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牯岭避暑地的形成——李德立与庐山
引用本文:姚欣.牯岭避暑地的形成——李德立与庐山[J].南方文物,2013(3):172-175.
作者姓名:姚欣
作者单位:江西庐山会议旧址纪念馆
摘    要: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九江辟为通商口岸,长江中下游成为重要的商贸区。大量外国传教士、商贾涌入,他们建造教堂,开办学校、医院等,殖民势力强势入侵,外来人口日益增多。每当夏秋之际,这一带酷热难熬,瘟疫流行,武汉、九江尤胜,寻找避暑地的工作刻不容缓。1886年,来自英国肯特郡、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的22岁的基督教美以美会传教士李德立上了庐山(图一),在中国教士戴古臣带领下,翻山越岭,艰难跋涉在荆棘密布、荒芜人烟的山道,足迹踏遍全境。当登临庐山东谷女儿城高地,发现长冲一带地势平坦,植被丛生,水源充足,阳光明媚,极适宜居住。精明、果敢的李

关 键 词:李德  庐山  外国传教士  长江中下游  第二次鸦片战争  美以美会  避暑  外来人口  英国  适宜居住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