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历代统治者都非常关注地方降水情况,要求各地定时向中央奏报雨泽,形成一种自下而上的雨泽奏报制度。本文主要利用循化厅档案资料考察晚清时期雨泽奏报制度在州县上的运行实态。州县雨泽奏报在程序上有旬报和月报之分,无论旬报还是月报,格式上均要逐日书写天气状况、降水起讫时刻和降水量多寡。除旬报和月报外,还存在另一种特殊的上报程序,即各属如遇夏雨冬雪要随时上报。统县政区和高级政区长官对州县雨泽上报格式、时限、人员、信息准确性等进行查核,是确保雨泽信息准确的重要保障。州县户房的书吏是具体负责雨泽信息收集并上报的人员,在此之外,农官上报也是雨泽、收成奏报的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2.
A Chinese geographer explores changes in inter-provincial rural income inequality in China since the late-1970s economic reforms by decomposing it into different component factors based on the Gini index (more specifically, into contributions by different income sources: wages, household operations, properties, and transfers). The influence of each factor on inequality changes is further decomposed into its structure effects and its real inequality effects. Quantitative analysis then makes it possible to determine the relative influence of each component on changes in rural provincial inequality over time.  相似文献   
3.
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不同层次的私营金融业在走向公私合营的共同目标中,所需的时间、具体的过程有着较大的区别。上海私营金融业曾两次组织对生产与其他经济事业的联合放款,此外规模较大的银行较早实现了公私合营,而数十家中小行庄公司则通过组成四个联营集团进行多种业务的联合经营并逐步过渡到两个联合总管理处,实现了从业务到人事、财务、组织多种形式的联合管理,最后在条件成熟的时候与大银行共同组成统一的公私合营银行。政府对上海地区数量众多的私营金融机构采取了导向联放、联营和联管的循序渐进的谨慎政策,是符合整个中国金融业历史实际的正确之举,体现了中国私营金融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必然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4.
上海高级服务性公寓经营管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对酒店公寓行业特点作了较为全面的论述,并结合特定公寓酒店的管理实践,论述了高级服务性公寓经营管理特点,为如何推动酒店公寓行业的发展提供了第一手素材。  相似文献   
5.
日本著名企业家稻盛和夫在退出经营第一线以后,一直从事推广经营理念的活动。最近,他在中国推出了新著《人为什么活着》。该书是对稻盛哲学的总结与发展,很适合中国企业家阅读。该书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潜意识的作用;生活的意义与利他经营;宗教意识与对未知世界的敬畏。通过分析该书的内容,本文最后得出结论:正确的宏观的指导思想,具体有效的员工激励方法,加上经营者的人文关怀,定能创造美好的人生和出色的业绩。  相似文献   
6.
在近代安徽,就族田的田产经营而言,出租给外姓中、贫农耕种是主要经营方式;地租形态主要是实物地租,且租率较一般私田低;大部分欠租是在催缴过程中通过协商解决.就族田的地租经营而言,宗族通过放贷、购田和投资工商业实现地租的增值;宗族放贷地租的利率大大低于一般私人放贷;族田地租向近代工商业转化已渐露端倪.  相似文献   
7.
广州地铁沿线零售商业形态与空间分布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选取我国地铁发展速度最快的城市之一的广州作为背景,以地铁沿线商用物业的核心圈层为对象,本文在调查分析地铁沿线零售商业的串珠状组团式的空间分布特征和以百货店为主的多业态并存的业态结构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地铁沿线商业业态聚集的空间等级和各等级的业态空间类型,分析了其内部和外部因素,并揭示了地铁对零售空间分异、商业热点的形成及零售客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8.
王健 《旅游科学》2008,22(5):44-48
本文讨论了中国酒店业30年发展历程中始终面临的几个方面的文化问题。例如,跨国酒店公司的海外投资对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和社会文化方面的积极和消极影响;现代信息技术对酒店管理的促进作用和带来的问题;酒店经营全球一体化与文化多样化之间的关系;中外酒店管理者的文化差异和文化冲突;中国酒店业跨国经营的文化适应等。本文提出,应当加强跨文化管理研究在酒店经营管理中的应用,它可以有效地提升经营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促进酒店业经营管理的国际合作,优化酒店产品营销,指导酒店硬件设施建设,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率,指导酒店特色项目的设计运作,提高酒店对外投资效率以及指导酒店的品牌创建。  相似文献   
9.
中国对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的认知和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经过了一个复杂的历史演进过程,大致可分为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的原则否定、概不参与,改革开放后至冷战结束前的区另I对待、有限参与,冷战结束至今的积极支持、扩大参与三个阶段。中国对联合国维和行动政策的调整与国际环境和中国国内政治的变化是相对应的,它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世界观念的变革和中国外交行为方式的转型。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历史演进过程表明,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大国责任意识日益彰显。  相似文献   
10.
Canada's experience with ‘regional agreements’ has attracted considerable attention in Australia as a means by which Indigenous people can secure their native title rights to land and sea and ensure they can participate in the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of their homeland territories. However, regional agreements implemented in Canada thus far have often taken years to negotiate. To provide a degree of certainty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decision‐making while the native title claims process is underway, Canadian governments have proceeded to establish interim resource use and management agreements with Indigenous communities. While both governments and Indigenous people stress that interim arrangements do not replace or limit the scope for future claim settlements, it is recognised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such co‐operative relationships will make long‐lasting formal agreements easier to achieve. This paper draws on several recent examples of interim agreements that have been negotiated for the salmon fishery resource in the Skeena River catchment, and considers how these local experiences offer useful approaches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native title issues in Australia. These examples demonstrate the importance of building shared understandings of resource values and management approaches prior to cementing co‐management partnerships in formal settlements. They also show some of the problems and prospects facing Indigenous peoples in their efforts to benefit from such co‐management agreem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