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一件淮北市东汉“木侠纻”耳杯的测试分析
引用本文:陈华锋,钟博超. 一件淮北市东汉“木侠纻”耳杯的测试分析[J].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21, 33(6): 114-123
作者姓名:陈华锋  钟博超
作者单位:安徽博物院,安徽合肥 23006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合肥 230026
基金项目: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资助(AHSKQ2020D43)
摘    要:考古出土的漆器中,除木胎之外,有自铭“革园”的皮革与麻布为胎的漆器,有自称为“布”“绪”“纻”的麻布胎漆器,有自铭“布缯”的麻布和缯帛(一种丝织物)为胎的漆器,以及麻布夹贴于木胎之上的“木侠纻”漆器。作为夹纻胎漆器其中的一种类型,“木侠纻”漆器与“布胎”漆器在制作工艺上是否不同,二者之间是否存在技术演变关系的问题值得深入探讨。 本工作以2011年10月淮北市出土的一件东汉时期的耳杯为例,采用超景深视频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与能谱仪(SEM-EDS)等测试手段进行研究,深入了解汉代“木侠纻”漆器的工艺特点。显微结构观察发现在器物木胎与外层漆灰之间有着清晰的织物平纹组织结构,织物层的厚度仅占整体厚度的11.4%,远低于同尺寸“布胎”耳杯织物层所占的比例(后者一般在50%以上)。成分测试分析结果显示,髹漆材料为传统的中国大漆,红色漆膜呈色颜料为朱砂,织物材质可能为苎麻纤维,漆灰成分为SiO2、NaAlSi3O8和Ca8H2(PO4)6H2O等常见物质。上述研究结果说明,比较汉代“木侠纻”漆器工艺与“布胎”漆器,在髹漆材料、呈色颜料以及漆灰中矿物质成分等方面并无区别,仅在织物层的厚度所占胎体尺寸比例等方面有着明显差异。同时,本研究中发现“仅在木胎一侧贴附麻布”的做法与文献记载的“两麻布夹贴于木胎之上的木侠纻”工艺并不完全一致。 文章首次采用科技手段从制作材料、髹漆工艺等方面揭示了汉代“木侠纻”制作技术。事实上,从厚木胎斫制到薄木卷制成型,再到以布为胎,胎骨的变化见证了古代漆器水平的进化历程。从考古出土的漆卮、樽可以发现,薄木卷制而成的器型在两端的连接处仅依靠生漆或其他材料,其本身的结构并不牢固。古代漆工们为了防止木胎开裂,在接口处的木胎之上粘贴织物。这种借助于植物纤维的拉力增强木胎牢固性的技术即为“木侠纻”。当然,“木侠纻”工艺是否直接催生了“布胎”漆器还有待进一步讨论,但至少从传统手工业技术发展的规律可以进一步窥探两种工艺之间的借鉴或启示。时至今日,这种工艺在今天的家具、屏风制作中依然广泛使用。

关 键 词:汉代  木侠纻  苎麻  夹纻胎漆器
收稿时间:2020-08-10
修稿时间:2020-10-06

Analysis of a Muxiazhu ear cup of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from Huaibei
CHEN Huafeng,ZHONG Bochao. Analysis of a Muxiazhu ear cup of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from Huaibei[J]. Sciences of Conservation and Archaeology, 2021, 33(6): 114-123
Authors:CHEN Huafeng  ZHONG Bochao
Affiliation:Anhui Museum, Hefei 230061,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Hefei 230026, China
Abstract:
Keywords:Han Dynasty   Muxiazhu (lacquerware with several layers of fabric pasted to the wood)   Ramie   Fabric core lacquerware
点击此处可从《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