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江西上高蒙山遗址是一处宋元时期大型银铅生产遗址,历史文献对其兴废时间、岁课额、生产组织方式等有过较多记载,但就其银铅生产技术则未有记录。本文对蒙山遗址多个地点的冶炼炉渣进行研究,通过与世界范围内多处银铅生产遗址的炉渣分析结果进行对比,重建蒙山遗址东西两冶炼区的古代银铅冶炼技术。研究结果显示,蒙山西区主要使用烧结—还原熔炼法冶炼含银铅矿石,而东区则主要使用铁还原沉淀熔炼法进行冶炼。铁还原沉淀熔炼法的技术优势在于可以避免对含银铅矿进行死焙烧,从而减少银在这一步骤中的损失,提高银的提取效率。目前由于缺乏两区域冶炼活动的准确年代数据,尚无法判断两种技术间的相互关系。对遗址冶炼遗物堆积进行考古发掘与年代测定将为理解该遗址空间布局及技术演进历程提供关键信息。  相似文献   
2.
东坪遗址位于四川省西昌市南部,自1987年发现以来,经历两次考古发掘,被认定为一处两汉之际的冶铜铸币遗址。本研究对东坪遗址采集的炉渣和矿石样品进行分析检测,并对炉渣中夹杂炭样进行碳十四测年。炉渣及矿石分析结果表明该遗址使用铜铅混合硫化矿石,通过火法冶炼生产铜铅合金。遗址及周边地区出土铜锭与五铢钱铅含量均较高,应与冶炼活动中使用铜铅混合矿石有关。东坪炉渣中还发现多种含钼物相,表明所用矿石中可能含钼。遗址西侧冷饭沟铜矿富含多种铜铅矿物,并有古代开采迹象,因此可能为遗址矿料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3.
4.
本文对石峁遗址皇城台东护墙北段出土陶器进行了成分和岩相分析。结果显示,陶器原料主要为低铝易熔黏土,钙含量较低者可能使用古土壤制成;少量钙含量较高者则使用第三纪红黏土。个别样品黏土中粉砂含量很低,可能与河流冲积土或原料反复淘洗有关。罐和豆多为泥质陶,鬲和盆则多夹砂,羼合料类型包括砂质、沉积岩、铁镁质岩屑和熟料等。本次分析样品出土地点相对集中,但其羼合料和粘土种类均较为多样,显示其可能来源于多个制陶作坊。  相似文献   
5.
在对文物进行保护处理过程中,清洗是非常重要工作之一。新的清洗材料、清洗工艺的研究,对文物保护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对Carbopol 934树脂应用于纺织品清洗的清洗效果、清洗工艺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在纸张和砖石文物上应用的可能性进行了尝试。研究结果表明,Carbopol 934树脂应用在纺织品清洗中具有作用时间长、扩散小的优点;同时应用隔离层能减少残留,达到更好的清洗效果;可有效地用于砖石、纸张和织物上污垢的去除。  相似文献   
6.
云南大理黄矿厂遗址是一处明清时期大型银铅生产遗址。在以往研究中,已有学者对该遗址的开采年代、银课总额进行了梳理,但在冶炼技术复原方面还需进一步的研究。本研究通过分析黄矿厂遗址四个地点冶炼的炉渣,对黄矿厂遗址银铅冶炼技术进行了重建。研究结果显示,黄矿厂遗址各地点炉渣可依据其形态特征、主微量元素、稀土元素配分曲线以及铅同位素比值的差异分为A、B、C、D四类。A、B、C类炉渣使用焙烧还原熔炼法,D类炉渣则使用铁还原沉淀熔炼法进行冶炼。铅同位素测试结果显示B、C类炉渣所用矿石的铅同位素特征近似,D类炉渣则具有明显偏高的铅同位素比值。稀土元素的分析结果显示B类炉渣的δEu呈负异常,而其他三类均为轻微正异常。A类炉渣中一件含有高放铅,其余为与B、C类近似的普通铅,微量元素含量较为离散,分布范围远大于其他各类,显示了较为多元的银铅矿物来源。综上,黄矿厂遗址工匠可能使用了多种不同工艺进行冶炼,所用铅矿物可能来自多个不同矿床,显示该遗址在较长的生产周期中发生了多次生产技术与资源的变迁。  相似文献   
7.
河南巩义双槐树遗址出土的仰韶时期房址地坪为研究该时期建筑技术与石灰类材料的制备工艺提供了重要材料。本文采用材质科技分析与模拟实验手段对其制作原料和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双槐树地坪的化学成分和物相组成与遗址出土的料礓石制作的模拟样品相似,红外光谱分析则表明双槐树地坪经过人工烧制,温度约在500~600℃。综合以上信息,双槐树遗址先民通过在较低温度下烧制料礓石获取原料,将其粉碎后加入适量的水制成具有5cm以上厚度的地坪。经过埋藏过程中地下水的淋溶,地坪中形成了具有特征的碳酸钙团块结构。本研究显示双槐树遗址先民在制作地坪时未将料礓石煅烧成为石灰,在较低温度下加热的目的可能是使其更加容易破碎,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其浇水养护后的强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