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拴马桩是明清时期农家院门口用来拴牲口的石质构件。陕西关中地区现存数量最多、艺术价值最高,是拴马桩最主要的赋存区域。调查发现关中地区拴马桩石材材质主要为石灰岩,少量为砂岩极个别为花岗岩;主要病害为表面层风化、裂隙、缺失以及生物因素等。通过对典型样品的岩相、XRD、SEM、IC检测,明确了石材材质、风化产物、可溶盐成分、保存环境等相关信息。结合石质文物风化机理,基本明确了拴马桩石刻病害的成因,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初步的保护建议,为后续保护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石质文物的保护,至今仍被国内外业者公认为是个难题。当前我国石质文物保护遇到的几个有待解决或需深入研究的问题主要包括:开展石质文物防风化研究迫在眉睫,尤其现在提出抢救性保护向预防性保护转变的文物保护原则时,不能把着力点全放在预防性保护上:要从保护程序的科学、合理性,文物材质的特征、环境及病害的深入分析,保护材料实效性与安全性,保护效果的有效性,保护方法的跟踪与维护等方面对石质文物保护的过程进行全面评估;进行石质文物风化程度、风化深度及风化速率的检测,是定量、半定量的评价石质文物表层的风化(或称劣化)状态较为有效的途径;要加深对石质文物病害的认知与评估;重视对石质文物所依附地质体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故宫建福宫遗存了大量石质构件,其风化现象比较严重。为评价其保存状况,对建福宫石质构件的划痕宽度、回弹性能、自由渗水率、表层波速与透射波速进行取点测试,与新鲜石材数据对比后,证实其风化程度比较严重,需要进行后续的保护处理。同时还对影响建福宫石质构件风化的环境因素进行测试分析,研究了环境因素与石质构件保存状况的关系,为病害分析乃至保护操作提供了数据及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
梅园石是宁波地区使用历史悠久的石材,早在西晋时期就已经开发,由于其加工性能优良而被广泛用于建筑构件及石刻雕塑。梅园石质文物由于多处于露天展示状态,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病害状况较严重。为对梅园石质文物进行保护,本工作选取庆安会馆、东钱湖石刻群等几个代表性文物点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岩矿检测,得知梅园石属于凝灰质砂岩,孔隙率较大。宁波地区梅园石质文物主要病害类型有生物病害、风化、机械损伤、表面污染物沉积等,与石材性质、用途及保存环境条件密切相关。通过此次研究,形成了初步的保护策略,为后续保护材料及保护方法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露天石质文物的风化和加固保护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探讨了石质物风化的诸因素,认为主要来源于石材原料、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和人为破坏等儿个方面,阐述了目前用于石质物加固保护的无机加固剂、有机加固剂的特点、应用及其加固技术,该工作对石质物加固保护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巴中南龛石窟风化破坏原因及防风化加固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振斌 《四川文物》2005,3(3):82-86
石材风化是危害影响石质物的主要病害之一,针对巴中南龛石窟的风化特征及风化程度,探讨引起南龛石窟风化的各种因素,选用以甲氧基硅烷为主剂的防风化材料兼用多种施工工艺进行防风化加固处理,采用回弹值-回归方程(经验公式)、卡斯腾管等方法检测防风化材料的实际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7.
广元千佛崖石窟长期受自然环境的影响,造像各类风化病害极为严重。其中化学风化引起的岩石粉化脱落、表面泛盐、孔洞状风化等病害影响了石窟造像的长期保存与展示。为了有效治理造像化学风化引起的病害,在总结国内外石质文物风化机理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广元千佛崖石刻造像风化产物的分析,结合石窟保存环境特征,研究了广元千佛崖石窟石刻造像化学风化的原因,以期为石刻造像化学风化引起病害的治理,以及抢救性保护修复材料、工艺筛选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8.
石质文物本体在长期自然风化作用下形成粉化和裂隙等病害,其存在将导致石质雕刻品各部分密度的差异,而泥质镶嵌和包裹引起的材质改变及雕刻品厚度的变化,都将影响X射线的吸收效果。当X射线穿透石质雕刻品时,置于其背面的照相胶片上,将记录由透射X射线产生的潜像,经扫描仪处理,使之转变为显著灰度差的影像,据此分析石质雕刻品金箔包裹的本体病害情况和保存状态。为此,用此技术对重庆大足千手观音进行历时一个多月的X探伤调查。结果显示,千手观音石质雕刻品的金箔包裹本体存在不同程度的风化和裂隙,而其历史上泥质修补及补接状况,也一目了然,从而弥补了传统病害调查的不足。本项调查为大足千手观音的修复保护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也可为千手观音的修复史研究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9.
本文讨论了石质文物风化病害的类型及影响因素;总结了目前国内外对石质文物风化程度指标的研究现状,梳理了目前国内外岩体或岩石风化程度的表征指标(包括定性和定量指标),同时对目前石质文物风化病害常用的无损或微损检测方法进行了回顾。  相似文献   

10.
风化砂岩文物的加固是文物保护的重要课题。在本研究中,选择与严重风化的云冈石窟石质文物材质相同的新鲜砂岩为研究对象,采用化学加速风化方法将石质试样进行风化模拟处理,使其风化程度接近于石窟文物本体。利用4种硅酸酯类加固材料和7种实验室工艺条件,对风化模拟石质试样进行加固处理。对处理后的石质试样进行渗透深度、色差、耐盐性、耐紫外老化、无侧限抗压强度性能测试,评估各材料与实验室工艺加固效果。经研究表明:不同材料对风化砂岩均有加固效果,其中硅酸乙酯及其低聚物材料加固作用明显;同种材料、不同实验室工艺条件下加固效果却不一样,减压浸渍法实验室工艺的加固效果最大。本工作结果将为砂岩类石质文物现场加固保护提供科学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1.
《文博》2016,(1)
毛细水侵蚀是砖石质文物风化的主要诱导因素,如何快速无损的检测多孔隙文物材质表层吸水性能是展开砖石文物材料本体性能、风化病因分析及其保护实施效果评定的基础与出发点。本文结合国家文物局《砖石质文物吸水性能测定——表面毛细吸收曲线法》行业标准的编制研究过程,讨论了基于卡斯特测量瓶的砖石文物表层吸水性能检测程序及其可行性,以促进砖石文物保护技术的发展与规范化。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蓬莱市明朝民族英雄戚继光"父子总督坊"和"母子节孝坊"两座石质牌坊,是明朝石质牌坊代表作之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山东省罕见的古代大型石雕艺术品。四百余年来,石牌坊历经三次破坏性大地震,以及人为损坏、自然因素侵蚀,造成石牌坊坊体构件缺失损坏,表面风化裂隙、剥落,个别主体构件断裂等病害现象出现。我国文物保护工作者先后采取化学加固、封护,修复残损构件及作旧等系列保护技术,对两座明朝石质牌坊进行综合性保护,使其重现历史原貌,在古代石质牌坊保护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3.
露天石质文物受到自然界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保存初期可以抵制风化与侵蚀的发生,但是随着保存时间的增长,露天石质文物不可避免地遭受到自然力的破坏,这种破坏是生物风化、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协同发生、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总结了近年来生物对石质文物的侵蚀作用及生物侵蚀的防治等相关研究成果,从露天石质文物生物风化的角度,对造成侵蚀的生物群落、侵蚀机理及预防性保护等方面进行资料梳理,并尝试找出目前存在的问题与保护需求,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近年随着各类传感、监测技术在石质文物预防性保护中的广泛应用,我国石质文物监测工作取得了突出成果。但由于在监测决策和数据分析层面缺少明确思路和可行技术路线,不少监测工作都面临着"不确定监测内容是否能满足保护需要""分析海量数据对人力物力消耗过大""监测分析结果和保护实践距离太远指导不了实践"等现实问题。基于北京地区汉白玉石质文物的监测实践,以病害劣化为核心的石质文物监测思路,探索了由病害劣化机理出发、为病害劣化趋势判断服务的监测决策、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5.
王蕙贞  冯楠  宋迪生 《文博》2010,(6):76-81
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于2004年7月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由于高句丽位于吉林省高湿多雨地区,因此高句丽石质文物的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及生物风化同时存在、相互影响。本文对高句丽石质文物保存环境、风化病害现状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风化机理,进行了清洗、杀菌防霉处理、加固封护等,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以常用的几种清洗方法对石质文物模拟污染物的清洗效果进行检验,分析了石材文物表面污染物的病害及污染物成因。对化学清洗、蒸汽喷射清洗、粒子喷砂清洗等常用清洗方法的优劣及清洗效果进行了比较。对几种特种清洗方法的适用性及清洗效果进行了分析,几种特种清洗需要相互配合使用,取长补短,才能有效地去除石质文物表面有害污染物,对石质文物表面污染物做到彻底清除,从而为后续保护和加固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17.
白毓薇 《沧桑》2013,(3):123-124
本文对承德安远庙石质文物现状及病害进行了调查分析,同时针对病害类型表面污染、泛盐、风化、裂隙、空鼓等提出了相应的修复及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8.
在陕西省博物馆和群众艺术馆,均收藏、陈列着一批发现于渭北农村、造型独特、用于拴系牲畜的石质拴马桩,十分引人注目。一九八五年六月,《陕西日报》以《杰出的艺术、重大的发现》为题,首次报道了陕西省文化厅对渭北地区遗存拴马桩的调查情况。《美术研究》等杂志也相继发表了有关论文,对拴马桩的时代等进行了考证。文章作者认为:渭北拴马桩是农牧生产  相似文献   

19.
石刻的风化及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石质文物遍布各地,品种繁多。从石器时代的石质器具,到历代的石窟寺、石塔、石桥、摩崖造像、崖画、石阙、石圭、碑碣、经幢、石棚,古建筑内的蟠龙、石柱、石灯、石栏杆、石殿,陵墓周围的镇兽、石像、石牌坊以及墓葬中的石椁、石缸、墓志等,构成历史文化遗存的重要组成部分。石质文物处于自然环境的风化营力之中,普遍遭受物理、化学和生物原因的风化剥蚀。许多省市发现,近一二十年来,风化的速度明显加快。保护石质文物,越来越成为迫切的需要。这里主要就露天石刻的风化和保护问  相似文献   

20.
石质文物表面憎水性化学保护的副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根据最小干预和不影响文物原貌的原则,使用表面化学防护和化学加固等保护材料被认为是保护石质文物的有效方法。目前,已试用于石质文物表面保护的化学材料主要是有机硅等有机化合物。这些有机材料能起到一定的防水和加固作用,但是也潜在不少问题,一些可能的危害目前还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本工作以通用有机硅类防水加固剂为表面保护材料,以砂岩、凝灰岩、白云岩、大理岩和花岗岩为保护对象,模拟各种破坏因素,包括干湿循环、盐结晶、冻融和加热等的作用和联合作用,研究了表面化学处理后岩石样品在模拟环境中的变化情况,发现破坏现象严重。其中,化学保护剂在石材表层产生的亲水/憎水界面导致石材受某些应力的加速破坏是重要原因。上述研究结果提示,在石质文物的保护中应慎重使用憎水性表面化学保护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