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近现代“群众”观念及其内在张力——“群众”概念两个层面的现代转换
引用本文:李晔.近现代“群众”观念及其内在张力——“群众”概念两个层面的现代转换[J].中国现代史,2022(9):89-99.
作者姓名:李晔
作者单位:1.南京审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共产党宣言》汉译与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科学’与‘道德’基础研究”(项目号:18AKS001)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群众”概念在近现代经历了从否定性涵义到肯定性涵义的转换,同时近现代历史客观上也显示了“群众”作为集体的力量和作为社会历史创造者的能量,但其间也凸显出对于“群众”的双重态度和矛盾心态;从另一层面而言,在历史文本和叙述中呈现出来的“群众”概念基本上是一个对象性、客体性概念。这些因素形成了近现代群众观念的内在张力。考察汉语语境中“群众”概念的源流,分析形成群众心理和群众意识的社会基础,认识其历史与现实问题,对当代社会确立公民主体性意识,避免西方现代“无(非)主体性”大众社会问题,促进现代“群众”承担社会主体性义务、责任和使命,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关键问题在于“群众”及其意象从对象(客体)性境遇,到“群众”或“人民”自身的社会历史主体意识及相应社会责任、义务自觉认同的转折。

关 键 词:群众  对象性  非主体性  人民  民众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