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美国长老会传教士对儒学教育的地方性适应——以宁波崇信义塾为例(1845—1867)
引用本文:赵力.美国长老会传教士对儒学教育的地方性适应——以宁波崇信义塾为例(1845—1867)[J].近代史研究,2018(3).
作者姓名:赵力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历史学院
摘    要:1845年,美国长老会差会在宁波建立崇信义塾。最初通过儒学教育,传教士试图在学校的外国色彩和本土性之间寻求某种平衡。不过在传教士逐渐意识到宁波地方士人、儒学教义与一般民众之间存在若即若离的复杂关系后,他们将士人划入"无法教育"的一类,转而争取下层社会。与之相应,在19世纪50年代后,传教士开始逐渐调整办学思路,通过雇佣华人基督徒出任教师和引入罗马字注音系统,儒学教育在义塾中的地位逐渐下降,渐趋边缘。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