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河西“宾鼓舞”
引用本文:黄柏元.河西“宾鼓舞”[J].丝绸之路,2002(4).
作者姓名:黄柏元
摘    要:宾鼓,又叫羊皮鼓或扇鼓、单鼓,敲宾鼓俗称“跳咋神”,历史上曾广泛流行于甘肃河西走廊一带的武威、张掖、酒泉等地,是一种典型的民间祭祀活动。相传唐太宗时期,好多随征的将校士兵们,或死于跋涉之苦,或死于疆场之上,形成了众多的“屈死冤魂”。而唐太宗得胜回朝,竟将他们忘置脑后了,那些“屈死冤魂”无所投寄,乃每每作祟于宫廷内院,扰得全朝不安。于是唐太宗命人杀猪宰羊请僧道,击鼓招魂诵经排筵以超度之,从此留下跳宾鼓舞之俗。由此看来,宾鼓舞实质上是一种带有浓厚宗教色彩的祭祀歌舞。在古代,人们为了祈神赐福,消灾去祸,要举行一种祭祀性的仪式,当时司理祭祀的人被称为“巫觋”。在祭祀的时候,巫以歌舞娱神,同时巫也可以装神弄鬼。《说文解字》上说:“巫,以舞能降神者也。”郑立诗谱上也说“巫以歌舞为职,以乐神者也”。巫舞是起源很早的一种乐舞,可能在有史以前就有了。屈原的“九歌”就是根据巫的歌舞写的。宾鼓舞,相传最初只是二人持鼓相唱,后来发展成领唱、群唱等多种形式,并加进了民间武术动作,逐渐演变为一种边唱边说边舞的民间艺术。据地方文献《镇番遗事历鉴》记载:“家主于秋末选择吉日,预备公鸡、猪头、火龙鱼,谓之三牲。邀得荡鼓神一班,每班不过三四人,...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