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文学史上白话的地位和新文学中白话的走向——后五四时期提倡新文学者的内部论争
引用本文:罗志田.文学史上白话的地位和新文学中白话的走向——后五四时期提倡新文学者的内部论争[J].近代史研究,2002(2):74-110.
作者姓名:罗志田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历史研究中心兼职教授,天津,300071
摘    要:20世纪20年代初,文学研究会在上海的一些人曾有力地呼应了胡适提倡最力的整理国故,但双方在具体观念上又颇有歧异,这些歧异多与“白话”相关。文学研究会的严既澄指责胡适有“用白话的标准去估量旧韵文”的倾向,双方就此展开了论争,其核心议题即“什么是中国文学史的主流”。当白话文出现走向欧化的趋势而致时人抱怨看不懂时,文学研究会的同人多认为应该是读者转换思想以适应欧化的文风,也有人主张白话文同时向“欧化”和文言开放,而胡适明确表示不同意,认为只须向大众方向努力。

关 键 词:文学史  白话文  地位  新文学  中国  胡适

The Status of Vernacular Chinese in Literary History and the Vernacular Trend in the New Literature: The Debate among New Literature Advocates during the Post May Fourth Movement Period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