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天问》“禹通台桑”与夏代始初的社会转型
摘    要:<正>屈原的《天问》《离骚》《九歌》等作品,有特殊的史料价值,而不能仅仅以后世的"文学"概念去理解。对此,老一辈著名楚辞学家姜亮夫先生和孙作云先生等都有过深刻见解,对后学多有启发。今循前辈思路,就《天问》"禹通台桑"条所隐含的历史文化内涵,试作掘发,以求教学界。一考古学与文献学的背景在母系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初民们只知道孩子为母亲所生,父亲血统不能确定,因此,只承认女系,凡子女均属于他们的母亲的氏族,从母姓(参见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6~52页)。据《国语·晋语四》载:"黄帝之子二十五人,其同姓者二人而已……凡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姞、儇、依是也。"(《国语》,齐鲁书社2005年版,第173页)又据《世本》可知,高阳十世分为己、董、彭、秃、妘、曹、斟、芈八姓。黄帝和高阳的儿子之所以不同姓,是因为他们的儿子不能留在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