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09篇 |
免费 | 13篇 |
专业分类
42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11篇 |
2021年 | 10篇 |
2020年 | 19篇 |
2019年 | 14篇 |
2018年 | 18篇 |
2017年 | 21篇 |
2016年 | 15篇 |
2015年 | 16篇 |
2014年 | 15篇 |
2013年 | 28篇 |
2012年 | 25篇 |
2011年 | 31篇 |
2010年 | 22篇 |
2009年 | 28篇 |
2008年 | 18篇 |
2007年 | 29篇 |
2006年 | 18篇 |
2005年 | 22篇 |
2004年 | 6篇 |
2003年 | 8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8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1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致谢作为一种和谐性的言语行为,本质上是礼貌的,与道歉,命令,祝贺和许诺一样,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致谢同时又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发生频率很高的一种言语行为。正确地表达致谢有着重要的社会价值。本研究从理论上增进了我们有关致谢言语行为的知识,从实践上可以帮助我们建立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和谐的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2.
从旅游影响的角度出发,大型活动将对举办地形成一定的形象影响。本文以'99昆明世博会为例,使用问卷调查数据,从四个方面研究了'99世博会的形象影响问题。研究表明:'99世博会所带来的形象效应并未成为游客选择昆明作为出游目的地的首要决定因素,目的地区域的传统特色(如气候、环境及文化因素),仍然是游客作出决策的主导因素;'99世博会对举办城市昆明而言,所带来的积极影响超过了负面影响,可以有效提高举办地的知名度;大型活动长期的、潜在的形象影响可以通过了解游客的重游意愿和口碑效应来衡量,世博会的举办所带来的潜在长期影响是正面的;有助于形成较高的形象认同度。 相似文献
3.
企业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处于特殊的地位,其健康发展直接决定着社会的和谐程度。企业的社会责任强调再生产过程中对人的价值的关注,强调对消费者、对环境、对社会的贡献。但在我国,企业在创造社会财富的同时,却忽视了对其所造成的“负外部效应”承担本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因此,建立和完善企业社会责任机制,具有理论与实践层面的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4.
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及中国旅游饭店的经营策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如何在正确认识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世界旅游市场、我国经济、我国旅游市场和我国旅游饭店影响基础上,借鉴国际旅馆的经营策略,说明我国饭店的经营策略,这是当前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据此命题,运用统计数据与典型样本分析,讨论阐明下列问题:(1)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2)世界旅游市场发展的主要趋势;(3)国外旅馆的经营策略;(4)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5)中国旅游市场发展的主要趋势;(6)中国旅游饭店的经营策略。 相似文献
5.
目的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评价研究——来自山东省的实证检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Ap和Crompton(1998)提出的旅游影响量表,本文从经济、社会文化、拥挤程度、环境、服务和社区态度等方面实证检验了山东省的目的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程度、对旅游影响的态度以及对旅游影响的综合评价,探讨了目的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与他们对旅游影响的态度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多数情况下目的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与态度之间并不相关。 相似文献
6.
西部不发达区域是我国自然资源密集地区,极具开发潜力,其经济成长采取自然资源转换模式具有客观必然性。但是传统的自然资源要素转换模式已严重制约着西部地区经济的持续发展。本通过对西部地区自然资源优势、资源开发中的技术结构和利益分配机制以及资源转换模式等问题的系统思考,提出了提升区域自然资源转换模式的构想。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关于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大关系的论述,是科学分析国际国内形势、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产生的。它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现代化建设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生动实践和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具有全局性、战略性、时代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民国重庆城市现代化起步于刘湘“军人干政”时期。而川江航运的繁荣,城市精英的觉醒以及刘湘政权的若干举措,为“上海模式”输入重庆提供了重要条件。作为后发外生型条约体系城市,重庆的现代化不仅依靠西方现代性要素的刺激,而且更直接地受到“上海模式”的辐射和拉动。“军人干政”的负面效应致使以“上海模式”为蓝本的重庆城市现代化呈现畸变态势。在“上海模式”的冲击下,在本社会还缺少现代性因素积累的情况下,重庆城市现代化于20年代末期启动。 相似文献
9.
Gongbing Shan Xiang Zhang Bingjun Wan Daifeng Yu Brandie Wilde Peter Visentin 《Interdisciplinary science reviews : ISR》2019,44(1):12-20
Kicking in soccer has been the subjec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for more than 40 years yet review articles summarizing the biomechanical fundamentals of kick optimization as a guide to coaching are scarcely to be found. The current review article aims to bridge the gap between scientific research into the maximal instep kick (including studies employing 3D motion capture and full-body biomechanical modelling) and the application of such research in coaching. It does so by supplying a scientifically founded, coaching-friendly article explaining identifiable characteristics and motor control sequencing that define this skill. Relevant biomechanical factors are identified in a way that should help coaches better develop training programmes and, at the same time, foster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skill among athletes. Such information will contribute to both accelerated skill acquisition and, by concomitant gains in skill efficiency, the development of programmes that minimize risk of injury to athletes during training. 相似文献
10.
Henrik Jochumsen Dorte Skot-Hansen Casper Hvenegaard Rasmusse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ultural Policy》2017,23(4):512-524
The aim of this article is to analyse and discuss the development of performative spaces in public libraries from a cultural policy perspective. First, a framework of three concepts of culture, 1.0–3.0, is used as a tool to analyse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public libraries. Against this background, we introduce the notion of performative spaces in public libraries by highlighting Nordic examples. The tendency can also be seen on a broader level in European and North American libraries, where a ‘performative turn’ can be seen a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ibrary and its users, especially the younger ‘digital natives’. The rationales behind the emergence of performative spaces in public libraries are analysed and discussed: democratisation, empowerment and economic impact. This article concludes that the performative spaces are legitimized by multiple rationales in the same way as cultural policies and cultural institutions are legitimised today.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