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鼓楼,城市的眼睛
引用本文:单永生.鼓楼,城市的眼睛[J].丝绸之路,2002(2).
作者姓名:单永生
摘    要:曾经在这个城市巍峨千年的鼓楼,如今在高楼云集的丛林里,已不再魁伟了。但她却以自己历经沧桑的独特阅历,深沉地探视着这个城市来往的人们。那时,刚刚诞生的这个城市,在辽阔而荒凉的戈壁滩上,犹如大海中一叶不动的孤舟,是用来防守戍边的。此后,随着丝绸之路的畅通,渐渐发展成为这片绿洲上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鼓楼,这才在城市的母体中孕育而生,那已是300多年后的公元3世纪了。她的乳名叫谯楼,是那时肃州城的东城门。太守谢艾让更夫与士卒与她作伴,她一站就是1600多年,经过两晋南北朝、五胡十六国、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民国、社会主义中国,在浑然不觉之间,成了千岁智者,博学老人。她历经战火,常坏常新。明洪武年间,肃州城扩建,东城谯楼退居城市中心,改名鼓楼,她的基座上被凿通了两个门洞,整个基座也用青砖包砌严实,与20公里外的嘉峪关遥相对峙。清光绪年间,基座上那飞檐峭拔的三层木结构楼,被重新维修粉刷。又在四洞门楣的廊檐下,嵌刻了二龙戏珠、丹凤朝阳、龙马负图、八仙庆寿的浮雕,才形成今天的模样。而书法家们为她书写的题额和楹联,更抒发了吞吐千古的壮阔胸臆和极视万里的傲岸情怀。请看:在四个门洞上分别题着“西达伊吾”、“南望祁连”、“北通沙...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