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邢窑位于河北省临城、内邱一带,因首创了精致细腻的白色瓷器而著称于世。邢窑白瓷似雪类银,胎质坚细洁白,造型凝重大方,雅而不俗,千百年来倍受人们的喜爱和赞赏。邢窑遗址是本世纪八十年代初才在临城县祁村、双井一带发现的。1983年以来,又相继在内邱县城关和临城县陈刘庄、邢台县的西坚固一带找到窑址,发现了北朝至唐代窑址20余处。从此,邢窑之谜才得以正式揭晓。为了搞清邢窑的兴衰及其工艺特点,我们于1988年至1991年间对内邱城关和临城祁村两处规模较大的遗址进行了试掘,而在内邱西关窑址中发掘出土的一批具有透…  相似文献   
2.
邢窑调查试掘主要收获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80年代初、中期,河北省临城、内丘境内的邢窑遗址相继被发现并公诸于世,人们对邢窑的研究和认识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在这样的形势下,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组成邢窑考古队对两县的瓷窑遗址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调查、铲探,并发现了一些新的邢窑遗址。经国家文物局批准,邢窑考古队于88年到91年分别对内丘城关和临城祁村两处遗址进行了试掘。现就调查和试掘的主要收获分述如下。一、单纯的邢窑诸窑址由于种种原因,留给今天人们的是一幅幅破烂不堪的邢窑画面。几年来,邢窑考古队艰难跋涉其中,以期获得有助于邢窑研究的新资料。调查,…  相似文献   
3.
燕下都“6”号遗址汉墓发掘简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1984年9月至12月,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燕下都工作站为配合高陌乡东沈村农民用土而对“6”号遗址进行了局部的发掘。“6”号遗址位于燕下都城内南部的东沈村东、中易水北岸,是一处商周时期的生活居住遗址。在发掘的约3百平方米的范围内,出土了一批遗迹遗物,其中还出土了七座汉墓。现将七座汉墓的情况简报如下: 一、墓葬形制 七座汉墓(编号M_1—M_7)皆土坑竖穴墓,方向在0°到10°之间。墓中填土成五花状,部分夯打。葬具为木质,皆腐烂。从朽木痕迹看,M_1、M_4和M_7为单棺墓,余为一棺一橔墓。椁木紧贴土坑四壁,棺放置在椁中部或偏南,唯M_2棺下有两条横放的垫木。七  相似文献   
4.
石家庄市后太保元代史氏墓群发掘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太保村位于石家庄市西北约3公里处,石太高速公路从村北穿过。为了配合国家重点工程的建设,1992年春,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石太考古队对河北境内的公路沿线进行了详细的实地调查,后太保史氏家族墓地就是在调查中发现的。据后太保一带村民反映,元朝丞相史天泽墓就在后太保村北一带公路线上。1993年底石太考古队在后太保村北石太线共计400米长60米宽的路段上  相似文献   
5.
白瓷的出现打破了青瓷一统天下的局面,并为后世颜色釉瓷的烧制奠定了基础,被誉为中国古陶瓷工艺发展过程中的“第四里程碑”,但是长期以来白瓷的起源问题悬而未决。早期白瓷是处于白瓷创烧时期的过渡品种,釉色介于青和白之间呈不均匀分布,因此如何科学界定“早期白瓷”直接关系到白瓷起源问题的研究。为此,本研究在梳理早期白瓷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考古发现与科学研究现状,重点分析了目前关于古代陶瓷釉面白度科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统一采用轻工行业标准中日用陶瓷白度的测定方法来计算古代陶瓷的白度,使得今后不同研究者之间公布的白度数据可以互相比较;并提出利用白度、化学组成、烧制工艺等参数作为区分早期白瓷与青瓷的重要指标,这为研究白瓷起源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6.
定州北庄子商墓发掘简报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正> 定州市新建铁路货场位于定州市西北郊的北庄子村北,占地面积204亩,京广铁路正从货场南侧穿过。1991年春季,根据定州市有关部门的反映,货场正位于省级保护单位——定州市汉墓群的保护区内,并且“中山简王刘焉墓(即M150)亦当在货场占地范围内。因此,在省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由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组织省、地、县专业人员对货场进行了重点考古钻探和发掘。全部考古工作从6月初至12月上旬结束,实际田野工作历时五个月。共发掘各时期墓葬80座(包括M150),其中商代墓葬42座,大致位于货场的东半部(图一)今把商墓的情况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7.
为充分获取河北定州商墓出土玉器的物质信息,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XRF)、X射线衍射分析(XRD)、激光拉曼光谱分析(Raman)等无损光学技术手段对玉器进行科学分析。获得玉器成分、矿相和结构等信息,研讨其质地和来源。从而探究先民的玉料来源、制玉技术、文化发展与文明互动交流诸方面问题。进一步探讨当时的生产力、社会发展水平,经济组织形态以及拥有这批玉器的人群在当时背景下的发展程度。研究结果对进一步研究河北地区的商代社会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正> 泜河为滏阳河的一支流,源于太行山东麓,向东流经临城、内邱、柏乡、隆尧四县。1988年、1989年冬季,河北省文物局文物复查小组两次对以上四县进行了系统的复查。其中在泜河流域新发现化石点1处、古遗址46处、古墓葬5处、古建筑5处、碑刻4处,共计61处文物单位。其中大部分集中在临城水库以下的丘陵平原地区(图一,表一)。先后参加的人员有:李振奇、高建强、胡金华、王立军、刘龙启、陈佩林、曹连彬、史云征、张志中、李兰珂、王会民。今把化石点和遗址情况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