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山东济南刘家庄遗址商代青铜器科学分析研究
引用本文:蔡友振,龙莎莎,王庆铸,郭俊峰.山东济南刘家庄遗址商代青铜器科学分析研究[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22,34(3):55-69.
作者姓名:蔡友振  龙莎莎  王庆铸  郭俊峰
作者单位:山东省文物保护修复中心,山东济南 250102;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山东青岛 266237;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系,美国纽约 10027;济南市考古研究院,山东济南 250014
基金项目: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课题资助(2021-JCLS-06)
摘    要:山东济南刘家庄遗址发掘出土一批带有铭文族徽的商代青铜器,其形制多与殷墟同类器物极为相似,表明晚商时期刘家庄地区居住着一支与商都殷墟有密切关系的氏族。针对该遗址出土动植物遗存、铜器铅同位素等方面已有学者开展了相关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总体上看,针对这批青铜器制作工艺、合金技术及矿料特征等科技分析数据偏少,与商都殷墟遗存的关系尚待进一步讨论分析。 本研究选取该遗址三座墓葬中29件青铜器(56个样品)为研究对象,利用扫描电镜及能谱仪、金相显微镜、VG Elemental型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和利曼Prodigy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从青铜器合金组成、金相组织、铅同位素比值及特征微量元素等方面采集数据加以分析,再结合器物形制等考古学资料进行综合研究。 结果表明,刘家庄青铜器主要为铸造成型,合金组成为铅锡青铜、锡青铜、铅青铜、纯铜及铅砷青铜。大部分青铜器金相组织以α固溶体为基体,呈树枝状偏析,枝晶间分布(α+δ)共析体,部分共析体完全腐蚀,Pb相呈颗粒状零散分布或者完全腐蚀,局部区域如孔洞、枝干与缝隙间析出不规则形状铜晶粒。少数器物金相组织内部存在滑移线,推测器物可能经过铸后冷加工。铅同位素比值显示,此批青铜器高放射成因铅占比较高,与殷墟二、三期含高放射成因铅器物数据分布范围相对吻合,与殷墟一期、殷墟四期分布范围稍有差异。微量元素总体趋势以高含量Bi、As、Ag元素为特征,结果与殷墟青铜器微量元素分布模式相较接近。综合对比发现,刘家庄青铜器似乎与殷墟青铜器的主体原料相同。从器型上看,刘家庄青铜鼎、簋、觚形制与纹饰风格等,多与安阳殷墟青铜器尤其是与殷墟二期、三期保持较高的相关性。 本研究表明晚商时期海岱地区与殷墟中原地区交流密切,为商晚期青铜器生产来源与流通关系提供了新的证据。同时,该研究深化了对刘家庄商代青铜器本身的认识,补充完善了济南刘家庄青铜器科技分析内容及考古学研究信息,为深入了解商代时期海岱地区与殷墟之间的关系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关 键 词:刘家庄青铜器  合金技术  铅同位素比值  微量元素  殷墟
收稿时间:2021/1/30 0:00:00
修稿时间:2021/12/30 0:00:00

Scientific analysis of Shang Dynasty bronze wares unearthed from Liujiazhuang site in Jinan, Shandong
CAI Youzhen,LONG Shash,WANG Qingzhu,GUO Junfeng.Scientific analysis of Shang Dynasty bronze wares unearthed from Liujiazhuang site in Jinan, Shandong[J].Sciences of Conservation and Archaeology,2022,34(3):55-69.
Authors:CAI Youzhen  LONG Shash  WANG Qingzhu  GUO Junfeng
Institution:Shandong Cultural Relics Conservation and Restoration Center, Jinan 250102, China;Institute of Cultural Heritage, Shandong University, Qingdao 266237, China;Department of East Asian Languages and Cultures, Columbia University, New York 10027, USA; The Archaeology Institute of Jinan City, Jinan 250014, China
Abstract:
Keywords:Bronze wares from Liujiazhuang site  Alloy technique  Lead isotope ratio  Trace element  Yin Ruins
点击此处可从《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