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北方距今八千年前后粟、黍的传播及磁山遗址在太行山东线的中转特征
引用本文:李国强.北方距今八千年前后粟、黍的传播及磁山遗址在太行山东线的中转特征[J].南方文物,2018(1).
作者姓名:李国强
作者单位:法国巴黎第十大学;法国东亚文明研究中心
摘    要:粟类植物的原初驯化发生于万年前后的桑干河-永定河和大清河-拒马河流域,在九至八千纪的暖、冷气候变化期间开始向外传播,至八千年前后已在西辽河流域、渭河上游和黄河中下游地区产生了早期的粟作种植。粟、黍遗存在地域分布上的差别显示,二者在8000年前后的种植活动,主要发生自然生境适宜的地区,但也可能与不同文化类型的种植传统有关。在8500之后的寒冷期,迁徙人群主要沿太行山东麓走廊南下。磁山遗址的种种特质表明,该地区在8000年前后曾被开发成重要的中转基地,并与磁山文化的北部类型及南部的裴李岗文化共同构成了原住地、中转地和新定居地文化。移民在南下过程中形成的规模化的社会组织模式,也极大了促进了早期粟作农业在裴李岗文化的发生与发展进程。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