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8 毫秒
1.
1987年,在陕西扶风法门寺唐代大圣真身宝塔地宫中出土了数百件供奉佛指舍利的珍贵文物,在这批唐代文物中,发现了具有明确记载的唐代秘色瓷十三件.在此十三件唐秘色瓷中,有两件是饰银棱金银装秘色瓷碗.这批唐代秘色瓷的发现在我国均属首次,它们的出土,因其意义重大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和认真研究.本文仅就这批唐代秘瓷中的两件银棱秘色瓷及相关问题谈点学习心得,不妥之处,请学界先辈和学友指正.  相似文献   

2.
秘色瓷与秘     
秘色瓷器是我国古瓷中的瑰宝。至迟在唐代已为越窖所烧制,这已为法门寺唐代地宫出土秘色瓷器所证实。关于秘色瓷器迄唐至今均有文献记载,特别是五代,宋更为多见。然而,“秘色”的含义究竟如何,历来则有不同的认识。唐人、宋人及《陶说》、《陶录》、《杭州府志》、《陶说杂编》各持已见,末衷一是。 首先提到秘色瓷器的是唐代诗人陆龟蒙(?—881年),在其甫里集十二题为“秘色越器”的七言绝句:  相似文献   

3.
相关秘色瓷最有名的诗就是唐代陆龟蒙的《秘色越器》,但是包括《侯鲭录》在内一大部分宋代文献并未称该诗为《秘色越器》,而是《越器》。本文认为,在宋人的观念中,越器就是秘色瓷的一部分,而该诗的内容,显而易见是描述秘色瓷代表产品越窑的,故省去了"秘色"二字,而简称为《越器》。  相似文献   

4.
历史上,人们将越窑出产的专门用于纳贡的精品青瓷器称为"秘色瓷",但秘色瓷始终是文献中的瓷器,未见到实物。乾隆皇帝有诗云:"李唐越器人间无,赵宋官窑晨星稀。"这里的"李唐越器"指的便是秘色瓷无疑。究竟什么样的产品才能够被称为秘色瓷呢?直到1987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的开启,才为人们揭开了秘色瓷神秘的面纱。地宫中出土唐咸通十五年(874)衣物帐上明确记载着:"瓷秘色碗七口内二口银锭,瓷秘色盘子、碟子共六枚。"1地宫中出土的7件青釉瓷瓶以及6件青釉盘、碟与衣物帐中记载完全一致,加之在地宫中发现的另一件釉色与这13件基本一致的青釉八棱净瓶,向世人清晰地展现了越窑秘色瓷的神采,原本寻常百姓秘不得见的"秘色"瓷究竟是什么样子。  相似文献   

5.
从唐代越窑遗存来看,窑址相对集中在上虞曹娥江流域和慈溪上林湖四周。何处才是越窑秘色瓷的原产地?至今学术界还没有找到确凿的实物证据,也没有地方志记载,只有唐诗对越窑秘色瓷的记载较为详细。本文通过研读有关描写越窑、越瓷的唐诗,实地考证诗文中记载的越瓷产地的人物、地名和相关典故,结合窑址附近出土的墓葬志文和族谱,提出秘色瓷原产地"上虞说"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好向中霄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这是唐代诗人陆龟蒙以《秘色瓷器》为题的一首咏物诗.千百年来一直为谈瓷方家所津津乐道.但当时的秘色瓷器究竞是怎样  相似文献   

7.
《文物》2014,(1)
<正>1987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的中室出土了一件形制较大的漆圆盒(FD4∶024)[1]。该漆盒"外黑里红,木胎,有子母扣,秘色瓷以丝织袱包裹放置其内。盒盖已朽。盒盖底有墨书题记:‘法华院冝儿贪五’"(图一)。这件漆圆盒不在出土的《衣物账》石碑记载之内。漆盒保存不佳,器盖已朽。多数学者认为,它只是一件盛贮器具,关注更多的是放置其中的秘色瓷器。但是,从这件素面漆盒的材质与形制、存放位置、共存器物及款识铭记来看,笔者认为,其应为唐代家具——食柜,理由如下。一与唐代"家具"概念相似在探讨本话题之前,不可不探究的基本概念是:何谓"家具"?"家具"一词是何时出现的?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诞生后,随着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全国各地相继出土了大量唐代金银器皿、铤、饼等珍贵文物。其中有一部分金银器皿上还保留着唐时錾刻、墨书的文字。其内容主要是标明该器的重量、制作工匠的姓名或记载  相似文献   

9.
何谓“秘色瓷”?虽然在晚唐以来的一些诗文、典籍中屡见记载,但是诗歌、笔记中的记载无非是一些文人墨客的吟赋咏唱或书斋漫录,而史籍记载则过于简略,都未能阐明其具体内涵,因此历代对“秘色瓷器”的认识均较为朦胧,据此无法结合传世实物与考古标本进行对照研究。1988年陕西省扶风县法门  相似文献   

10.
一九八七年四月,在法门寺真身宝塔下,发现了湮埋一千一百余年的唐代地宫,随之出土了大批珍贵文物,轰动于世。在这批器物中,与佛教有密切联系的供养器、法器、生活用具等为其主要特征,而这些供养器法器、生活用具中,密宗色彩十分浓厚,为研究我国晚唐密宗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资料和依据。  相似文献   

11.
唐代越窑“秘色瓷”享誉中外,唐人称越瓷“如玉似冰”、“千峰翠色”。唐陆龟蒙有“秘色越器诗”,唐末徐寅有“贡余秘色盏七言律诗”。均予推崇。  相似文献   

12.
越窑青瓷是中国陶瓷史上的重要内容,“秘色瓷”又是越窑青瓷研究中的重要课题。自从1987年、1988年陕西省法门寺考古队对法门寺地宫进行科学发掘时,在地宫里发现精美瓷器16件,其中秘色青瓷14件。这些瓷器大部分在《监送真身使随真身供养道具及金银宝器衣物帐》碑中明确记载为“秘色瓷”。这样下藏的秘色瓷实物和文字记录对上  相似文献   

13.
<正>陕西历史博物馆是一座综合性博物馆,集中了陕西出土的37万件珍贵文物,其中收藏的玉器占有重要地位。馆藏玉器中不仅有龙山文化时期的126件石峁玉器,而且还有"皇后之玺""独孤信多面体煤精组印"等国内外孤品。尤其是何家村唐代窖藏一次出土文物1000余件,是20世纪中国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其中玛瑙器3件,琉璃器、水晶器各1件,蹀躞带1副,玉带板9副,玉臂环2副,"镶金兽首玛瑙杯"更是被誉为镇馆之宝。这些玉器的发现,为研究唐代历史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资料。现择录部分馆藏精品,做一简单介绍。玉人头像(图一)龙山文化,陕西省神木县石峁遗  相似文献   

14.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唐人陆龟蒙《詠秘色越器》脍炙人口的诗句,生动地描绘了越窑秘色青莹滋润之美,也是“秘色”之名的滥觞。由此可知,早于唐代,已存在秘色瓷。  相似文献   

15.
正200多年前,乾隆皇帝有感于秘色瓷器难得,写下了"李唐越器人间无"这样的诗句,并命御窑厂把诗文烧造到"乾隆仿古"款仿鸡缸杯上。能让至高无上的皇帝发出如此感慨者,就是秘色瓷,一种迷一样的瓷器,多少文人骚客、专家学者欲描绘其美、界定其义,却又陷入缥缈玄虚、众说纷纭之中。本文拟梳理历代文献对秘色瓷的描述和民国以来对秘色瓷概念的认识,对秘色瓷概念进行再讨论。  相似文献   

16.
在1987年的法门寺地宫考古发掘中,出土一对髹漆平脱秘色瓷碗,是秘色瓷与金银工艺、髹漆工艺完美结合的珍贵文物。为了对其髹漆工艺进行了探讨,本研究利用显微观察、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等方法,对髹漆残块、银扣残块样品进行检测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其髹漆工艺的流程。研究结果可为文物保护修复、科学技术史和艺术史研究提供可靠参考。  相似文献   

17.
秘色锣考     
"秘色锣"是五代文献中记载的一类器皿,对其形制、器用的探讨,不仅是名物考据的问题,也关乎"秘色瓷"涵义的探讨。本文通过文献与实物比对,厘清了秘色锣的基本面貌,推定传世及出土秘色瓷器中,有一类原来被称为"盆""洗"的器皿,就是文献中的秘色锣。同时,进一步利用唐宋文献及图像材料,对其用途进行了考释。  相似文献   

18.
一九八七年当陕西省考古工作者对法门寺塔基及地宫进行清理发掘,一批辉煌灿烂的唐代文化遗物在沉睡了一千多年后重新呈现在人们眼前时,立刻引起了轰动,文物研究工作者在欣喜之余,随即对这批精美绝伦的器物进行了专门研究。在陶瓷界,“秘色瓷”自然成为讨论的热点,本文试图就秘色瓷的定义及烧制秘色瓷窑场的性质作一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9.
秘色瓷的始烧年代陆羽“类冰类玉”句绝非泛泛之谈。作为一名不愿做官,曾一度为伶工的唐代学者,其包含两种不同物质形象的比喻完全出自作者感性至理性的体悟。可以这么说,由于陆羽见到了秘色瓷,因而才能以极其精练的言语概括出秘色瓷的外在特征。为证明上述看法,可从两个方面查找线索:文献资料和考古资料。文献资料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内库有青瓷盏,纹如乱丝,其薄如纸,以酒注之,温温然有气相吹如沸汤,名自煖杯”。这则记事说明,开元天宝年间(712-756年),即公元756午前,唐玄宗已享用  相似文献   

20.
秘色瓷是越窑青瓷器的精品,它是越窑自东汉创烧以后,在长达一千余年连续不断的发展历程中达到的最高成就。因此,越窑秘色瓷不仅得到唐宋统治者的青睐,成为时尚的特供产品,而且被当时的文人墨客所广为传颂。本文以唐宋纪年墓葬和塔基出土的秘色瓷资料为主,结合有关史料记载,试对越窑秘色瓷的烧造历史与分期问题作一探讨。不当之处,请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