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代的黄铜制品从现代意义上讲指的是铜锌合金,而要得到金属锌需要有特殊的冷凝设备,因而迟至五代、北宋时期,黄铜的有意识炼制才开始发生,但真正用黄铜铸钱则是在锌冶炼技术被掌握以后的明朝嘉靖年间。  相似文献   

2.
我国古代黄铜铸钱考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从既有的实物分析资料出发,广泛地结合历史文献,对我国古代用黄铜铸钱的历史作了详细的考证,指出:我国古代自明嘉靖三十二年始用黄铜铸钱;早期用黄铜铸钱在铸造上是无意识的,黄铜由红铜与含锌矿(炉甘石)合炼而来;自明天启年起,金属锌以单质形态用于铸钱。 从现有的材料看,汉代已有含锌百分之七的铜钱,据称,宋绍圣钱中个别的含锌量达百分之十三。然而,尽管如此,从汉唐至宋元,含锌量超过百分之一的钱仍属极少数(据笔者统计,已分析的1000余枚铜钱中,含锌量达百分之一的只有40余枚,达百分之十以上的仅有一枚),有关文献记载中也不见有用黄铜铸钱的迹象;另一方面,从组成成分来看,这些含锌量较高的铜钱中,锌的含量大都还低于铅锡之含量。因此,都还不能说是用黄铜铸钱。其中的锌,或者随原料铅夹杂而来,或者是偶然引入输石器之故。文献和实物分析的结果表明,我国真正用黄铜铸钱始于明朝。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黄铜铸钱历史的再验证──与麦克·考维尔等先生商榷戴志强,周卫荣<编者按>近年来,大英博物馆的麦克·考维尔、约·克力勃、谢里登·鲍曼对中国古代铜铸币的成分、制做及加工工艺作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尤其对中国古代黄铜铸钱史的研究,提出了一些独特的见解。我国学者很重视他们的意见,但也提出了一些不同看法。本刊在发表戴志强、周卫荣两先生的文章的同时,也把英国学者的文章摘编附于其后,供读者参考。1991年,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召开的第十一届国际钱币学大会上,我们发表了题为“中国历代铜铸币合金成份探讨(StudiesonthealloycompositionofpastdynastiescoppercoinsinChina)”的论文①,该文依据文献史料和有关实物分析资料,对中国古代用黄铜铸钱的历史引出两点结论:(一)中国自明朝嘉靖年(1522~1566)起使用黄铜铸钱;在这以前的铜钱基本上是青铜铸币。(二)在黄铜铸钱的初期,即嘉靖、万历年(1522-1619)一直采用矿炼黄铜(celnentationbrass),即炉甘石点炼黄铜,到天启元年(1621)单质锌黄铜,即锌化黄铜(spelteringbrass)才开始用于铸钱  相似文献   

4.
佚马 《文史月刊》2010,(3):63-63
我国古代铸币,大都以铜材为主,间或有铁、铅、夹锡等材料。但在古代的隋朝末年和唐朝末年,竟用泥铸钱、用纸糊钱,堪称钱币史上的两大怪现状。  相似文献   

5.
铁钱是中国古代货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它在货币史上不占主导地位,但对我国古代货币经济的发展及其货币体制的演变却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西汉早期“铁半两”的发现,其意义重大,真正打开了我国古代  相似文献   

6.
在各类铸钱工艺中,铜范铸钱是一项有代表性的工艺,但长期以来,一直存有争议,未得到冶铸界主流学术圈的认同。我们通过模拟实验,验证铜范铸钱确实可行,并对有关工艺的发展作了探讨。1.引言铜范铸钱是一项重要的铸造工艺,它萌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发展于西汉早期的半两钱时期,兴盛于西汉五铢钱时期。而自王莽之后,铸钱工艺转向以叠铸工艺为主,铜范铸钱工艺逐渐失去了其在小器物大批量生产领域中的重要地位。然而,长期以来,学术界尤其是冶铸界主流学术圈,对铜范能否铸钱一直存有疑问。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对古代铸钱工艺缺乏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另…  相似文献   

7.
本刊编辑部1998年7月在西安召开的98中国古代铸钱遗址研讨会,这是继10年前西汉上林铸钱遗址学术讨论会之后的又一重要学术活动。与会者就我国古代钱范及铸钱遗址等问题进行了研讨。陕西代表着重介绍了西安地区的情况,金琦介绍了西汉长安城内外、户县兆伦村...  相似文献   

8.
浅淡中国古代金属货币的制造加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亚巍  郭永和 《江汉考古》2004,(4):91-94,67
本文通过对古代范铸技术铸钱的研究,提出了古代铸钱工艺是采取了多种铸造技术。通过采用砂型工艺铸钱的实践,提出了秦代也可能采用过砂型铸钱工艺。通过对出土文物的研究,证明圆形方孔钱的铸后加工技术,早在汉代就已经形成了规范的加工方法。  相似文献   

9.
我国古代黄铜铸钱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实物分析资料出发,结合文献,对我国古代用黄铜铸钱的历史详加考证,指出,汉代虽已有含锌百分之七的铜钱,宋绍圣钱中个别的锌含量达百分之十三,然而时至元代,锌含量超过百分之一的钱仍为极少数。在分析的千余枚铜钱中,锌含量达百分之一的只有40余枚,达百分之十以上的仅1枚。  相似文献   

10.
高句丽作为我国古代东北早期的居民之一,对于东北地区的农业开发、手工业技术、建筑以及交通事业的发展,都曾有过突出的贡献.与同一时期生活在东北的其他各民族一样,为古代我国东北的开发,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东北开发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记录了我国历史上的7次毁佛铸钱事件,其中第六次南宋毁佛铸钱,是佛经上记录的,一般钱币文献史上多不提及。历史上还有几次会佛事件,没有明确说铸钱,但也有可能用佛铜铸了钱,本文也予记录。  相似文献   

12.
黄娟 《华夏考古》2020,(4):95-101,107
西汉早期铸钱主要实行令民放铸的政策,在这一政策的推动下,当时国内各地的铸钱生产呈现出一定的地域特征。通过文献梳理,理清了西汉早期铸钱管理的三个阶段;进而结合考古材料,对各地铸钱生产的工艺特点和社会背景进行了考察,探讨了西汉早期政府逐步控制铸币权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汉代平板陶范竖式浇铸法铸钱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板范竖式浇铸工艺是我国早期铸钱的基本形式,根据材质的不同,可将平板范分为石范、陶范和金属范.由于与平板陶范竖式浇铸法铸钱相关遗物出土数量少,该方法不是汉代铸钱工艺中的主要方法,故目前还未对其开展系统的研究.本工作对平板陶范竖式浇铸法铸钱相关遗物进行了归类分析.表明该工艺不仅在西汉早期一直在使用着,到东汉时期,仍然被用于铸钱.通过模拟实验对汉代的平板陶范竖式浇铸法铸钱工艺进行了研究,其工艺过程为:铸造金属制范模,在模上翻制陶范,陶范经阴干焙烧后铸造钱币.金属制范模的制作,提高了陶范制作的效率,同时也保证了钱币在型腔尺寸和文字上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4.
钱监,是古代政府设置的铸钱机构。唐宋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对钱币需求量的增大,钱监的数量开始急速增加。由于古时铸钱多在币材产地设场铸造(所谓“即山铸钱”),所以,对钱监地望及建立时间等问题的探讨,不仅有助于古钱币版别、铸行时间、流通区域等问题的深入研究,而且对研究我国古代矿产(主要是币材铜、铁、铅、锡、燃料  相似文献   

15.
《中国钱币》2006,(3):42-42
2006年3月13日,山东省钱币学会会员、淄博市钱币学会理事、钱币收藏家陈旭先生,向中国钱币博物馆无偿捐赠一批古代铸钱遗物。此批古代遗存系西汉武帝时期的郡国五铢钱叠铸实物,有郡国五铢叠钱树残枝一件、毛坯五铢钱约二十余枚,以及钱币加工后形成的废铜渣块六块等。这些出土品为研究西汉山东地区的郡国五铢铸造情况,以及叠范铸钱工艺的细节,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例证;同时,丰富了我馆铸钱遗物的收藏。中国钱币博物馆向陈旭先生授予无偿捐赠“荣誉证书”,以志表彰!陈旭先生向中国钱币博物馆无偿捐赠一批古代铸钱遗物$中钱研  相似文献   

16.
铸钱是中国古代持续时间最长、实践量最大的铸造活动,其中蕴含了许多重大的技术发明和技术创新;铸钱工艺的发展,代表了秦汉之后二千多年中国传统铸造技术的发展。然而,长期以来,学术界,尤其是冶铸界主流学术圈,对中国古代铸钱工艺技术成就缺乏认同。主要原因是:一方面,对铸钱工艺缺乏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另一方面,人们在一些关键问题上存在分歧,即“石范能否铸钱”、“铜范能否铸钱”、“汉半两叠铸范”(原始叠铸)是否存在,以及陶范、石范与铜范之间的演变关系,叠铸工艺的演变等。中国钱币博物馆与鄂州市博物馆、北京科技大学、中国科技大…  相似文献   

17.
麦克·考维尔等论中国古代黄铜铸钱史周卫荣编译一,1989年发表在《历史冶金学》(HistoricalMetallurgy)上题为“中国铸币二千年:分析概览”(TwothousandyearsofcoinageinChina:Ananalyticalsurvey)*一文中的有关章节关于黄铜钱铸造,有关的同时代的史料主要见于《天工开物》,该书大约写于1637年①,书中记载了铸币合金、铸造方法及铸币加工等的细节。据记载,铸币大致是按铜、锌六、四或七、三之比熔炼[即四六黄铜、三七黄铜─—译者],不过,锌在熔炼过程中大约要损失25%②。当时,锌是一种非常廉价的金属,称作“倭铅”,用它,可以在合金中有效地替代铅,并可减少一定量的铜料。据说,当时的私铸恶钱含锌达50%以上。显然,这一时期东方已大量使用单质锌,而其在17世纪初就出口欧洲则是众所周知的事。事实上,根据现在的分析结果,中国铸行黄铜钱肯定要比这一时间早100余年。那么,有什么证据可以说明当时是使用单质锌,而不是采用矿炼黄铜呢?我们的分析结果可以举出有力的证据证明中国在16世纪早期就使用单质锌。16世纪到18世纪中期的黄铜钱的主要合金成分用下图来表示,图中展示了锌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铸钱,在先秦以前就使用陶范法,甚至使用金属范铸钱。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先后又相继使用了石范铸钱、金属范铸钱、金属模夯制叠铸范铸钱、压制双面叠铸范铸钱以及砂型铸钱技术。自秦统一货币后采用陶范技术铸钱,一般圆形方孔钱一套范一次可铸出许多枚钱。“永隆通宝”钱范,却是采用了一范只铸一钱的陶范工艺。1972年泉州市的文管部门在对本市进行文物调查时,发现市区内第三中学和在一座承天寺内的废品公司加工场的工地上,发现“永隆通宝”钱范。其中泉州三中发现数量较小,承天寺废品公司加工场发现钱范的堆积层较…  相似文献   

19.
定县八角廊40号汉墓出土的竹简,不仅对校订和研究我国古代典籍,鉴定古籍真伪起到重要作用,就是在书法史上,也具有重要意义。这批汉简提供了西汉时期的上乘墨迹,(图版贰:13、14)大大丰富了祖国的书法宝库,而且以实物说明我国隶书的成熟时期,应由习传的东汉中晚期,提前到西汉中晚期。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货币史上,明代嘉靖年间有无补铸钱,至今仍是一个悬而未决的疑案。清初以来涉及补铸钱的著述颇多,说法不一。因为这个疑案关系到明代的社会经济状况和铸钱的数量等问题,所以作进一步的研究探讨是必要的。本文想谈谈我们的看法,以供泉界参考。嘉靖年间补铸钱,在明人著作万历重修本《明会典》和《明世宗实录》都有提到。《明实录》在一九四○年前只有抄本,流传不广,而且卷帙浩繁,过去很少有人作认真的翻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