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敦煌变文集》卷四所载《破魔变文》,由王重民先生据敦煌卷子伯二一八七号(甲卷)及斯三四九一号(乙卷)校录。其后徐震堮先生《敦煌变文集?遣拐芳啊对俨埂?蒋礼鸿先生《敦煌变文字义通释》及附录《<敦煌变文集>校记录略》,又续加补校。笔者再摭拾若干条,以为续貂。《变文集》校记所引乙卷异文有须改正者,一并附焉。引文出自《敦煌变文集》者,但标页码,不赘书名。降魔变神押座文。(344页)  相似文献   

2.
《敦煌变文选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十年来,中外学者对敦煌变文从各个角度进行了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例如王重民等六位先生编校的《敦煌变文集》,潘重规先生编校的《敦煌变文集新书》将禄鸿先生著《敦煌变文字义通释》以及其他许多专著和论文.巴蜀书社去年出版的项楚著《敦煌变文选注》,则是敦煌变文研究的一项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3.
敦煌文学《儿郎伟》整理、校勘成果颇丰。运用押韵、训诂等方法对敦煌文书中《儿郎伟》类作品进行释读校勘,可以校正相关文书中的阙文及模糊不清之处。文章以黄征先生《敦煌愿文集》为底本,从原卷核对、字形辨认、词语训释、平仄押韵等方法出发,对所有《儿郎伟》的阙录识读、俗字辨认、卷号定名等方面进行校补,以期得到更为准确的《儿郎伟》诗歌供学界研究利用。  相似文献   

4.
收在《敦煌变文集》中的《李陵变文》,是启功先生根据北京图书馆藏卷校录的。到目前为止,我们在所有的敦煌卷子中尚未发现《李陵变文》有第二个抄本,因此它现在仍然是个孤本。这个孤本自从启功先生校录以后,还没有哪位学者重新核对过,因为它一直被封存着,台湾学者潘重规先生在编著《敦煌变文集新书》时未见到它。最近,在中国敦煌吐鲁番学术讨论会期间,北图举办了部份敦煌卷子展览,我们趁此机会将《李陵变文》全文核对了一遍,发现了不少问题。本文就是我们通过核对原卷而作的关于启功先生校录的补校和对各家补校的意见的商榷。 为便于核对原文,我们在每条原文前都标明了《变文集》的页码和行数(用点号隔开);凡引《变文集》中其它篇目,皆标明页码而不注书名;启功先生校录原文中有大量照录的俗字,以及用括号表示的改字,我们一般都直接予以改正,只有在牵涉校改时才原文照录。又《李陵变文》北京图书馆现编号为“新0866”(“新”是新编号的意思,在《千字文》编号之外)。  相似文献   

5.
赵望秦 《文博》2000,(5):71-74
关于这篇遗书的具体情况,时贤已多有介绍,兹不再赘。至于拟题,可参看荣新江先生《归义军史研究》第四章第一节《P2044V,〈文范〉记事考辨》,本文则从荣先生之所拟。而本文凡引《文范》,均依据黄征、吴伟《敦煌愿文集》中的录文。  相似文献   

6.
搜罗宏富校录精良——评《敦煌愿文集》周掌胜《敦煌变文集》自1957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后,带来了广泛而持久的研究热潮(除去十年浩劫)。八十年代以来,敦煌学研究者除在变文的研究上不断深入外,还在研究领域上不断拓宽,举凡歌辞、诗歌、赋、碑铭赞等都引起了...  相似文献   

7.
敦煌愿文是指敦煌文献、石窟题记和绢画、幡缯中所发现的愿文,这些愿文曾广泛流行于南北朝至宋初的敦煌地区,它们或封存于洞窟或埋藏于地下一千多年或更久远,没有做过任何的改动,其中保存了丰富的原始语言材料,具有较高的语言学研究价值,愿文与变文一样对汉语史的研究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就是以黄征、吴伟先生编校的《敦煌愿文集》为主,选取愿文中有关疾病、病愈类的词语进行考释,或对《大词典》等辞书补苴罅漏,或者穷源竞委。  相似文献   

8.
向达等六先生校录的《敦煌变文集》出版后,徐震堮、蒋礼鸿、郭在贻、项楚诸先生续加??成就斐然。虽未尽者已非当初,但仍需同道努力。近年,袁宾、刘凯呜等先生间有补校,笔者亦妄为涂鸦,唯识者教之。《敦煌变文集》中载《阿弥陀经讲经文》四篇,即P.2931、S.6551、P.2955、P.2122等。P.2931系王重民先生校录,余三篇均为王庆菽先生校录。下凡引《敦煌变文集》原文仅标页码;为方便排印计,凡无异议之原校录文引用时不再出原俗字别体,并一律改为现行规范汉字;诸位先生的校勘引用时简称“某校”,出处见文末附注。  相似文献   

9.
《敦煌愿文集》中收有多篇《儿郎伟》作品,经后来的研究者补充、校勘,已改正了不少缺失,但仍有校补的必要。在继承前辈时贤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相关资料,对其中的《儿郎伟》作品,再次进行部分校补,以匡正舛误。  相似文献   

10.
王重民先生据敦煌残卷校补《全唐诗》的工作,曾花过二十多年的心血。他所留给我们的,主要有《补全唐诗》(载《全唐诗外编》)和《<补全唐诗>拾遗》(载《敦煌遗书论文集》)两种。这两种辑本,是王先生多年心血的结晶,同时也凝聚了许多学者的集体智慧。前者在编辑过程中,曾请王仲闻、俞平伯、刘盼遂等先生校阅;后者则采取了王尧、舒学、项楚等先生的研究成果,并经阴法鲁先生等校阅。所以这两种辑本校勘的精审,在敦煌文献的整理中是第一流的。但由于敦煌遗书整理校勘特殊的复杂性,这两种辑本的校勘也还存  相似文献   

11.
在敦煌遗书中,除传世文学作品和讲唱文学作品,如变文、讲经文等外,最富于文学色彩的应用文当属愿文了。迄今为止,在敦煌文书研究中,关于敦煌愿文的相关研究还很薄弱。本文以1995年由黄征、吴伟编订的《敦煌愿文集》为研究范本,分析敦煌愿文研究的现状与成果,并从多方面对敦煌愿文以后的研究方向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载于《敦煌变文集》中的《太子成道经一卷》、《太子成道变文》四篇、《八相变》,同为演绎佛传故事之作品,均由王庆菽先生主校.《敦煌变文集》出版后.徐振堮诸先生续作补校(徐校有《敦煌变文集校记补正》、《敦煌变文集校记再补》,载《华东师大学报》1958年1、2期)偶有未竟,兹再为补校若干.下引《敦煌变文集》原文仅标明页码,凡无异议之原校迳引改后文字,繁体异体等一律改为现行规范字,改竖排为横排后,专名号等相应省略.  相似文献   

13.
《敦煌变文集》是蒐辑敦煌出土汉文卷子中说唱故事类作品的总集性著作。为它作补充的,国内近来多有。如,周绍良先生在这方面贡献最大,在《敦煌变文论文录》中附录五篇,又据日本龙谷大学藏本校录出《悉达太子修道因缘》一篇。此外,潘重规先生《敦煌变文集新书》补入台湾藏本一篇。最近张锡厚同志又据苏联新发表材料补录一篇,这些都是可喜的成绩。他们都是从新公布的材料中校录出来的。查阅早已公布的北京《千字文》号,伦敦斯号,巴黎伯号等原卷或其缩微胶卷,进行爬梳剔抉的,也有人在。如,刘铭恕先生在《斯坦因劫经录》中录出若干条(但未明  相似文献   

14.
《白雀歌》是历史上西汉金山国文学的代表作之一。王重民先生在发表于1935年12月出版的《北平图书馆馆刊》九卷六期上的《金山国坠事零拾》一文中,据本为一卷而被撕裂为二的P·2594和P·2864卷背,首次校录了这篇名作。王重民先生的这篇文章,在他含冤去世之后,又被收入他的由中华书局于1984年4月出版的《敦煌遗书论文集》。然而,王重民先生的录文,一方面,刊于《北平图书馆馆刊》者与收于《敦煌遗书论文集》者,互有出入;另一方面,前后两次刊发的录文,与所据原卷相较,校勘均有未妥之处。特别突出的是,所据原卷上《白雀歌》尾部的“乙丑年二月”等几行杂写。如同李正宇《谈<白雀歌>尾部杂写与金山国建国年月》(《敦煌研究》1987年第3  相似文献   

15.
<正>敦煌藏经洞文献面世以后,立即引起了世人的关注,一百多年来,整理研究成果极为丰厚。就浙江学人而言,早在1959年,蒋礼鸿先生就出版了划时代的名著《敦煌变文字义通释》,1994年,又领衔主编了《敦煌文献语言词典》。20世纪80年代,郭在贻先生带领他的两位高足张涌泉、黄征,合作撰著“敦煌学三书”,最终出版了郭在贻、张涌泉、黄征合著《敦煌变文集校议》(1990年)、黄征、张涌泉合著《敦煌变文校注》(1997年)、张涌泉著《敦煌俗字研究》(1996年第1版,2015年第2版)、黄征著《敦煌俗字典》(2005年第1版,2019年第2版)等著作。其他各地学者有关敦煌文献字词考释的著作和论文亦不胜枚举。  相似文献   

16.
敦煌抄卷《百鸟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敦煌变文集》下册收有从S·3835和S·5752两种抄卷校录的《百鸟名——君臣仪仗》一文。其文讹误不少,疑难复多,几十年来未有续作精校诠释者,仅从有关报道中知台湾陈祚龙先生有《关于敦煌古抄<百鸟名>》一文,收入《敦煌学园零拾》文集,惜未知其详。今对此文试作进一步的详校和绎释。然后对其文体及意义继作一些阐释。一为求对原文有整体观念,兹将全文仍依《变文集》诗行移录。每一讨论处,作为一小节。是时二月向尽,才始三春。百鸟林中而弄翼,鱼玩水而跃鳞,花照勺(灼)色辉  相似文献   

17.
汉语词汇随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同时也因某些外来文化的影响而日趋丰富。佛教传入汉土,梵典译成汉文,使大量的汉语旧词在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中,又得到了一个与其原义既有共同点,又有差异的宗教意义,即由引申形成的佛教用语,敦煌愿文中的“觉”及其相关词语便是。它们或为《辞源》、《汉语大词典》(以下简称《大词典》)等重要辞书所来收,或发展为汉语口语词,或词义已发生了变化。我们以黄征、吴伟先生编写的《敦煌愿文集》四为材料,对其中的“觉”及其相关词语一一训释,以补辞书之不足。  相似文献   

18.
2008年9月,国家图书馆入藏了启功先生收藏的敦煌学资料二百一十八种,一千五百馀叶.其中有王重民、王庆菽等编<敦煌变文集>过程中往来书信24通,十九通为王重民先生致启功信函,四通为王庆菽致启功信,一通为王重民致王庆菽信.内容包括校稿的"传观传校"过程、校勘中所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式、<敦煌变文集>交稿日期等众多信息,充分显示整理、校勘<敦煌变文集>的过程,具有较高的文献、文物价值.兹予以整理公布,与学界共享.  相似文献   

19.
王重民等六位先生选编、校定的《敦煌变文集》出版迄今已有二十五年。这是历来变文辑本中最丰富的一部,给予文学、历史、语言等各个方面的研究工作以极大的方便,堪称“功德无量”。然而如众所知,此书在迻录、校勘中均有不少疏漏,徐震堮、蒋礼鸿二先生曾对它作过补正臁⒔壬牟拐行矶嗑俚募?颇见学力之深。近来刘坚、陈治文二先生又先后撰文进行补充,陈文侧重从文字学的角度进行校勘,颇多发现。经过《变文集》编者和上面各位先生的刊正、训释,许多难认的字体被辨认清楚了,许多窒碍难  相似文献   

20.
王重民王庆菽等六位先生整理校订的《敦煌变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初版,1984年重印。以下简称《变文集》)出版之后,先后经一些专家、学者的校勘补正,文字讹误大为减少,成绩十分可观。然而,正如有的学者所说,校书如扫落叶,问题很难扫清。笔者最近研读此书及诸家的校订文字,也发现若干可商订之处,兹录其要者四十五则,就教于方家。(1)《伍子胥变文》:子胥语已向前行,女子号跳发声哭。(《变文集》6页,以下只标页数,不赘书名。) 徐震堮先生蠺?重出简称徐校,他人例同):“‘声哭’疑当作‘哭声’”。①按,此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