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民国时期江淮地区气象观测站的时空演变与资源配置
引用本文:刘玉青,陈业新.民国时期江淮地区气象观测站的时空演变与资源配置[J].中国现代史,2022(10):79-89.
作者姓名:刘玉青  陈业新
作者单位:1.广州大学人文学院510006;2.上海交通大学历史系200240;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历史地理视野下的芍陂水资源环境变迁与区城社会研究”(18BZS164);重大项目“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灾害文化数据库建设”(17ZDA158)阶段性成果。
摘    要:民国江淮准地区气象观测体系由测候所、雨量站、水文站、水位站组成。1912-1927年,气象观测重点服务于河湖治理,空间发展不均衡,主要分布于环洪泽湖、沂述泗水系;1928-1937年间,观测站点快速发展,形成了以淮河干流-洪泽湖-里运河、长江-太湖为主的气象观测分布带;1938-1945年,受日本侵华影响,大部分站点遭严重破坏;1946-1949年,观测站得到一定恢复。观测站因类型不同,财物等资源配置各有侧重,但其职能分工有序,总体涵盖了大气、水文两大监测内容,构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气象观测系统。江淮地区气象观测站在灾害、工程、兵熨等多重因素影响下曲折发展。

关 键 词:气象观测站  时空分布  资源配置  民国时期  江淮地区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