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与反贫困--集体化时代中共对乡村问题的表达与实践 |
| |
作者姓名: | 赵兴胜 |
| |
作者单位: | 山东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山东 济南,250100 |
| |
基金项目: | 2013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课题;2012年度山东大学自主创新重大项目 |
| |
摘 要: | 有关1949年后中国乡村集体化问题,目前的学术界很少关注和思考它是建立在一种什么样的问题意识之上,以及如何评价这种问题意识及其影响。新中国成立后,中共一直认为贫困是乡村问题的核心,并认为落后的生产关系及生产力、严重的自然灾害、人口过剩、政府提取过多、文化与技术落后等因素造成了贫困问题。基于此,它提出了以集体化、水利化、机械化、以粮为纲、多种经营和文化与技术革命等为中心的反贫困措施。对近代以来的中国而言,贫困是个历史性窠臼,中共的乡村问题意识具有合理性,其反贫困政策与实践大多具有基础性和战略性意义,但人们却长期轻视乃至漠视这些因素,由此也造成了一系列的悖论现象。对集体化时代中国问题的研究如果不和中共的乡村问题意识结合起来,就不能深入到社会历史领域,甚至有可能陷入狭隘的权谋论中。
|
关 键 词: | 贫困与反贫困 中共 集体化 乡村问题 话语形式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