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为深入研究五种含氯铜合金腐蚀产物(氯铜矿、斜氯铜矿、羟氯铜矿、氯磷钠铜石和铜氯矾)的拉曼光谱图,进一步补充金属锈蚀物的拉曼光谱库,采集不同考古来源的铜合金上腐蚀产物的拉曼光谱,并结合扫描电镜观察了腐蚀产物的形貌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氯铜矿、斜氯铜矿和羟氯铜矿3个同分异构体的拉曼光谱并不相同:氯铜矿和斜氯铜矿较为常见,且经常混合在一起;羟氯铜矿不稳定,非常少见,一般与其他两种混合在一起。扫描电镜观察氯铜矿主要为粒状形貌,同时也发现有葡萄状、皮壳状、钟乳状等形貌;羟氯铜矿因少见,目前只观察到板状形貌。氯磷钠铜石腐蚀产物较厚且疏松柔软,常发现于干旱地区有动物或人遗骸墓葬的出土器物上,扫描电镜观察呈花瓣形状的蓓蕾形貌。铜氯矾更为少见,笔者目前只在2件器物上发现。同时对5种腐蚀产物的形成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书画,因其年代久远,递藏情况复杂,多数屡经裁切割补、修复重装,故而有很多历史信息或被叠摞或被遮蔽,导致今人不能以肉眼直接观察而获得,而纸绢接补,墨迹、颜料、印鉴的残损也为书画研究者带来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近年来,高光谱技术作为一种非侵入式的光谱成像技术,已逐步应用于各类彩绘文物中,该技术可为中国古代书画研究和保护提供更丰富的信息。本工作以文献调研为基础,简要介绍了高光谱成像的原理及技术特点,对高光谱技术在中国古代书画研究的实践进行总结,梳理了国内外研究者利用高光谱技术在书画、档案及相关彩绘文物的增强显示、物质识别、虚拟修复方面的应用案例,以期为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3.
潮湿土遗址隔水防潮技术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潮湿土遗址的破坏,很大程度上是受水的影响,目前国内几个潮湿土遗址经常使用的防水隔水措施主要有:挡水墙、隔水廊道、拱券法和抽水法。经过对几种方法进行总结评价,可看出拱券法是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杨琴 《神州》2020,(6):246-246
在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有了新的要求,很多的教学方式也逐渐的被应用到了数学的课堂中。数学教学更加侧重于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了能够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目前微课逐渐的应用到了高中数学教学中。通过微课能够更加直观的展示数学中的知识点,突出教学中的重难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对学生的思维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5.
三种含Cu、As绿色颜料的拉曼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和确认古代颜料的成分是文物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为对四个来自不同地区的含Cu、As元素的绿色颜料进行鉴别,应用拉曼光谱仪并辅助以扫描电镜能谱分析仪(SEMEDX)和X射线衍射仪(XRD)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其分别为墨绿砷铜矿、氯砷钠铜石以及巴黎绿。对其来源分别进行了讨论,因巴黎绿在国内青铜修复和古建彩画当中的大量应用,过去对于含有Cu、As的绿色颜料通常鉴定为巴黎绿。墨绿砷铜矿和氯砷钠铜石为在文物彩绘中新发现的两种矿物颜料,为绿色颜料的鉴定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湖北当阳赵巷M12墓中出土了金属饰片459件,其中部分饰片表面附有满工錾刻的金箔或锡箔,纹饰繁缛精细,线条流畅,极具楚地艺术风格,其中以青铜包金饰片最为精美。因发掘后未经保护处理并长期堆放在库房内,致使金箔多数受压卷曲,纹饰细节均被泥土和锈蚀产物覆盖,散落金箔无法拼合整理,其装饰位置亦无法确定。为制定符合其特殊情况的修复方案,以该墓葬中出土的璧形包金青铜饰片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显微分析、X荧光光谱分析、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能谱、离子色谱等分析手段,对其青铜基体、金箔、锈蚀产物及其埋藏环境进行了科学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完成了锈蚀清洗、金箔比对、金箔回贴等相关工作,创新性地提出金箔比对与回贴中的相关原则,并可为同类文物的保护修复提供一套完整可借鉴的保护方案。此外,还整理了先秦时期璧形包金金属饰片的出土情况,并推断其应为漆木盾上的饰件。  相似文献   
7.
出土于湖北当阳赵巷M12和曹家岗M5春秋晚期楚墓的金属饰片部分外包有带纹饰的金箔,该批饰片数量较大,类型丰富,材质多样,制作精良,在楚墓所出类似文物中规格较高。为对金箔的元素含量、厚度、颜色、光泽度、纹饰和制作工艺等方面展开系统的研究,本研究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荧光分析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三维视频显微镜、色差仪、光泽度仪以及气质联用色谱等分析手段对194片金箔进行科学的分析。研究表明,这批楚墓金箔为金银合金,Au含量为82%~95%,Ag为5%~18%,厚度7~35μm,与先秦时期其他墓葬出土的金箔、金片相比,其厚度最薄,金含量相对较高,金箔表面更光亮,打磨抛光较为明显,纹饰种类更为丰富,纹饰刻划更加细腻、繁缛。显然,其制作工艺达到较高的水准。同时,对该批金箔的冶炼技术和制作工艺过程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可为了解中国传统金箔和纹饰制作工艺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王景勇  周双林  杨琴 《文物春秋》2010,(5):57-60,65
满城汉墓出土的彩绘陶器精美并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价值,但在出土后出现了彩绘脱落的现象。经采用多种分析手段对彩绘陶的红色彩绘层进行分析,包括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确定了红色彩绘的颜料为朱砂,胶结物为大漆,为进一步的研究和保护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9.
利用便携式近红外光纤光谱仪,选取了棉、麻、丝、毛、聚酯及16种天然染料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5种染色纤维的近红外光谱的特征吸收峰位。丝的amide A/Ⅱ与amide B/Ⅱ吸收带分别在2 058 nm(4 859 cm~(-1))和2 200 nm(4 545 cm~(-1)),毛的amide A/Ⅱ与amide B/Ⅱ吸收带分别在2 052 nm(4 873 cm~(-1))和2 177 nm(4 593 cm~(-1)),这两个吸收带可作为毛与丝的判据。聚酯的特征吸收在1 660 nm(6 024 cm~(-1))处,来自于聚酯纤维链段中的苯环,可作为聚酯纤维判定的依据。棉和麻的近红外光谱十分接近,无法直接识别,通过Thermo scientific TQ Analyst 8分析软件的判别分析方法(discriminant analysis)建立鉴别模型(标准样品集图谱个数分别为棉70、麻100、丝60、毛67、聚酯70,验证集图谱个数分别为棉20、麻20、丝20、毛20、聚酯20,选取波段为1 600~1 800 nm和2 000~2 100 nm),计算未知材料到每个类别中心的马氏距离,可判断未知样品与棉和麻标准样品的相似性。结果表明:模型性能指数(Performance Index)为95.649,说明模型预测准确,可快速鉴别棉和麻。此外,染料,媒染剂对纤维的特征吸收峰峰位影响较小,在实际应用中不影响判定结果。将该方法应用于四件古代或近代纺织品文物的纤维鉴定,得到了较好的光谱比对结果,并证明了该方法在纺织品文物纤维无损鉴定中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防水材料在木材保护中的尝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防水材料是在室外岩土文物保护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材料.为了解常用防水材料应用于木材上的效果,使用全自动测色色差仪、接触角测定仪等对防水材料处理前后木材各项性能的变化进行了测定分析,包括颜色变化、接触角变化、毛细吸水、全浸吸水、霉菌实验、防水剂分布和对后续保护的影响.实验表明,各种防水材料处理后的木材都有一定的防水效果.其中,高浓度WD-10在各方面表现优良.在长期的潮湿环境下,木材仍然滋生霉菌,因此需要同时考虑使用防霉防腐剂和其他保护材料.防水材料的使用不会影响到后续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