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0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地狱变相》最早出现在六朝时期的佛教美术中。唐代著名画家吴道子曾画有《地狱变相》。据《益州名画录》记载,成都的寺院壁画中,曾有不少知名画家所作的《地狱变相》,可惜都毁于历代的战火中。《地狱变相》的内容不是反映某一部佛经,而是几部佛经中有关地狱内容的综合产物。 在四川摩崖造像中,根据现在的考察资料,《地狱变相》龛的数量不少,但是大多数已风化残毁,现在还能见其概貌的有以下几处。  相似文献   
2.
四川摩崖造像中的《药师变》和《药师经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药师变》和《药师经变》,主像为药师琉璃光佛,故如是命名,由于药师琉璃光佛是佛教所称谓的东方极乐世界的教主,所以又名为“东方净土变”。药师琉璃光佛,是梵文Bhaisajyaguru的意译,音译鞞杀社窭噜。在中国,他被冠以“药师佛”、“药师”,或者“药王”的名字而受到崇拜。根据有关的经典,他的名字和传说在公元四世纪左右就译成了汉文佛经中说,当释迦牟尼未成佛之前在修菩萨行时,药师佛就是东方净琉璃世界的教主。他曾经发十二大愿,要满足众生一切欲望,拔除众生一切痛苦。他有两名侍者,一名日  相似文献   
3.
四川道教造像龛窟的发微,最早有简阳县逍遥洞东汉顺帝时期所镌刻的“汉安元年四月十八日会仙友”题刻。洎至隋唐,潼南县的大佛寺附近,安岳县苑大乡的玄妙观,丹棱县唐河乡的龙鹄山,蒲江县天华乡的长秋山,剑阁县城边的鹤鸣山等地,以及仁寿县高家乡牛角寨,都出现了较大规模的道教造像龛窟群。到宋代,又有大足县南山、石门山、舒成岩、石篆山;富顺县罗浮洞,安岳县石羊镇附近狮子岩道教造像龛窟。明清时期,安岳县高升乡的三仙洞,泸县玉蟾山,以及大足宝顶大佛湾、资中县重龙山等地,仍开凿有一定数量的道教造像龛窟。本文根据实地考察收集的大量资料,结合有关的文献,着重从四川隋、唐、宋代的道教造像龛窟的分布概况、分期、艺术特征、道教神祗系统的发展演变与各时代道教造像题材内容的比较等四个方面,试作述议、论证和研究。一、四川道教造像龛窟的分布概况  相似文献   
4.
安岳县城东南四里有云居山,层层石岩,唐宋石刻艺术家充分利用岩石的自然形态,运用纯朴的意匠凿龛造像,使天然石壁变成了巧夺天工的艺术品,这便是四川石窟艺术之一——圆觉洞摩崖造像。 造像分布在云居山的南北两面,北面造像区域长75米,22个龛窟(编号1—22),大小造像87尊;南面造像区域长111米,81个龛窟(编号23—103)。总计南北两面的造像区域长186米,龛窟103个,大小造像1931尊,造像时代历唐、五代的前后蜀,直至宋,前后四百余年。  相似文献   
5.
大足石窟,近年来随着旅游、宣传、研究工作的开展,已蜚声中外。而与大足接壤的安岳石窟,较之大足石窟无论在旅游、宣传、研究等方面的工作差距都很大。加之安岳石窟的造像太分散,有些分布点交通又不方便,因此尽管数量多、分布广、内容丰富、雕刻精美,但在海内外却几乎处于默默无闻的状态。 从造像的数目、分布点、开造年代、保护级别等方面来看:大足石窟约有摩崖石刻造像五万余尊,分布点有四十余处,最早开创于晚唐景福元年(892年);安岳石窟约  相似文献   
6.
在大数据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互联网信息技术被旅游业广泛运用,旅游业第三方服务平台可以自动发布相关实时旅游信息供国内外游客获取。这为基于百度指数研究国内外游客的变化与游客需求量的变动及其规律提供了全新的视野。本文将通过百度数据筛选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旅游主题密切相关的4个关键词,并通过差分整合移动平均自回归模型(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 Model,ARIMA)对未来拉萨市游客的旅游需求进行建模和预测,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相关建议,为拉萨旅游业的更好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柳本尊是唐末五代初剑南西川一个著名的宗教人物。安岳石羊场毗卢洞和大足宝顶大佛湾各有一窟雕刻其生平从事宗教活动的十幅行化图。大足宝顶小佛湾还有一通翻刻的《唐柳居士传》碑。笔者根据安岳、大足的柳氏“十炼图”题刻和其传碑,试探唐末五代四川是否存在中国佛教密宗的传承关系,以及柳氏教派的宗教性质。安岳毗卢洞的“柳本尊十炼图”,(图一、二、三)宽14.10米,高5.65米,分上中下及顶壁四层。主像为毗卢佛(柳本尊的法身像?),在岩壁上下层的正中,结跏趺坐在高1.50米的莲台上,坐身高2.90米,莲台由两个半身力士托住。毗卢佛左右的上中层岩壁面各刻五幅图,上三下二,左边的题刻编号为双数,右边为单数,合为“十炼”。顶壁上开有五个直径0.8米的小圆龛,内刻小坐佛像,从西至东,依次是阿弥陀佛、宝  相似文献   
8.
大足南山三清古洞和石门山三皇洞再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清古洞和三皇洞中的造像,是四川,也是中国宋代石窟寺中最精美的道教雕刻作品。关于这两窟的造像题材内容,已有专家学者作了探讨和研究,其中一些见解非常新颖,笔者拜读后受益非浅。笔者曾多次考察这两窟造像,现结合有关文献,再就其内容谈谈自己的浅见,谨此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9.
湖北天门市邓家湾遗址1992年发掘简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邓家湾遗址是湖北天门市石河遗址群比较有代表性的一处,为进一步了解文化堆积,聚落的分布及性质,1992年4~6月,石河考古队对该遗址西部保存部分作了一次补充性发掘。共开5×5米的探方15个,发掘面积约400平方米,清理不同时期的新石器时代墓葬29座、瓮棺25座、灰坑14个、建筑遗迹5处,并解剖了一段城墙,出土了大量的遗物。  相似文献   
10.
至今为止,《日书》一共出土以下7批。共9种: 一、1981年5月湖北江陵九店砖瓦厂楚墓(春秋晚期~战国中晚期)一种;二、1986年4月甘肃天水放马滩秦墓(战国晚期~秦始皇三十年)两种;三、1975年12月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战国晚期)两种;四、1983年底至1984年初湖北江陵张家山汉墓(西汉初期)一种;五、1985年秋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