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山西横水西周墓地研究三题
引用本文:吉琨璋,宋建忠,田建文.山西横水西周墓地研究三题[J].文物,2006(8).
作者姓名:吉琨璋  宋建忠  田建文
作者单位:山西省考古研究所 副研究员(吉琨璋),山西省考古研究所 研究员(宋建忠,田建文)
摘    要:2004年至2005年发掘的山西绛县横水墓地M1、M2,为佣伯及其夫人的并列异穴合葬墓。两座墓均由墓道和墓室组成,平面呈“一”字形,墓道在西侧,墓主人头朝西。二层台上皆随葬木车一辆,墓内随葬大量的铜器、玉器、陶器和漆木器。M2的墓主是佣伯,俯身直肢葬,随葬铜戈4件。铜礼乐器有鼎3、簋1、尊1、觯1、岙1、爵l、卣1、甗1、盘1、甬钟5件,共16件(其中8件有铭文),此外还有陶鬲1件。M1的墓主是佣伯夫人,仰身直肢葬,出土有荒帷。随葬的铜乐礼器有鼎5、簋5、甗1、鬲1、盂1、盘2、岙2、提梁壶1、贯耳壶1、觯1、甬钟5件,共25件(其中8件也有铭文),陶器有鬲、高圈足簋、大口尊、三足瓮、圈足瓮、浅盘豆等30余件。发掘者认为,这两座墓的时代为西周中期的穆王时期或稍晚。在以晋文化为主的晋南,新发现了一个不见史籍记载的佣国,令人欣喜。笔者曾经探讨过其文化性质及其与晋文化的关系。本文再就荒帷、佣伯、西周时期的王畿范围等问题作一探讨,以求教于方家。一关于荒帷在M1椁室内,大面积揭露出套盖在外棺上的荒帷,即当时的棺罩。与荒帷同时出土的,还有在外棺盖上的小木结构痕迹,以及形状类似帐架构件的铜用具。小木结构痕迹是方格状的木架,已塌落成堆,失去全貌。我们推测,这可能是墙柳之类的饰棺之物。M1下葬后不久,椁室内多次进水,棺椁之间逐渐被淤土占据,而椁室以外的填土始终没有倒塌,于是,椁室内的荒帷得以幸运地保存下来。这是迄今我国发现的时代最早、保存最好、面积最大的饰棺之物,为研究史书所载的“荒帷”提供了实物资料。整体来看,荒帷的现存状况类似于今天的蚊帐。顶部已塌落,结构不详。其西、北面保存相对较好,现存高约1.6米,西北角有向下错位的现象;南面的上部已塌落,现存高约1.2-1.3米;东面保存最差,只剩下面的局部,高约10多厘米。保存下来的总面积有10平方米左右。荒帷整体是红色的丝织品,由两幅横拼而成,拼接的地方有明显的接缝,下有扉边。因多处有褶皱现象,所以实测每幅宽至少0.8米,总长约1.8-2米。外面是非常精美的刺绣图案,主题纹饰为凤鸟。北壁荒帷的画面保存较完整,至少观察到三组大小不同的凤鸟纹。图案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