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促进还是抑制:中国对非直接投资的对外援助效应
作者姓名:王茂军  邵静  周小利  曹田敏达  张星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北京100048;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北京100048;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北京100048;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北京100048;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北京10004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71183)。
摘    要:论文聚焦中国对非援助与对非直接投资的不确定性关系,将援助细分为社会基础设施援助、实物资本援助、经济基础设施援助、政府和民间社会援助四种类型,构建了援助与投资的解析模型;基于中国对非洲52个国家的援助项目数和直接投资项目数,利用分位数回归方法,分别考察了中国对非援助项目总量及各类型援助在对非直接投资项目中的作用。研究发现:①中国对非援助集中在东非、南非,援助项目总数、各类型援助项目数、对非直接投资项目的空间分布具有很高的相似性。②中国对非援助类型结构相对均衡,对非援助在中国对非直接投资中发挥着先锋促进效应。其中,经济基础设施援助的促进效应强劲、稳定,且强度随分位数提高有浅U型变动特征;实物资本援助、社会基础设施援助的促进作用分别在对非直接投资项目少、中等数量下促进效果显著;政府和民间援助的促进作用不显著。③友好城市关系、出口关系与双边政治关系分别仅在中国对非直接投资项目较少、中等规模、大规模情形下显著,空间关系的影响不显著。④受援国人口规模的促进影响最清晰、最稳健;成本规避、资源寻求、受援国的投资环境质量和腐败状况的影响尚不清晰。中国在非投资有追随他国投资区位的倾向,但这一倾向仅在经济基础设施模型中显著。

关 键 词:对非援助  对外直接投资  援助类型  分位数回归  先锋效应
收稿时间:2019-04-04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人文地理》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人文地理》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