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嘉峪关变迁与明代交通地理之关系——基于史源学的研究
引用本文:周松.嘉峪关变迁与明代交通地理之关系——基于史源学的研究[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20(2):51-63,214.
作者姓名:周松
作者单位:西北民族大学
基金项目:2017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明代‘归附人’研究”(17BZS053)成果之一。
摘    要:明代嘉峪关是东西方陆上交通线的枢纽。但嘉峪关创建于洪武五年(1372)的说法于史无征,从史源学的角度看,实际出自明末的错误认识。冯胜西征结束后的20年中,明朝以军事胜利为前导,继之以军卫建设,终于在洪武二十三年(1390)以后完成了对河西全境的军事控制,嘉峪关创建的时间不可能早于此时。永乐朝东西方陆路交通全面展开,使团往返不绝于路,延续至明末。其间,中国的官私史料,域外人盖耶速丁、赖麦锡、白斯拜克、鄂本笃等人都有涉及嘉峪关内外交通状况的记录。结合东西方对陆路交通的记载,加以比较分析,既可以相互印证,又能够发现一些史料缺载之处,明代嘉峪关交通地理的变迁得以明晰展现出来。嘉峪关自身的变化反映了受畿服观念制约的明朝边疆控制模式的复杂性。明朝政治军事影响力是否溢出嘉峪关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东西方陆路交通的便捷、效率与繁荣。

关 键 词:明朝  嘉峪关  史源学批判  中外史料比较  西北边疆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