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蒙河  宋雨晗 《东南文化》2018,(6):104-110,127-128
良渚考古工作历经八十余年,考古内涵不断丰富,考古价值不断提升,已进入到"良渚全考古"时代,是边发现、边研究、边保护、边利用、边传承的模式。2018年良渚博物院改陈,进入"良博全展示"阶段。现有的展览全面展示良渚考古成果,全面呈现良渚文化内涵,全面阐释良渚文明价值,全面解读良渚遗存信息。良渚的展示除了依靠文物本身或图文所呈现和传递的信息,还采用过程性展示、功能性展示、复原性展示、对比性展示、演变性展示、场景性展示等多种手段,多角度、全方位地解读和展示遗物,力图将良渚文物的故事讲清楚、讲明白。  相似文献   
2.
东北亚国家对于海洋权益的认知渐进深入,以及地缘政治实况和国家实力消长等,构成了社会意识与物质力量变迁的合力,加剧了日本与周边国家之间普遍存在海洋领土争端这一社会情势。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的建构主义为上述实况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尝试、分析框架与消解困境的方案补充。东北亚海洋领土争端困境的解决关键在于如何利用预留的政治空间。  相似文献   
3.
周祥森 《史学月刊》2004,1(3):79-92
蒋大椿先生提出的“唯物辩证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系统史观”.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发展史上.是一种全新理论形态的历史观。无论是对于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发展,还是对于新世纪中国历史学的发展来说,它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但是,由于评论者悬置客观实在的现实社会和历史,沉溺于马克思恩格斯文本建构起来的文本世界,加上评论者和蒋大椿先生之间在探索的问题、言说的平台和所处思想时段等方面的差距,因此,他们没有能够发现蒋先生的真问题和《思潮与发展》一文所具有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综览目前公开的评论,只能说这是一场极不相称的客观世界与文本世界之间的交锋。  相似文献   
4.
前视全景钻孔电视在龙门石窟防渗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龙门石窟雕刻艺术品长期保存的主要病害是渗水,卸荷裂隙往往切割洞窟、隙宽较大而成为洞窟渗水的主要通道。为查明洞窟卸荷裂隙的分布位置,最可靠的方法是在现场进行水平钻探。但受钻探施工的干扰,钻孔岩芯可能在钻探取芯的过程中造成折断或破裂,钻孔取芯率也会相对较低,因而仅靠观测岩芯难以确定卸荷裂隙的准确部位。为此,采用有潜在价值的钻孔电视方法,以识别不同的岩层,确定裂隙的分布情况及裂隙中的充填物。研究结果表明钻孔电视在龙门石窟防渗工程中取得成功的应用,说明这是一种值得在岩土文物保护工程中推广应用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5.
历史事实:史学家建构过去的图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汉全 《史学月刊》2005,4(2):88-95
中外历史哲学界对“历史事实”存在严重的争论,主要问题是关于历史事实的应用范围与含义上的分歧。其实,“历史事实”只能限制在历史认识论的范围内才有意义,而历史事实与史料中的事实也不能等同。从历史学家与“历史事实”的关系来看,历史事实依历史学家的存在而存在,“历史事实”是史学家建立的关于过去的图景,是一个关于过去历史实际的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6.
高海林  杨芳 《史学月刊》2003,(10):44-48
梁启超晚期的文化观,以《欧游心影录》的发表为主要标志,建立在极端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理论基础之上。他以资产阶级的哲学观点和方法去整理中国的传统文化,力图把中国的传统文化纳入资产阶级的文化体系,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他试图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生哲学去搭救破产的西方文明,却有抵制马克思主义新文化在中国传播的用心,其消极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7.
朝鲜后期,北伐论激起朝鲜士大夫小中华意识高度发展,因此有学者将其称为"朝鲜中华主义"。然而从事实来看,朝鲜士大夫虽然有很强的文化自尊意识,但是这种自尊意识是建立在春秋大一统之上的,小中华意识的发展反而使一元的天下观进一步强化,将中华秩序理想化。所以,朝鲜后期小中华意识的发展并不表示朝鲜士大夫以朝鲜为中华之正统或中国之正统,反而继续承认朝鲜为小中华,而在事实上更不证明朝鲜为当时东亚的文化中心国家,所以我们在使用"朝鲜中华主义"概念时尚需仔细斟酌。  相似文献   
8.
“九·一八事变”前后,蒋介石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国家民族危在旦夕。刚辞去国民政府交通部次长而“称病”闲赋苏州的李仲公,向蒋介石提出“联共抗日”主张,并提呈具体“方案”,受到蒋介石的重视并约见商谈,虽然蒋介石从同意其主张到反悔,李仲公却成为国民党内最早提出“联共抗日”主张之人。此时,李仲公译著出版的《日本帝国主义的满蒙观与我们的驳议》一书,成为爱国知识分子拍案而起的抗日先声。  相似文献   
9.
明治初期,维新政府中枢就已深刻地了解到日本所置身的国际社会和国际形势,确立起包括对自己和世界进行重新定位以及日本未来发展方向在内的国际秩序观。近代日本国际秩序思想中的上下秩序认识与欧洲近代国际秩序思想的二重原理体系如出一辙,并在明治维新后迅速与国家政权结合起来,最终确立起对欧美屈从,对东亚邻国强硬的双重外交路线。  相似文献   
10.
Abstract

This paper surveys the career of Benedetto Bordon as a miniaturist, designer of woodcuts, and cartographer. Although from Padua, Bordon worked primarily in Venice where he illuminated religious and classical texts and official ducal documents destined for Venetian noblemen. The writer argues that Bordon designed woodcut illustrations for books printed by Aldus Manutius and others, in addition to the woodcut maps in his 1528 book on islands in the MediteiTanean, Atlantic, and Caribbean. Bordon's lost world map of 1508 is discussed in relation to the map‐making activities of Francesco Rosselli, the Florentine miniaturist and engraver who was in Venice in 1504 and 1508, and in relation to a circle of Venetian scholars and patricians interested in Ptolemy's Cosmographia and in the mapping of the New Worl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