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和名类聚抄》是日本最早的分类体汉和词典(大约成书于公元934年)。这部巨著凝聚了当时词汇的日语读音——"和训",是日本对中国语言文化吸收的活化石。"此间(云)"是其中对"和语"读音注记的一种表述方式。本文拟从"此间"的由来和含有"此间"注解的三种形态及其特征对"此间"的含义进行全面的考察。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文献学研究和语言本体研究两大类九小类,评述《经典释文》成书1400多年来对它的各类研究,认为对《经典释文》及其音切的性质、内容、作用等的基础研究很不够,必须大大加强。  相似文献   
3.
顾涛 《考古与文物》2012,(2):98-102
破古文字通假,形音义释读在上下文中得以密合,是第一步的基础性工作,之后必须具备文献求证的实验过程。文献求证如何有效地进行,是古文字考释的方法论问题。本文以王辉《古文字通假字典》(2008年)为举证范围,从所据文献之有效度的强弱入手,将古文字通假的文献释证法分作六种类型依次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4.
日本是原本没有文字而至今还根深蒂固地借用别国文字的少数国家。汉语对日语的影响有几千年的历史,其最主要的特点是对汉字和汉语词汇的借用。日本人可谓是学习汉语的最优等生,借用汉字的同时不断地把它融入自己的语言之中,假借汉语给与日语的读音,有时还给它增添新意,使之成为日语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本文以实例对日文借用汉语的历史演变过程和特点进行了综述和分析,进一步对这种现象的发展进行了理论性的推测。通过这种研究可以揭示日语形成过程中的文化性特点。  相似文献   
5.
本主要讨论了《正字通》原本及古音注释问题。《正字通》原本为《字汇辨》,作张自烈而非廖英。这些事实可以从方以智与张自烈交往和相关献中得到证明。《正字通》在注音上类聚了大量的献中的古音,并纠正了《字汇》在这方面滥取叶音的错误。在古音观念上,张自烈反对叶音说,认为只有一字多音而无叶音。在清代古音学建立之初,其研究有可取的一面。  相似文献   
6.
主要以《十三经》及《楚辞》《选》作参照,考察《艺类聚》所引上述书之情况,结果表明:是书“以注充正“张冠李戴”等之失甚多,尤其是前更为严重。这一点,使用是书之校雠与辑佚尤当知之。否则,得之虽多,失亦不少。  相似文献   
7.
《史记集解》是最早的《史记》注作结集。它与《史记索隐》及《史记正义》一起。世称《史记》三家注。《史记》三家注在《史记》注释学和版本学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文献学角度。对作为“集解”体的《史记集解》的产生及其特点进行考释。  相似文献   
8.
作为五四时期文字改革的先驱者之一,陈独秀的文字改革思想与实践在当时产生了重要影响。他赞成在中国传播世界语,但明确反对废除汉语,反对以世界语代替汉语;他同意废除繁难的汉字,代之以简易的拉丁化拼音文字,并亲自制订拼音文字方案;他对文字改革的长期性有着充分的认识,积极探寻汉字改良的途径。陈独秀对文字改革的探索,有其时代的局限性,但其勇于探索、孜孜以求的忘我精神,其改革方案中蕴藏的思想价值,都使之成为中国百年文字改革历史上值得记述的改革者之一。  相似文献   
9.
一般研究认为,古代汉语词义可分为本义、引申义、假借义和比喻义四类。本文运用现代语言学的观点对假借进行研究,认为假借是古代汉语特有的现象,假借属于文字现象,不属于词汇现象,所谓的假借义,实际上是文献典籍中语词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抄录了法书《出师颂》原文,认看了作品之题跋、鉴藏印记,梳理了历代关于《出师颂》的著录,指出《出师颂》原有宣和、绍兴二本,并在按语中对其进行了简要考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