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8 毫秒
1.
古代丝织品的丝素蛋白加固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采用一般的物理加固和化学加固方法对脆弱丝织品进行保护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和限制,为此,本工作利用与丝织品具有同源性和亲和性的丝素蛋白对清代丝织品进行加固保护。清代丝织品在丝素蛋白浓度为1.0%、戊二醛浓度为0.005%、浸渍时间(T1)为40min、浸渍时间(T2)为60min的较优工艺条件下,断裂强力从5.22N提高到10.68N,断裂伸长率从3.24%提高到4.12%,硬挺度略有改变,提高了0.08×10-2mN.m。同时,利用FT-IR、TG和SEM等对加固前后清代丝织品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显示,利用丝素蛋白加固丝织品文物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在提高古代丝织品强度的同时,不对丝织品的外观与手感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2.
丝织品文物经长期地下埋藏,出土时普遍存在严重糟朽、层间黏结的状况。为对丝织品文物进行有效的保护,根据自分层理论,研究出一种在降低丝织品文物层间黏结强度的同时,可以很好地增强丝织品文物本体力学强度的揭展剂。通过AFM、SEM对揭展剂成膜性、渗透性能进行表征,证明了自分层揭展剂分层效果、渗透性良好;使用机械强度、色差仪、硬挺度作为织物性能指标对揭展效果进行评价,证明揭展剂对古代黏结、脆弱丝织品具有良好的揭展、加固效果。应用该揭展剂成功揭展了安徽南陵出土宋代脆弱丝织品文物。  相似文献   

3.
《大进宫》在保护修复过程中,既有民间非遗传承艺人采用传统工艺对戏人缺失、残缺部位进行补配修复,又有文物保护技术人员应用现代检测手段对戏人材料进行分析研究,并用现代保护材料对脆弱纸张进行脱酸、加固,对脏污脆弱纺织品进行清洗、加固。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完美结合,既保护修复了文物,又传承了民间传统制作技艺。  相似文献   

4.
用加固剂加固保护已经严重糟朽的丝织品是一种延长丝织品寿命的有效方法。用一种新型有机硅改性的丙烯酸树脂SA—6对丝织品进行加固保护,结果表明SA—6在耐老化、耐沾污性、耐霉菌等方面具有优良的特性,不只是对于丝织品的保护,而且在其它类物保护中有望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科学分析手段对澄城县出土象牙化石进行了成分、结构分析和物理参数测定,对其病害机理进行分析研究。筛选了新的特定加固渗透材料,对象牙化石进行了科学保护修复,为象牙化石文物的病害研究和保护修复提供了重要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脆弱纸张的丝网加固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文化遗产》2004,(3):68-68
脆弱纸张丝网加固技术,是为了解决两面有文字且不能用传统托裱修补的脆弱纸质文物加固问题。此种丝网用单根蚕丝织成,丝网上喷涂热熔胶,使用时只需用电熨斗熨烫,使之与纸张粘连即可。被加固的纸质文物,文字依然清晰,丝毫不影响文字的视读和拍照。该项成果获得了文化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现已在全国数个档案、图书馆和博物馆推广应用,保护了一大批文物,获得了显著的社会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针对秦俑二号坑出土的一件彩绘跪射俑进行了保护修复,是在考古出土现场保存状况、文物病害及病害机理科学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现场保护与实验室保护修复。现场保护重在稳定文物状态和应急处理;实验室保护则依据文物保护程序进行保护修复,在进行文物表面清理工作后,使用AC33(丙烯酸乳液)及PEG200(聚乙二醇)加固彩绘层,使用环氧树脂对陶俑进行了粘接修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此彩绘陶俑的保护修复工作可为以后大型彩绘文物的保护修复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古代丝织品的加固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一种通过保护材料与丝织品纤维之间的接枝共聚反应达到加固古代丝织品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丝织品的抗老化性能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9.
针对出土的汉代生漆彩绘和胶料彩绘的破损状况,用自行研制的增塑剂(SC1,主要成分为水性环氧及有机锡),加固剂(水性氟),胶粘剂(环氧树脂与聚酰胺及508的混合物),对生漆彩绘耳杯进行回贴修复;用显现加固剂(508及有机氟材料)对西汉兵马俑胶料彩绘进行显现加固,然后采用水性氟试剂作为胶粘剂进行回贴。两类彩绘的回贴效果理想,说明这种新型的回贴技术可以应用于文物彩绘修复。  相似文献   

10.
张群喜 《文博》2009,(6):222-228
应用光学成像技术对文物进行科学诊断与分析,是一种非接触的、非破坏性的、直观和快速的方法。本文介绍在馆藏壁画修复材料、修复痕迹及修复评估方面,通过利用紫外荧光成像技术的实验研究,实现了对馆藏壁画修复加固材料、修复痕迹的鉴别和诊断,对馆藏壁画加固、清洗效果的有效评估,此技术在对壁画进一步保护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孔子诗论》第九简反映孔子对德的崇尚。第二十六简则见出孔子 反对隐逸。  相似文献   

12.
王文英 《安徽史学》2004,(2):28-32,99
三菱财阀迅速发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岩崎家族人才辈出、同心同德;第二,三菱的企业经营适应了日本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模式,即三菱在明治前期充当"政商"的企业经营战略.以及19世纪90年代以后大力发展军事重工业的企业经营战略,都是与日本政府选择的"官方倡导"、"武力扩张、以战争促发展"的近代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13.
《列女传》现存104篇,每篇均有四字标题。标题的拟定具有以下三条规律:第一,虽然是“列女”传记,但标题的命名却以依附于男子得名者为多数,纯以女子自己的名字直接作为标题的情况极少。第二,凡是传中女性得到国君的嘉奖赐名者,都会将这一赐名用于该篇的标题。第三,基本上每个标题的首字均为国名或地名以显示其所在区域,这种地名都是妇女出嫁后夫家所在地的地名。  相似文献   

14.
河南仰韶文化聚落群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作者依据《中国文物地图集·河南分册》,将河南境内的仰韶文化遗址大体区分为37个聚落群,并根据每个聚落的大小,分别区分为特级聚落、一级聚落、二级聚落和三级聚落.河南仰韶文化聚落群的宏观考察,对黄帝时代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工作队是中共中央开展"四清"运动的具体执行者,各地工作队员的派驻情况反映了当地"四清"运动开展的程度,在"四清"运动中下派到农村地区的工作队员至少不低于三百万人次。  相似文献   

16.
Publications and organizational developments relating to the history of archaeology from 1989 until June 1993 are critically examined. Attention is paid to the changing motivations for producing such publications, their shifting intellectual orientation, controversies, especially as they relate to internal vs external approaches and the epistemological status of explanations, problems of verification, and the status of these studies as a subfield within archaeology.  相似文献   

17.
殷人有重视东北方位、把东北看作是吉向尊位的传统观念。这是由于商族起源于东北地区的古渤海湾一带。甲骨文中“东北”为尊位而“西南”为卑位。商代都城规划中重东北方位的经营,如郑州商城、偃师商城、黄陂盘龙城、夏县东下冯商城、新近发现的焦作府城商代城址和洹北商城等莫不如此。尤以殷墟都城的规划布局重东北方位为甚,如殷墟地区时代最早的遗址在殷墟都城的东北部;殷墟都城之宫城正位于整个都城范围的东北部;殷墟发现的车马坑与大墓的位置关系也表明尊东北方位,等等。  相似文献   

18.
于中国历史与文化的研究赐惠颇多的《四库全书总目》亦有纰漏之处,我们发现该书在明代史料鉴别上出现了两处失误:将《姜氏秘史》与《革除编年》、《续藏书》与《熙朝名臣实录》各自看作两本不同的书,并给予迥异的评价。通过考证,《革除编年》即《姜氏秘史》,《熙朝名臣实录》即《续藏书》。《四库全书总目》一书两收两评的失误,让我们体会到当时政治对学术的干预及做学问之难。  相似文献   

19.
This note illustrates one aspect of the process whereby the palace of Westminster evolved from a royal residence into the seat of parliament, explains how the housekeeper of that palace came to be associated with the house of lords and lists the holders of the office from the 16th to the 19th century.  相似文献   

20.
类书类四六文叙录是前人论述所忽略的部分,事实上因四六文多制诰表启等应用性文体,往往为类书大量收入,或仅收对语偶句,或专收四六文节录乃至全篇,宋人对此即有编纂,后人特别是元明人则更为普遍。本叙录较为详细地梳理了宋人所编几种四六类类书的版本源流,并对其所收四六文情况作一概述。该叙录涉及《圣宋名贤千家表启翰墨大全》等4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