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覆面和面具之研究
摘    要:所有文明民族都会给逝者的面部作礼仪性处理,最简单、最常用的办法就是覆盖死者的头部,这种风俗可以追溯到青铜时代以前。考古发现早期社会的墓葬用蚌壳、贝壳,甚至石头当为覆盖物,也可能有其它物质的覆盖物,可能是不易保存而没有留下来。中国是文明大国,葬丧礼仪自古流传,不仅有文献记载,而且有十分丰富的考古发现。从殷商到宋元(本文讨论到辽金为止)时间跨度超过3000年,从中原腹地到西北方、北方,地域跨度数千里,这些给我们提供了可靠的研究资料。20世纪中叶发现集中在新疆,而且主要是纺织材料以及部分金属材料。20世纪下半叶考古大发现,湖北的马山战国墓、湖南的马王堆一号汉墓纺织材料、广东、河北、江苏等地的玉质材料,新疆地区以吐鲁番为中心的纺织材料等,内蒙古、辽宁辽金墓葬的金铜面罩。可以说五花八门,各有特点。这些考古发现引发了学术界的兴趣,半个多世纪的讨论,从纺织类覆面转移到玉覆面和金属面罩,新见迭出,有些是细化观点,有些是看法相左。主要矛盾在于西来文化与汉文化的影响程度,从西方文明介绍到中国以来,出现了凡是雷同就是西来的倾向,不适当地扩大了西方文明的力量,在吐鲁番的覆面眼罩和契丹面罩研究尤为突出。相反如何看待中华的覆面与面罩发展关系,金属面罩的各种用途关注的少了。本文以考古发现为主,结合历史文献,全面地阐述了幎目、玉覆面、金属面具的区别和联系以及发展脉络。它从中原到周边的变异,变异中的外来因素,希望还原其面目。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