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23篇 |
免费 | 39篇 |
专业分类
226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1篇 |
2023年 | 45篇 |
2022年 | 42篇 |
2021年 | 50篇 |
2020年 | 136篇 |
2019年 | 142篇 |
2018年 | 156篇 |
2017年 | 129篇 |
2016年 | 145篇 |
2015年 | 95篇 |
2014年 | 104篇 |
2013年 | 236篇 |
2012年 | 117篇 |
2011年 | 73篇 |
2010年 | 94篇 |
2009年 | 87篇 |
2008年 | 85篇 |
2007年 | 78篇 |
2006年 | 52篇 |
2005年 | 74篇 |
2004年 | 42篇 |
2003年 | 56篇 |
2002年 | 50篇 |
2001年 | 41篇 |
2000年 | 36篇 |
1999年 | 24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15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3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3篇 |
1987年 | 1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2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Arturo Rodríguez Morató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ultural Policy》2018,24(5):628-646
ABSTRACTThis article examines cultural policy strategies supporting urban regeneration, focusing on its particular characteristics in the Ibero-American context. We start by developing a systematic contrast between the different circumstances that have led to the emergence of these strategies in the Ibero-American sphere and in other parts of the world. Our examination of the Ibero-American regenerative experience also includes a consideration of the paradigmatic cases that arose initially in the Iberian Peninsula and the typological analysis of subsequent Latin American experiences. The consideration of all these different elements ends up providing a global vision of the specificity of the phenomenon in its Ibero-American context. 相似文献
2.
Overpressure in ‘old’ sedimentary basins that have not undergone rapid, recent sedimentation cannot be easily explained using traditional burial‐driven mechanisms. The last significant burial event in the Cooper Basin, Australia, was the Late Cretaceous deposition of the Winton Formation (98.5–90 Ma). Maximum temperature in the basin was attained during the Late Cretaceous, with cooling beginning prior to 75 Ma. Hence, overpressure related to rapid burial or palaeomaximum temperatures (e.g. hydrocarbon generation) must have developed prior to 75 Ma. Retaining overpressure for 75 Ma in ‘old’ basins such as the Cooper Basin requires extremely low seal permeabilities. An alternative explanation is that overpressure in the Cooper Basin has been generated because of an increase in mean stress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 in horizontal compressive stress since Late Cretaceous times. Structural observations and contemporary stress data indicate that there has been an increase in mean stress of approximately 50 MPa between Late Cretaceous times to that presently measured at 3780 m. The largest measured overpressure in the Cooper Basin is 14.5 MPa at 3780 m in the Kirby 1 well. Hence, disequilibrium compaction driven by increasing mean stress can explain the magnitude of the observed overpressure in the Cooper Basin. Increases in mean stress (tectonic loading) may be a feasible mechanism for overpressure generation in other ‘old’ basins that have undergone a recent increase in horizontal stress (e.g. Anadarko Basin). 相似文献
3.
对旅游资源类型及其地域组合、空间结构规律的研究是进行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和旅游规划的基础。在分析甘肃旅游资源形成的自然和社会历史文化因素的基础上,利用统计(SPSS)和地信软件(GIS),对甘肃旅游资源类型的地域组合和空间结构进行了定量的分析。首先对甘肃旅游资源以县域为单位,结合甘肃旅游资源特点,参照郭来喜等新拟的旅游资源分类系统,选取23个景型指标,依据其在景区的重要程度分别赋属性值,经专家打分,最后得出各单位景区的各景型指标的属性值。在此基础上把景区的各个景型要素视为多维空间的数轴,由属性值构成指标空间,每个景区都是一个向量。在多维空间中有一个数据点,依据\"点\"与\"点\"间的距离进行系统聚类,将全省旅游资源分为5个聚类;然后依据旅游规划的最大福利原则,进行旅游景点的空间聚类分区,将甘肃旅游资源分为7个区,然后将上述聚类和空间聚类在地图上进行叠加,研究其空间组合规律。得出甘肃旅游资源的类型空间组合特点;最后对甘肃旅游资源集中性进行探讨,得出甘肃旅游资源有沿交通线和河流的线状集中、依据中心地级别的等级集中、依据某个中心节点的节点集中和大的区域集中特征。 相似文献
4.
城市快速轨道交通高架线对环境景观的影响研究——以广州市地铁二号线为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对任何一个城市来说都是巨大的经济负担,然而在适当的地段采用高架形式以节省资金,却常常不为人们所接受,主要在于其对城市环境、景观的影响方面。本文以广州市地铁二号线为例,对从快速轨道的高架线环境和景观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阐明了城市快速轨道采用高架线不仅仅是由于经济方面的原因,它对城市景观也是一种强化,它可以促进城市早日形成快轨交通网络系统,对解决城市交通、环境问题更加有利,而它的环境影响也可以控制在人们接受的水平等观点。并提出解决快轨交通高架线对城市环境和城市景观造成影响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学界以社会经济指标(人口普查、问卷调查等)为主导测度城市内部贫困空间,取得较好的研究成果;但是普查数据周期长、贫困群体社会经济数据可获得性低,如何制定全覆盖、多方位、易获取的测度指标是该项研究的主要挑战之一。本文尝试使用遥感影像、在线房租等公众可获取的数据,采用FETEX2.0、WEKA等软件,利用三个指标(土地覆盖指数、复杂度、单位房租)建构基于大数据的贫困指数,测度广州市内城核心区718个居委会的贫困得分。再将测度结果与利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测度的贫困空间对比分析,探究两种测度方法的区别和适用性。结果显示:①两者的测度结果具有较强的一致性,尤其对前5%最贫困的居委会具有较高重合度;②本文建构的大数据贫困指数对城中村、传统工业区等典型贫困空间识别效果更好。本研究使用易获取、更新周期短的数据,有利于城市贫困空间分布的实时监测,对引导精准分配扶贫资源、有效实施贫困社区更新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旅游规划中空间竞争与区域合作研究——以江南六大古镇为例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随着视野、目标的变化,区域旅游规划迈入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空间竞争与区域合作并不是单一存在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在实践中,我们应以空间竞争研究为导向确定合作区域的范围,而最终目的是以建立在良好空间结构基础上的区域的适宜合作提高其在更大空间尺度上的竞争能力。在相似的自然环境条件和同一的文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江南六大古镇,其空间认知的相似性和目标市场的趋同性,使其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面临着无序竞争的危机,却同时也为区域合作提供了契机;建立在旅游资源的差异性和空间结构完善基础上的区域旅游合作是唯一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7.
8.
基于社会交换理论的西递古村落私人空间转化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村落具有双重性质,即具有一般农村社区的特征,同时也具有旅游社区的特性,这种双重性质使得有限的村落空间成为游客与居民争先占有的场所。本文尝试以空间为观察视角,理解和认识古村落内部私人空间转化现象发生的作用机制,并引入社会交换理论来阐述和解释转化动机这一重要的转化前提。通过对西递案例的研究发现:私人空间转化动机包括微观层面上的经济利益、荣誉感和宏观层面上的集体决定、示范效应、共同价值观,并且(1)私人空间转化为游客空间并不是单向发生的过程;(2)当空间转化结果不如行为主体预期时,转化后的空间有可能重新变为纯粹的私人空间;(3)私人空间转化为景点能够延续的前提就在于空间所有者能够从这种转化中获取相对应的收益。 相似文献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