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正> 1974~1978年,河北省文物管理处在河北平山县三级公社即中山国最后一个都城古灵寿城西发掘了中山国国君(?)的陵墓,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青铜器、玉石器、陶器及其它质料的器物[1]。中山王(?)墓出土的铜器是战国时期北方晋系铜器中数量最多、品级最高、年代最明确的铜器群,它为这一时期晋系铜器研究提供了一批重要的标准器。中山王(?)墓的正式考古报告出版后[2],笔者立即  相似文献   

2.
郜丽梅 《文博》2006,(1):87-90
20世纪70年代以来,对中山国都城灵寿城址及其墓葬的发掘尤其是铜器铭文的见世,使长期以来局限于文献资料的不足,一直处于薄弱研究状态的中山国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几十年来成果颇丰。出土铜器铭文中曾多次提及相邦司马赒,知这一人物在中山国史上的重要。然对于此人,至今  相似文献   

3.
1998年,考古工作者于河北平山县发现一批典型的中山国墓葬,其出土的青铜器是研究东周时期中山国青铜器特征、制作工艺以及与周边诸侯国关系的重要资料。为进一步揭示其科学内涵,对该批中山国墓葬出土的青铜器样品进行了分析与检测。结果显示,这批青铜器的材质包括铅锡青铜与锡青铜,工艺为铸造、热锻、铸后受热与热锻冷加工。铜器的初步检测分析为研究中山国的青铜器特征与制作工艺提供了新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4.
一、鄀国铜器传世与研究意义都(以下用“~”代)国铜器北宋已经著录,清代传世更多,最近又新出两器,皆属上都,出土时、地更为明确。~国最早见于春秋,记载简略,源流,不明历史失考,地望、迁徒,尤有纠葛,自晋杜预以来,已在争议。~国铜传器世与出土,迄今已近十  相似文献   

5.
鲜虞中山国青铜器的造型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金茹 《文物春秋》2002,(5):43-46,51
<正>中山国,是中国北方少数民族狄族鲜虞部在今河北中南部建立的诸侯国,始建于春秋末年,战国中期达到鼎盛。 战国时期的中山国已掌握较高的青铜器制作工艺技术,创造出独具特色、精美绝伦的中山国青铜器。中山王墓及中山国中小型墓葬出土的青铜器,充分反映了战国时期中山国青铜器制造工艺的成就。中山国不仅融合于深远博大的华夏文化,还保留了一部分北方民族的文化特点。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除中山王墓的发掘外,中小型墓在平山及其他临近地区时有发现。据不完全统计,发掘的中山国中小型墓约有30余座,都出有成组的青铜器,其中以生活用具居多。根据出土青铜器的用途和器型种类,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相似文献   

6.
一、春秋巳有中山国存在《左传》定四年晋荀寅富于范献子有中山不服及而失中山之语。哀元年传称齐卫伐戚,求救于中山,杜注俱云:中山、鲜虞,是则春秋时已有中山国,并非战国所首创。盖古代所传说中山诸事,除中山武公初立之文外,其他概为春秋已存之中山之事,明乎此,则这一夹杂不清的疑案便迎刃而解。二、战国的中山立国年代此中山依六国表武公为初立于周威烈王之十二年(前414年),亡于周赧王之二十年(前295年),共立国一百一十九年。平山所出三件铜器为最后两王所铸,依  相似文献   

7.
《文物》2020,(9)
1998年,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等对平山中七汲墓地进行了发掘,共清理战国墓65座。其中M11、M37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南北向,M11葬具为一棺一椁,M37葬具为一棺。两墓均遭盗扰,出土有陶器、铜器、玛瑙器。根据出土器物判断,墓葬年代为战国中、晚期。中七汲墓地位于中山国灵寿城外的王陵区附近,本次发掘为了解战国时期中山国的物质文化面貌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8.
正1977年,考古工作者在河北省平山县三汲乡战国中山王墓葬群发掘中,出土了大量的铜器、陶器、玉器等中山国文物。其中,有三件青铜器分外引人注目,这三件青铜器不仅铸制精美,且都刻有长篇铭文。三器上的铭文均有明确的中山纪年,内容丰富、文采斐然、书法精湛,是战国时期青铜铭文的典范,被学者们并称为"中山三器"。  相似文献   

9.
白彬 《南方文物》2007,(1):78-83
1997年,考古工作者在江西南昌火车站站前广场抢救性发掘清理了6座两晋砖室墓,出土漆木器、青瓷器、铜器、铁器、金银器、滑石器等珍贵文物124件。值得注意的是,该晋墓群出土漆器数量多,制作  相似文献   

10.
《文物》1979,(5)
河北平山中山国墓葬、遗物的发掘出土,是我国考古工作的又一重要收获。它对战国历史、地理、文字的研究都提供了非常珍贵的资料。《文物》1979年1期发表的《墓葬发掘简报》和三篇论文,对于中山国历史、民族与文化、铜器铭文和考释都作了比较系统的考察和分析研究,不少问题已获解决。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商讨。本文特就关涉中山国历史与民族、文化的根本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以供讨论。  相似文献   

11.
金砖琐谈     
最近,我得到一张拓片,实物是从河南密县出土的,它是汉代墓砖。砖上的花纹很生动,有一个图案是一只虎踏着一只兽。可惜兽的头部不太清楚,但从它的偶蹄来看,可能是一只牛。这从最近“中山国”坟址出土的错金铜器——猛虎吞鹿的精湛造形  相似文献   

12.
关于秦始皇帝陵出土彩绘青铜水禽铜矿料来源的研究,对进一步研究秦代的物质文化、青铜器冶铸工艺、装饰工艺以及铜矿来源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部分秦始皇帝陵园出土彩绘青铜水禽基体进行了铅同位素分析及微量元素分析。并在此基础之上,与甘肃东部及关中西部出土的部分早期秦文化铜器、国墓地出土的部分铜器、周原李家铸铜作坊出土的部分铜器、山西中条山、江西瑞昌、江西铜岭、安徽铜陵以及湖北大冶铜绿山古铜矿以及秦岭山区的部分现代铜矿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发现,秦始皇帝陵园出土的青铜水禽使用了相同的矿料,且与绝大多数早期秦文化铜器所使用的矿料基本相同,但与国墓地以及李家铸铜作坊出土西周铜器的矿料明显有别。秦人使用的铜矿与秦岭山区现代铜矿较为接近,表明秦人的铜矿来源可能与秦岭山区有关。  相似文献   

13.
关于秦始皇帝陵出土彩绘青铜水禽铜矿料来源的研究,对进一步研究秦代的物质文化、青铜器冶铸工艺、装饰工艺以及铜矿来源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部分秦始皇帝陵园出土彩绘青铜水禽基体进行了铅同位素分析及微量元素分析。并在此基础之上,与甘肃东部及关中西部出土的部分早期秦文化铜器、国墓地出土的部分铜器、周原李家铸铜作坊出土的部分铜器、山西中条山、江西瑞昌、江西铜岭、安徽铜陵以及湖北大冶铜绿山古铜矿以及秦岭山区的部分现代铜矿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发现,秦始皇帝陵园出土的青铜水禽使用了相同的矿料,且与绝大多数早期秦文化铜器所使用的矿料基本相同,但与国墓地以及李家铸铜作坊出土西周铜器的矿料明显有别。秦人使用的铜矿与秦岭山区现代铜矿较为接近,表明秦人的铜矿来源可能与秦岭山区有关。  相似文献   

14.
2002年仪征新集螃蟹地发现一座新莽时期墓葬,墓中出土了一批精美铜器、漆器等,由铜器铭文推知墓主为汉代广陵国贵族,此墓为研究西汉晚期广陵国文化、经济、丧葬习俗及铜器制造工艺等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5.
战国中山国金贝的出土——兼述“成白”刀面文诸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河北灵寿县北三十公里的西岔头村于1984年秋发现一座战国早期墓葬。战国早期,灵寿县隶属中山国。从时间和地望来考察,西岔头村的这座战国早期墓当为中山国墓,所出的殉葬品当系中山国文化遗物。在丰富的随葬品中,除有造型精美、纹饰华丽的青铜器外,还有珍贵的盘卷金丝、玛瑙和金贝。出土之时,金贝置放于铜鼎之内,共出4枚,其中3枚保存完好,一枚出土后因遭到人  相似文献   

16.
展览     
<正>大连:汉代中山国王陵考古揭秘展2015年9月26日,"金缕玉衣—汉代中山国王陵考古揭秘展"在大连现代博物馆开幕。展览以中山靖王刘胜墓、刘胜妻窦绾墓文物为代表.整合中山简王刘焉墓、三盘山汉墓、中山怀王刘修墓三座中山王陵出土文物共98件组,包括汉代铜器、玉器、金银器、陶器四个类别,荟萃了汉代中山国的文物菩华,是汉代中山国文明成就的一次集中展示。展期至2015年12月13日。  相似文献   

17.
《江汉考古》2021,(2):30-38
隰县瓦窑坡墓地位于山西临汾市西北、吕梁山地南缘,2005年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对墓地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发掘墓葬17座,其中铜器墓11座。本文主要报道春秋晚期铜器墓M17,该墓出土铜、陶、玉石、漆木、骨器等约20余件(套),青铜礼器具有典型晋文化特征。这批材料对认识晋文化和晋国向北部的发展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8.
2010年9~12月,为配合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了位于河南省淅川县大石桥乡的古墓群,清理汉墓和晋墓共计25座,皆单室砖室墓。出土一批陶器、瓷器、铜器、银器、铁器、石器,为研究丹江流域汉、晋时期的丧葬习俗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19.
《文物》2015,(1)
<正>2010年11月,陕西省子洲县裴家湾镇关王岔村出土了一批商代铜器[1]。这批铜器共计6件,包括鼎、卣、觚、尊、瓿、盘各1件。其中鼎、卣保存完好,觚、尊、瓿、盘有不同程度的损坏,系外力所致。子洲县位于陕西省北部,地处黄河西岸晋陕高原腹地。此地区在商代为方国属地,在文化面貌上既包含了中原文化元素,又显示出与欧亚草原文化有密切联系。自20世纪上半叶以来,子洲及其周边的绥德、清涧以  相似文献   

20.
魏明江 《考古》2016,(4):45-62,2
2004年,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吉林大学考古学系等联合对五常市香水河墓地进行发掘。清理墓葬48座、灰坑5个,出土陶器、铁器、铜器、银器、石器等遗物200余件。该墓地位于松花江-拉林河流域,属渤海国疆域的西界,根据墓葬形制、出土遗物及丧葬习俗等推断,墓葬的主体年代为渤海中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