续修,罗魁续纂,顺治十四年刻,康熙四十七年增刻本) 记载:“物产:《旧志》曰:北马坊、澄名里两窑出磁器,器虽粗而  相似文献   
7.
陕西铜川黄堡宋时属耀州,是我国著名的耀州窑所在地。1959年,陕西省考古研究所曾对耀州窑遗址作过发掘。1984年秋季以来,我们再次发掘了耀州窑遗址,揭露面积共四千多平方米,清理出十四组作坊、十七座窑炉,出土了大批唐、五代、宋、金、元时期的精美瓷器和各种器物。其中一组唐三彩作坊和三座烧唐三彩的窑炉的发现,对研究陕西唐三彩器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8.
杜文  禚振西 《文博》2006,(2):72-77
2001年春,笔者在陕西东部洛河流域进行窑业考察时,在澄城县尧头镇找到了一处大型的古代烧瓷窑址, 我们于当年对该窑场及邻近地区进行了连续考察,发现当地清代仍在烧造刻印花青瓷的相关遗迹,遂依地名命名其为“澄城窑”。本文将对考察  相似文献   
9.
天青釉是中国古代珍贵的单色釉品种,一般认为其始于传说中的柴窑,而最早的天青釉实物则显现于汝窑。于是,有学者认为天青釉唯柴窑、汝窑所特有。然而近年来,又有学者指出天青釉实非柴窑与汝窑的“专利”,最早的天青釉应发轫于五代时期的耀州窑。本研究将五代二期的耀州窑与汝窑所谓的“天青釉”进行分类,再测定它们的色度,确定“天青釉”的色度数值和相应的天青釉样品,进而明确天青釉的窑口及其起源时间。  相似文献   
10.
国内外的来宾、各位代表:今天能在耀州窑学术讨论会上和大家见面,感到非常高兴.我们这样多的国内外学者,专程来到这里,研讨耀州窑的专题学术问题,表明了耀州窑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同时,也反映出国内外学术界中有愈来愈多的专家和学者,对近十年来在该窑址所发现的丰富多彩的遗迹和陶瓷器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格外的重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