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锦绣荷花     
早在周代的诗歌《泽陂》中,已用荷花喻女性之美,并与蒲草并提,象征男女之间的爱情。据《尔雅·释草》解析,荷花又名芙蕖,荷花结子名为莲子。《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则说“荷”,是江东的名称,荷花的实叫“蓬”,莲子叫“的”,荷根为“藕”,后世荷与莲多通用。春秋时期荷花已用作青铜器的装饰题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人对莲花的喜爱源远流长,早在《诗经》中便有吟唱。而南北朝墓葬中的"皿花"图像已经超出了早期质朴的审美观,完成了从"形"到"质"的升华,从而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内涵。"皿花"图像是南北朝时期墓葬中出现的一种装饰题材,顾名思义,就是以细长颈瓶或博山炉作为盛器,里面插有盛开的莲花。中国人对莲花的喜爱源远流长,早在先秦的《诗经》中便有"山有扶苏,隰有荷华"、"彼泽之陂,有蒲与荷"的吟唱,  相似文献   

3.
正"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莲叶,即荷叶,翩然扶波,风姿绰约。在北方,浮水为莲,亭立为荷。荷花别名芙蕖,《说文解字》云:"未发为菡萏,已发为芙蓉。"荷花美称"花中君子",雅称"水中净客",别称"水华""水旦""泽芝"。《群芳谱》中说,"凡物先华而后实,独此华实齐生。百节疏通,万窍玲珑,亭亭物华,出于淤泥而不染,花中之君子也。"荷花种类很多,分观赏和食用两大类。原产亚洲热带和温带地区,中国早在周朝就有栽培记载。荷花全身  相似文献   

4.
荷,也称莲。中国最早的辞书《尔雅·释草》中解释说:“其花菌萏,其实莲,其根藕。”把荷花称作菡萏,如今已显得很生冷,通俗些还是叫荷花、莲花,有时也涵盖了荷叶、莲叶,以及莲蓬、莲子、莲藕。古乐府《江南》有:“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当然,头一个“莲”在这里是古意,专指“试烦春笋手, 聊为剥莲蓬”的莲,而不是孟浩然诗中的“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  相似文献   

5.
拙作《〈诗经〉逸诗考》曾刊于《贵州文史丛刊》一九八四年第一期,由于见闻有限,颇有疏漏之处,特作补遗如下。一、增补逸诗十八条《论语·子罕篇》载:“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但未明言为《诗》。据董仲舒《春秋繁露·竹林篇》载:“《诗》曰:‘棠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恩,室是远而。’”又据《昭明文选·广绝交论》李善注:“《论语》曰:‘棠棣之华,偏其反而。’何晏曰:‘逸诗也。’”故知《论语》所引为逸诗。  相似文献   

6.
床从古至今,床是极为常见的用具。“床”这个字,也很早就出现在古籍中,“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诗经·干斯》);“或息偃在床”(《诗经·北山》)。《孟子》中,亦记载舜坐在床边弹琴的故事。但是,古床和后来的床,在用途上是有区别的。古床,称之为可坐可卧之具,“床之制略同于几而庳(低)于几,可坐。故曰安身之几坐”(《说文解字注》)。《广雅疏证·释器》说:“几长五尺,高尺二寸,广二尺,马融以为长三尺。”《陔余丛考》说得更明白:“至东汉末始斫木为坐具,其名乃谓之床,又谓之榻。”古床一般都比较矮小,床上可搁小几,用以读书写字,也可用餐。…  相似文献   

7.
《唐风》是唐国的风诗。唐即是晋,唐地有晋水,所以后来改称晋,唐地相传为唐尧所居,故吴公子季札闻歌《唐》曰:“思深者,其有陶唐氏之遗民乎?”(《左传·襄公二十九年》班固《汉书·地理志》也说:“其民有先五遗教,君子深思,小人俭陋。故唐诗《蟋蟀》、《山有枢》、《葛生》之篇回:‘今我不乐,日月其迈’;‘宛其死矣,他人是愉’;‘百岁之后,归于其居’。皆思奢俭之中,念死生之虑。”《唐风》中有两组作品特别值得注意:《蟋蟀》、《山有枢》在及时行乐口气掩盖下隐含了“人的觉醒”的萌芽;《扬之水》、《绸缎》、《葛生》…  相似文献   

8.
自汉以来,历代注家多认为《诗经·桧风·隰有苌楚》是一首政治讽刺诗。西汉·毛亨、东汉·郑玄说此诗作者痛恨国君放纵情欲,荒废国政,所以歌颂无情欲者。宋·朱熹说“政烦赋重,人不堪其苦,叹其不如草木之无知而无忧也”。(《诗集传》)郭沫若认为是没落贵族悲观厌世之作。(见《中国古代社会研究》)愚以为这种解释不尽符合该诗的本意,近乎毛亨说《关睢》是“后妃之德”、说《静女》是“刺时”、说《木瓜》是“美齐桓公”、说《溱洧》是“刺乱”一样牵强。迄今仅见高亨《诗经今注》及李长之《诗经试译》在题解中说此诗是一首恋歌。但二位先生未加评述他们这一见解的依据,今就此略陈管见。 研究《诗经》的人公认《郑风·溱洧》是一首反映郑国民间风俗的情歌。《后汉书·袁绍传》注引:《韩诗》曰:“溱与洧,方洹洹兮”薛君注云“郑国之俗,三月上巳之辰,两水之上,招魂续魄,拂除不祥,故诗人愿与所说(悦)者俱往也”。三  相似文献   

9.
<正> 《水经·湍水注》云:“湍水又经穰县为六门陂,汉孝元之世,南阳太守邵信臣以建晤五年断湍水,立穰西石蝎,至元始五年更开三门为六石门,故号为六门堨也?瑞Α⑿乱啊⒗パ羧匚迩в嗲辍!绷炮樵陴ο刂魍乃?新野在湍水下流,与穰县相毗邻,六门陂溉穰和新野二县自属无疑。但昆阳则远在伏牛山中湍水之滨(见《水经·湍水注》),汉时属豫州剌史部颖川郡(见《汉书·地理志》),断乎不可为六门陂所溉,《水经注》所谓“昆阳”当有舛误。  相似文献   

10.
我国最早的城建于何时,古代文献说法不一。有的说是“黄帝”时期(《汉书·郊祀志》);有的说是“种农”时期(《汉书·食货志》);有的说是“鲧筑城”(《吕氏春秋·君守篇》);有的说是“城郭盖禹始也”(《太平御览一百九十二引《博物志》)。考古发挖资料证明,我国在新石器  相似文献   

11.
太子寺·嵻琅山·太子寺城马福荣今甘肃省广河县城里有一座称“太子寺”的古刹,寺内把奉的是秦始皇之太子扶苏。据《续修导河县志》卷二载:“太子寺,县东南百二十里,见旧志。相传秦太子扶苏监蒙恬军驻此寺,故以太子寺名。知州潘效苏书联云:‘当上郡监军而还,已伏杀...  相似文献   

12.
《雨无正》解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诗经·小雅·雨无正》题名的含义,二千五百年来学者们一直未能作出正确的解释。本文分析研究了殷墟卜辞中“正雨”的含义,认为“正雨”是卜问雨下得适切与否,《诗经·小雅·雨无正》题名保留的即是这种语汇,意思是“老天爷下雨下得不适切,伤害了我们的农作物,表面上是骂老天爷雨下得不适当,实际上是暗讽君王施政不当。《韩诗》由于押韵的关系,把“雨无正”改成“雨无极”。  相似文献   

13.
我国古代称葫芦为匏、瓠、壶,后来又称为壶卢、浦卢、匏瓠、胡卢等,其历史源远流长,在七千多年前的浙江河姆渡遗址就发现了葫芦和葫芦种。①在其后漫长的发展演进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葫芦文化。影响到《诗经》,便在其中留下了深刻的葫芦文化印迹。解读这一文化事象,无疑有助于我们理解《诗经》,了解周代社会人民生活与信仰状况,同时也有助于我们认识与探寻中华葫芦文化。据初步统计,《诗经》中与葫芦有关的作品有11篇:《邶风·匏有苦叶》、《卫风·硕人》、《卫风·木瓜》、《豳风·七月》、《豳风·东山凡《小雅·鹿鸣》、《小…  相似文献   

14.
《贵州文史丛刊》2004,(1):93-94
古典文学研究我研究古典文学的情况和体会王运熙 (1·1 )………我的诗词研究之路刘杨忠 (1·6 )……………………论《邶》、《》、《卫》三风张启成 王 伟 (1·1 1 )…惆怅兴亡系绮罗  ———吴梅村戏曲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内涵贺国强 (1·1 7)…………………………………………杞菊·巢菜·菖蒲———谈谈苏轼的“寓意于物”张崇琛 (1·2 1 )………《孔子诗论》的“留白”之争黎 平 (1·2 5 )…………庄子精神与魏晋文人的生命形态张嘉林 (1·2 7)…《论衡》的驳论美樊 琪 (1·30 )……………………《诗经》中的“木”字和“琼”字 …  相似文献   

15.
史戈 《江淮文史》2002,(3):99-103
据《辞海》及《现代汉语辞典》,“貊”为我国古代东北方的一少数民族名;《书&;#183;武成》载有“华夏蛮貊”之说。我国史料有关貊族的记载不多,据目前所掌握的资料来看,最早记载貊族的可能是《诗经&;#183;大雅&;#183;韩奕》:“溥彼韩城,燕师所完;王赐韩侯,其追其貊;奄受北国,因以其伯。”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论述两个问题,一是论述孔子的《诗》学观,并对孔子《诗》论的某些释义提出异议;二是对孔子《诗》学观的渊源,作进一步的考察与探索;以此辨明孔子《诗》学现继承与发展的轨迹。兹分类论述如下:一、关于《诗经》内容的评价《论语·为政》:“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思无邪’原出《诗经·鲁颂·■》,本义是赞颂鲁国的养马者专心养马而别无杂念,故“思无邪”有思虑纯正的含义。孔子断章取义,以此评价《诗经》的思想内容,则是指《诗经》所有诗篇思想内容的纯正。但这样的评价并非是孔子的创见,早…  相似文献   

17.
连劭名 《文物春秋》2003,(5):20-20,77
<正> 一、释平甲骨文中的“平”原作“■”,字从臼从用从土,是一个会意字。完整的字形见于西周初期的《小臣(?)鼎》铭文,象人手持农具平土之形。“用”象征农具,可能是“(?)”,《诗经·臣工》云:“(?)乃钱(?)。”毛传:“(?),锄也。”《国语·齐语》云:“挟其抢刈耨(?)。”韦注:“(?),(?)也。”《释名·释用器》云:“(?)  相似文献   

18.
孙红彬 《文博》2002,(4):24-29
《诗经》中的许多篇章都提到“媒” ,如《豳风·伐柯》 :“伐柯如何 ?匪斧不克 ;娶妻如何 ?匪媒不得。”再如《卫风·氓》“匪我愆期 ,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 ,秋以为期。”从这些内容可以看出当时婚姻中“媒”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两情相悦的青年男女 ,如果没有媒的参与 ,只能无可奈何 ,否则 ,就会遭到社会的鄙视。例如 ,《管子》云“自媒之女 ,丑而不信”。一些婚姻礼法也强调媒的作用。如《礼记·曲礼》 :“男女非有行媒 ,不相知名。”如果发生未经行媒的婚姻 ,则当事人的家人就会感到脸上无光。齐襄公通太史敖之女 ,立为夫人 ,太史敖认为 :“…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一词,最早见于周代的文献。《诗经·大雅·民劳》说:“民亦劳止,汽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这里说的”中国”,是指京师(京都或首都)。《尚书·伴材》说:“是天既付中国民,越厥疆土,于先王肆。”这里说的“中国”有广泛的意思,泛指凡是天子(皇帝)统治的地区,都称为“中国”。在古代,“中”是指中土、中州。西周初年周公营建治邑,以它为天下中心,称为“中土”。所以,古代“中国”一词是指中原地区或汉族建立的王朝。古时中原地区的人,自认为是居住在衣冠华丽的文明地区,所以自称为“华”,后来人们把“华”…  相似文献   

20.
汉魏史籍中所见安息国,乃指帕提亚朝波斯。“安息”[an—siak]系帕提亚王室Arsaks之音译。这在史学界已成定论。《汉书·西域传》载:“安息国,王治番兜城”。《后汉书·西域传》则称“安息国,居和椟城”。“番兜”,或以为指古波斯铭文所见Parthava,希罗多德所见Parthia;或以为指希腊人Isidor《安息驿程志》(Parthian Staticns)所见Parthau;或以为是Hekatompylos的安息称呼。“和椟”,或以为指Parthau;或以为指斯脱拉波(Strabo)所载Karta;阿里安(Arrian)所载Hyrcania的首府Zadrakarta;或以为指Hekato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