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使用肉眼、体视显微镜、超景深视频显微镜、X光探伤仪、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能谱仪等对邾国故城新莽铜度量衡器进行观察和分析检测,了解其形貌特征和材质特征,据此对其制造工艺、制造地点、使用方式等相关问题进行讨论。根据观察和分析结果,辅以模拟实验比较,认为器物系铜锡铅三元合金铸造而成,部分器物铸造后进行了退火、锻打,以减少铸造缺陷;3块方版是由较大的方版经分割而成,锯割是分割方式之一;铭文为铸后刻制而成;新莽铜度量衡器是“分区制造”,即“由多个地方分别制作,然后分发至各地使用”;诏版以四边被覆盖的方式固定在木制计量器具上;环权及铜衡为标准器而非日常使用器。  相似文献   
2.
吉林省西部地处科尔沁沙地东部边缘,根据《中国沙漠图》,这一地区的通榆、长岭、双辽3县属东部科尔沁沙地的沙漠地带,洮南、乾安、前郭、梨树4县则属其外围地带。本文拟运用考古、历史文献及地理、地质资料对上述地区辽金时期(10~13世纪)的沙漠变迁及其对文化发展的影响做一初步探讨,并以此作为笔者科尔沁沙地沙漠考古的一个组成部分,谬误之处,还望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3.
试论史前黄河下游的改道与古文化的发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关于史前黄河下游的改道问题,可以说有许多学者都已注意到,但由于证据不多且涉及多种学科,而无法深入探讨。笔者近年来接触到一些地质资料,并在检讨了相关地区的考古资料后。发现这些地区史前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很多关键问题都可能与地质资料所反映的同期黄河下游改道有直接联系。以下是笔者对这一问题的粗浅认识,提出来抛砖引玉,以期展开这一重大课题的深入研究。地质部门多年来对渤海、黄海海域地貌做了大量调查研究工作,已清楚地显示出来在这两海域海底有多条古河道存在。其中最明显的莫过于起始于今渤海湾西岸天津外海底、横贯黄海北部和南部的大河道(图一)。研究者认为,这是在早、晚大理冰期(分别距今  相似文献   
4.
票号即票庄、汇兑庄,主要办理国内外汇兑和存放款业务,在票号出现以前,运送现银大多是雇用镖局,不仅费时误事,开支大,更重要的是很不安全。清嘉庆、道光年间,民间有了信局,通行各省,官吏及商人迫切要求以汇兑取代运现,于是诞生了票号。票号随着中国的半  相似文献   
5.
景芳  方洁  王青 《攀登》2008,27(4):64-66
信用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根本保障一在我国经济转轨时期成长、壮大起来的民营企业,信用缺失成为其发展的最大障碍。民营企业的失信行为不仅与“道德”有关,更是制度缺失导致的结果:关注民营企业,充分认识信用缺失的诱因并加以治理,对民营企业乃至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6.
小清河下游是山东北部沿海盐业考古的重点区域。2010年2~4月,山东大学盐业考古队在该区域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全覆盖式盐业遗址调查,调查面积约200平方千米,涵盖广饶县丁庄镇、寿光市羊口镇及东营市广北农场。共新发现和复查单个遗址点340余个,采集各类遗物标本1600余件,可分为龙山、晚商至西周、东周、汉代以后共四个大的阶段。本文介绍了此次调查的主要收获。  相似文献   
7.
从世界范围看,人类历史进入新石器时代是伴随距今12000年前后全球气候变暖全新世到来之际才发生的,而在环渤海地区,这一过程还伴随着渤海从陆地到海洋的剧烈环境变迁。如果说渤海的这一沧桑巨变过去离我们还非常洪荒遥远的话,那么在环渤海地区不断发现早期新石器文化遗址的今天,它已越来越走近我们的视野了②。90年代以来,相关考古资料进一步增加并趋细化系统化,使深入考察环渤海地区早期新石器文化的发展与海岸变迁的互动关系成为可能并日显迫切。笔者不揣浅陋,拟在前人基础上从分析兴隆洼文化与小珠山下层文化的关系入手,…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山西羊舌一座春秋早期晋侯墓出土的一件组合式玉器入手,集中讨论早期中国存在的装饰神灵形象的组合式玉器,将其分为三大类共计六种,认为这三类组合式玉器应起源于良渚文化,后经大汶口文化晚期的过渡,在龙山—二里头时期的山东和中原地区繁荣开来,后为商代所继承和发展,基本覆盖了早期中国的历史发展进程。这些组合式玉器的寓意,基本是以象形和转喻的思维模式与艺术手法,沿着实物——组合玉器——单件玉器的逻辑,围绕鸟(鹰)崇拜制作出各种大小不同的神物作品,拥有这些神物作品就意味着拥有了通神法力,亦即拥有了统治社会的合法权力。这实际上反映了早期中国社会不断走向复杂化的进程,王室贵族阶层就此产生,也反映了早期中国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不断熔炼的进程,政治文化上的"早期中国"才逐渐形成。  相似文献   
9.
史本恒  王青  刘允东 《考古》2015,(4):3-22,2
2010年,山东大学考古与博物馆学系对河南省禹州市前屯村北的前后屯遗址进行了发掘,其中的龙山文化遗迹有房址、灰坑、沟和墓葬,出土遗物有陶器、石器、骨器、角器和蚌器等。本次发掘的龙山文化遗存属龙山文化早期阶段,为研究中原地区龙山时期的社会复杂化进程提供了一批重要的资料。  相似文献   
10.
"语"是先秦时期常见的一种文体,它出于实录,最早出自史官的"记言",是早于"六经"而出现的。长时期内,"语"文体发展并不成熟,一直到《国语》的结集成书,"语"作为一种文体才完备起来。《国语》主要记君臣之政治得失,这种取向对后代影响很大,形成正史中的"国语家"。"语"在发展分化中,实录性质有所减弱,多少加入了作者的主观意志。诸子书最初多采用"语"体,被称为"百家语"。先秦时期,对文体的界定相当模糊,在"语"这个宽泛的文体里,可以说,"谚语"、"俗语"是其剪裁,"事语"是其流变。近年面世的上博简《曹沫之陈》竹书对于我们认识"语"文体很有启发意义。作为篇题的"陈"字,应该如本字读,不必假"陈"为"阵",以牵强于军阵之意。题为《曹沫之陈》,正是曹沫陈述之语的意思。《曹沫之陈》见证了古代"语"文体的发展演变,是早期"语"文体的一个实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