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汉语“博物馆”、“博物院”的产生及使用——以19世纪外汉字典、中文报刊为中心
引用本文:李军. 汉语“博物馆”、“博物院”的产生及使用——以19世纪外汉字典、中文报刊为中心[J]. 东南文化, 2016, 0(3): 96-102
作者姓名:李军
作者单位:深圳博物馆 广东深圳 518026
摘    要:museum是西方近代文化的代表,近代博物馆知识、理念和思想传入中国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狭隘意义上的翻译问题,而通过考察museum一词在19世纪的翻译及使用情况,可以从一个侧面窥见博物馆知识早期传播的景象。在museum及其对应西方词汇的翻译过程中,中西方人士均参与其中,基督教新教传教士、天主教传教士、林则徐及其翻译班子等都是其间最重要的推动力量。通过对19世纪外汉字典的研究发现,至1844年,museum一词后来被广泛采用的"博物馆"、"博物院"两种汉语译名均已出现,但在这一时期的中文报刊中,"博物院"一词的使用频率要远远高于"博物馆"。同时,将museum翻译为"博物院"的译法也逐渐被晚清时期的中国士人广泛采用。由此,museum这一西方文化的舶来品完成了其本土化的第一步。

关 键 词:19世纪  博物馆  博物院  中文译名  翻译与使用  考证

The Birth of the Terms "Bowuguan" and "Bowuyuan" and Their Usage:A Discussion Based on the Foreign Languages to Chinese Dictionaries and Chinese Newspapers in the 19th Century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