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超越“遗产观”的中国民俗学发展
引用本文:陈映婕.超越“遗产观”的中国民俗学发展[J].民俗研究,2013(5):13-21.
作者姓名:陈映婕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
基金项目:(本文在撰写过程中得到了刘铁梁教授、巴莫曲布嫫研究员、王逍教授、宣炳善博士、邓琪瑛博士(台湾)、衣晓龙博士、张虎生博士等多位老师和同行学者的评议与修正,特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摘    要:具有中国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原动力并非来自基层社会,其本质属于国家政治的范畴。当下出现了一个体制内部精英共谋、各类资本转化与互惠、遗产主体边缘化的中国"非遗"生态。由于国家视野与学术研究对于"遗产"的观点存在异质的价值悖论,令介入遗产事务的学人们多有困惑与妥协,而中国"非遗"保护浓郁的行政特色,决定了无法以此去实现学科内部的快速增长。学者们涉足其中的兼职心态,以及"非遗"主题下质与量不均衡的成果现状,也无法使之形成一个学科本位式的常态科研重心。学者们需具备超越"遗产观"的学术发展远景;坚持基础性的资料积累和田野作业,保持学术独立书写;向建设公众(应用)民俗学的分支学科方向努力;关注"非遗"保护场域下"传统再发明"的课题。

关 键 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国家政治  遗产观  学术本位  民俗学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