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稳定同位素视角下双墩文化时期的家畜饲养策略研究——以禹会村遗址为例
引用本文:戴玲玲,李欣冉,张东,李志鹏.稳定同位素视角下双墩文化时期的家畜饲养策略研究——以禹会村遗址为例[J].中原文物,2023(6):56-65.
作者姓名:戴玲玲  李欣冉  张东  李志鹏
作者单位:1. 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动物考古学视角下辽西地区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的生业研究”(批准号:22BKG037);
摘    要:双墩文化是一支分布于淮河中游地区、独具特色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其年代跨度约为7500—7000BP,本文通过对禹会村遗址出土动物骨骼开展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探讨该遗址的家畜饲养策略。结果显示,禹会村遗址猪群的稳定同位素值整体上反映出以C3类植物为主的食物结构特征,与大、中型鹿科动物比较相似。虽然动物考古的相关分析表明遗址的猪群是以家猪为主,伴有少量野猪、返野家猪等,但猪群个体之间的稳定同位素值很相似,反映了相近的食物结构。植物考古的研究表明,禹会村遗址及所在地区,在双墩文化时期以采集为主,辅以小规模的水稻种植。在这种背景下,禹会村遗址的古人对家猪采取较为松散的管理方式,其食物主要来自于自然环境。禹会村、侯家寨一期和双墩三处遗址的猪群,整体上的食物结构比较相似,但双墩遗址中3例以C4类植物为食的猪可能非本地饲养。双墩遗址作为一处中心型聚落,其在外来稀有资源的占有上优于另外两处遗址,这也反映了这一时期随着文化的交流、社会发展,聚落间的差异和分化逐渐显现。

关 键 词:双墩文化  禹会村遗址  稳定同位素  生业经济  淮河中游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