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东危山西汉墓出土陶器彩绘颜料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为研究山东危山西汉墓出土彩绘陶器颜料成分,采用偏光显微镜、显微拉曼光谱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危山汉墓陶器彩绘颜料有朱砂、铅丹、中国紫(汉紫BaCuSi2O6)、铁红、铁黑、白土等。中国紫颜料首次在山东省的发现,扩大了该颜料的使用区域,具有重要的考古学意义。另外,还在紫色颜料中分析出了BaCu2Si2O7蓝色晶体,这是继中国蓝中国紫之后的又一重大发现。  相似文献   
2.
河南三门峡虢国墓是西周晚期至春秋初期的大型邦国墓地,其中M2009的六璜组玉佩上使用了费昂斯珠,作为人工制品的费昂斯珠,其材料组成和工艺特点显示了古代科技水平,利用科学分析揭示其科学价值很有意义。本研究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EDX)、激光拉曼光谱(Raman)分析了四件三门峡虢国墓M2009出土的费昂斯珠的微观结构和成分。研究发现,四件费昂斯珠采用直接施釉法,釉层使用了铜离子着色,可能使用了含氯和铜的矿物。费昂斯珠的内外表层还发现了羟基磷灰石和朱砂,来自于墓主遗骸和墓葬环境。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南澳I号明代船体木材的保存状况,选择对其部分木材S6隔舱板和尾舱板进行树种鉴定、含水率分析,并采用现代科学的分析手段对样品进行了形貌及化学组成等分析。研究表明:南澳I号S6隔舱板和尾舱板均为山茶科的荷木;目前其平均含水率为327.78%,而正常荷木的最大含水率只有68.26%;与正常木材的化学组分相比,综纤维素降低显著,而灰分、1%NaOH抽出物含量等都有一定程度提高;木材中溶出大量可溶盐,主要以Na+、K+、Mg2+、Ca2+、Cl-、SO2-4等离子为主,总体来看各类离子的含量较高,其中,SO2-4含量最高。且含有较多硫铁化合物,主要成分为黄铁矿。总体分析表明,在海水中长期浸泡后,南澳I号木材中的纤维素等有机支撑体已经发生了严重降解,水和大量盐分充盈在细胞腔内,木船构件样品的基本密度显著降低。所以除了水浸泡除去可溶性盐之外,还要选择恰当的化学吸附剂对南澳I号木材进行脱硫工作。  相似文献   
4.
薄荷醇作为新兴的考古出土脆弱文物提取用临时固型材料,在越来越多的考古现场得到了应用,涉及文物材质不断增多,但是文物提取到室内之后薄荷醇如何快速、安全脱除成为后期处理时面临的实际难题。最常用的去除方法是让薄荷醇自然挥发,但是薄荷醇挥发的同时,水分也会挥发;随着水分的挥发,对失水敏感的饱水有机质文物将会出现干缩等问题。为研究薄荷醇在饱水木质文物上的安全脱除技术,本研究以“南海Ⅰ号”沉船出水的饱水树皮和糟朽散木为对象,探讨自然挥发、补水挥发、乙醇去除、乙醇去除+补水、加热+补水5种不同的脱除方法,通过评估不同方法处理前后树皮和散木的外观形态、质量损失和尺寸稳定性,优选出适合饱水木质文物上薄荷醇的安全脱除方法。结果显示:树皮脱除薄荷醇需要补水,散木脱除薄荷醇需要乙醇快速去除。 综合效果来看,乙醇去除或者乙醇去除+补水相结合的方式是饱水木质文物最佳的薄荷醇安全去除方法。本研究将为考古和文物保护人员在使用薄荷醇提取饱水木质文物后期处理上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先周时代以至西周初年周人的活动地域和陇东地区先周文化的发展历史,运用光学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仪,对甘肃崇信于家湾出土的先周至西周早中期16件青铜器的金相组织、合金成分和制作工艺进行研究。发现有13件为低锡青铜,3件为高锡青铜;就制作材质而言,共有锡青铜5件,铅锡青铜8件,铅青铜、CuS- nPbAs四元合金和CuSnPbFe四元合金各1件;其中4件经热锻加工制成,12件为铸造加工制成。5件铜盆中的4件是目前经金相分析确认的最早的锻打成形青铜容器。本工作为甘肃地区先周至西周时期青铜器和青铜文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信息。  相似文献   
6.
天津大沽炮台海字炮台和威字炮台“三合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合土"是一种性能较好的中国传统建筑材料。准确解析三合土的配比,不仅可揭示古代当时的建筑工艺,还可为文物保护工作提供依据和借鉴。为准确测试出天津大沽炮台的三合土配方,以便完成对炮台的本体保护,本工作借助SEM-EDX、XRD、XRF等仪器,采用线扫描和面扫描等测试手段,分析了天津大沽海字炮台和威字炮台的三合土样品,结果表明海字炮台三合土为三元配方,粘土、石灰及砂子的配比约为1∶2∶1;而威字炮台表面台基三合土为二元配方,粘土及石灰的比例约3∶1,拟以此两种配方的三合土展开相关实验,以便完成对炮台的加固。本研究为相似材料的分析提供了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的分析与研究表明,海洋出水沉船的木材中普遍存在大量的以Fe S2和Fe S为代表的硫铁化合物难溶盐,它们在空气中和一定湿度条件下,会氧化生成硫酸,使木材纤维素发生快速降解,从而对木船造成毁灭性的破坏。目前,硫铁化合物的脱除仍然是世界性难题,很多国家发现的木质沉船都面临这方面的困扰。为此,本研究以宁波象山"小白礁I号"清代沉船遗址出水的船体木材构件为研究对象,研发了金属络合剂与氧化剂复配材料EDTAHO,开展了海洋出水木材中沉积的二硫化亚铁的去除技术初步研究,取得了良好的保护效果。本研究结果可为后续脱水定型和加固修复打下良好的基础,有利于海洋出水木质船体的长期保存。  相似文献   
8.
这篇文章是对四件附着有硅酸铜钡颜料的中国古代器物的研究。其中三个样品是彩陶颗粒,来自甘肃省张家川马家源遗址,它属于战国晚期(474-221BC)。另外是对山东章丘威山汉墓壁画上的(206BC-8AD)单个晶体的单独研究。一个彩陶颗粒样品和单个晶体表明有中国深蓝(BaCu2Si2O7)存在,这是一关于硅酸铜钡的新发现。相对于已知道中国蓝(BaCuSi4O10)和中国紫(BaCuSi2O6),这种BaCu2Si2O7成分被称为中国深蓝,该彩陶颗粒的颜料层也含有中国蓝中国紫。还运用了SEM和EDX对其表面形态的分析和通过拉曼光谱对中国蓝、中国紫元素成分的分析。x射线对单个晶体的分析知道了BaCu2Si2O7化合物的结构。通过现代仪器的综合分析研究,推断前期硅酸铜石英相谱图,白色Ba2CuSi2O7成分,仅有很小的可能性在历史遗迹中找到该颜料。  相似文献   
9.
珊瑚岛一号沉船遗址环境状况良好,石质文物上生长的珊瑚多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文物上可见碳酸盐沉积物,形成的海洋结垢物主要为不同组分比例白云石和文石的混合物。遗址清理工作要对文物表面生长的珊瑚进行保护,而对于形成的碳酸钙凝结层、藻类和微生物污染物,可使用水下液压打磨机、空化射流枪等工具进行清除,微生物污染的清洗也能对海洋大型污损生物的防控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建所七十年之际,中国文物研究所在北京举办了“文物保护科技发展国际研讨会”,来自中国、日本、意大利、马耳他、柬埔寨等国的近百名学者,就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十一五”规划、文物保护人才培训与国际合作、文化遗产科技保护、文物保护工程设计与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等问题,进行了充分的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