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中国乡土遗产出路观察
引用本文:张林.中国乡土遗产出路观察[J].中国文化遗产,2013(6):10-19.
作者姓名:张林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历史学系
摘    要:费孝通先生说,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但乡土建筑在今天已经日益成为稀缺资源。作为一种遗产类型,它们直到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才大批量列入普查对象。浙江、山西登记的“民居建筑”超过1万处,湖南登记“民族建筑或建筑群”600余处,贵州登记“民族村寨”226处,云南登记“民族村寨”32处千余户。这些乡土遗产的时代跨度,集中于明清到民国时期,民族村寨则可以晚到1960年代末。由于纳入文物范畴较晚,其保护与利用皆无章可循。以往单一的以旅游开发的方式来提高经济水平的做法,因为对资源消耗过大、过度商业化等问题广受诟病——经济的提升以乡土遗产的美学价值不断消失为代价。一些村寨则出现了“空心化”。

关 键 词:中国社会  乡土性  民族村寨  产出  文物普查  经济水平  保护与利用  “空心化”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