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裂隙趋势预测模型研究 |
| |
作者姓名: | 张小红 王慧琴 马涛 王展 史蕊 |
| |
作者单位: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管理学院,陕西西安 710055;西安科技大学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陕西西安 710054,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陕西西安 710055,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陕西西安 710075;砖石质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陕西西安 710075,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陕西西安 710075;砖石质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陕西西安 710075,福州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福建福州 350116 |
| |
基金项目: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资助(2012BAK14B01),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项目资助(20126120110008),国家教育部归国留学人员科技支撑项目资助(K05055),西安市碑林区科技计划项目资助(GX1614) |
| |
摘 要: | 露天不可移动文物常年遭受风化侵蚀和人为破坏,保存环境十分恶劣,掌握文物健康状况并进行趋势预测,是"预防性"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文物健康监测数据具有不确定性和贫信息性,传统概率统计方法和模糊数学方法不能满足预测要求。针对文物裂隙数据的特点,以陕西唐顺陵天禄石刻为研究对象,提出了采用灰色系统理论来预测文物裂隙发展趋势,建立了裂隙GM((1,1)模型和Verhulst模型,分别确定了灰色模型的灰色作用量和发展系数,并且对唐顺陵石刻文物的裂隙进行了预测。实验用前12个月的裂隙月均值,对随后的7个月的裂隙进行了定量预测,发现天禄石刻的裂隙有缓慢增大的趋势。与同期真实裂隙监测值相比,GM((1,1)模型和Verhulst模型预测值的平均相对误差满足裂隙预测精度要求。研究结果为文物健康趋势研究提供了定量分析的理论依据。
|
关 键 词: | 文物预防性保护 裂隙 文物健康监测 灰色模型 裂隙预测 |
收稿时间: | 2016-01-13 |
修稿时间: | 2016-03-08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