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关于“乡愁”的空间道德和地方道德评价
作者姓名:周尚意  成志芬
作者单位:1. 北京师范大学 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 北京 100875;
2. 北京联合大学 北京学研究所, 北京 10010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1152);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研究基地项目(14JDCSC007)
摘    要:乡愁涉及空间和地方,且与人之情感密切关联,故关于乡愁的研究与地理学密切相关。文化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指引人们的空间实践。文化地理学的任务之一则是从文化上理解和评判空间和地方的现象。本文分析立场是人文主义地理学,以及由之派生的道德地理学。本文从空间和地方两个维度分析乡愁的背后的道德,并列举了较为成功的乡愁实践案例。归纳出的结论有三:第一,乡愁的道德具有大小、距离、移动性的空间维度。第二,乡愁的道德具有身体层面、经验层面和社会建构层面的地方性质。第三,无论是空间道德评价还是地方道德评价,都在回答对自己、对他者、对自然的态度,在评判留住乡愁的空间规划实践是否"合理"。本文最后提出了文化地理学关于乡愁空间道德和地方道德的分析框架,以供读者讨论。

关 键 词:乡愁  空间  地方  道德  
收稿时间:2015-08-25
点击此处可从《人文地理》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人文地理》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