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8篇
  免费   13篇
  961篇
  2025年   1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112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旅游影响的角度出发,大型活动将对举办地形成一定的形象影响。本文以'99昆明世博会为例,使用问卷调查数据,从四个方面研究了'99世博会的形象影响问题。研究表明:'99世博会所带来的形象效应并未成为游客选择昆明作为出游目的地的首要决定因素,目的地区域的传统特色(如气候、环境及文化因素),仍然是游客作出决策的主导因素;'99世博会对举办城市昆明而言,所带来的积极影响超过了负面影响,可以有效提高举办地的知名度;大型活动长期的、潜在的形象影响可以通过了解游客的重游意愿和口碑效应来衡量,世博会的举办所带来的潜在长期影响是正面的;有助于形成较高的形象认同度。  相似文献   
2.
飞天形象的渊源,学术界有两种观点,一,从印度传播而来;二,由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羽人与受希腊文化影响的印度有翼天使融合而成。作者根据考古材料,从佛教传播和图像学的角度,对羽人与飞天发展的动态过程及演变轨迹进行考查,认为飞天萌芽于印度,发展于中亚、西域,成熟于中国,并且这一演化过程不是一条直线,而是一个反复交替进行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李兆中  甄峰 《人文地理》2019,34(6):53-61
在当前我国社会经济转型的背景下,城市生活空间质量成为居民、学界与政府关注的焦点。采用多源数据,拓展了已有城市生活空间质量的评价维度与评价方法,从舒适性、便利性、健康性、安全性、社会性五个维度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GIS空间分析方法,以南京为例进行了生活空间质量评价并识别其空间分布规律。实证分析表明:①南京的城市生活空间质量存在着明显的空间分异。高质量生活空间呈现明显的等级集聚特征,主中心位于核心区周边1-3 km的圈层,低质量生活空间总体分布较为分散。②在构成生活空间质量的五个维度中,舒适性和社会性的发展质量呈现由城市中心向外围递增的趋势,便利性的发展质量呈现由城市中心向外围递减的趋势,健康性受城市环境质量分布趋势的影响,呈现由西北向东南递减的趋势,安全性的高值集聚不显著而低值集聚于城市中心区。  相似文献   
4.
学界以社会经济指标(人口普查、问卷调查等)为主导测度城市内部贫困空间,取得较好的研究成果;但是普查数据周期长、贫困群体社会经济数据可获得性低,如何制定全覆盖、多方位、易获取的测度指标是该项研究的主要挑战之一。本文尝试使用遥感影像、在线房租等公众可获取的数据,采用FETEX2.0、WEKA等软件,利用三个指标(土地覆盖指数、复杂度、单位房租)建构基于大数据的贫困指数,测度广州市内城核心区718个居委会的贫困得分。再将测度结果与利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测度的贫困空间对比分析,探究两种测度方法的区别和适用性。结果显示:①两者的测度结果具有较强的一致性,尤其对前5%最贫困的居委会具有较高重合度;②本文建构的大数据贫困指数对城中村、传统工业区等典型贫困空间识别效果更好。本研究使用易获取、更新周期短的数据,有利于城市贫困空间分布的实时监测,对引导精准分配扶贫资源、有效实施贫困社区更新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杨洁莹  张京祥  张逸群 《人文地理》2020,35(3):86-92,114
乡村振兴不能回避资本,然而资本下乡会改变乡村内部治理结构,如何善用资本以实现乡村善治成为一个难题。文章以江西省婺源县Y村作为典型案例,基于空间生产理论视角,深度剖析资本介入后村庄治理主体的关系转换和资本运行的内在机制,并揭示资本介入后乡村善治面临的难题。文章认为,市场资本介入乡村重构了空间生产主体,并倾向于构建符合自身需求的新空间形态。新空间形态进一步形成了新社会关系网络,新社会关系网络在市场资本的助推下稳固,并逐步将村民主体排挤出村庄,导致资本下乡后空间非正义等问题凸显。未来的乡村治理模式应当发挥资本的触媒作用;维持政府公正性角色,保持乡村空间正义;明确村民主体地位,鼓励村民作为村庄营建的主体;强化集体力量,保持村集体对空间的有效控制权。  相似文献   
6.
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长春市活动空间特征与社区分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居民时空行为成为透视城市空间的重要视角,本文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研究长春市活动空间及其社区分异,轮廓性的揭示居住空间、就业空间和消费休闲空间的分布规律,从人地互动的过程与格局的视角认识城市空间。研究发现,居住活动对中心城区依赖明显高于就业和消费休闲活动,就业活动呈现多中心连片发展格局,近郊的欧亚卖场和郊区的净月潭成为人们消费休闲活动的重要选择。就业-居住距离和消费休闲-居住距离的社区分异显著,折射出三类活动空间关系复杂,由此感知城市生活空间质量和社会空间结构。通过对社区分异的空间聚类分析明晰各地域自身问题,从而有针对性的对长春的空间调整优化和居民行为引导提出建议,构建和谐宜居的城市空间。  相似文献   
7.
城市广场:城市制约中的空间政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海 《人文地理》2011,26(3):29-34
现代性的线性时间维度向后现代的空间转向,是一种典型的文化表征。城市广场,作为当代城市生活转向空间存在的\"第二自然\"。它开始成为一种超越空间二元对立模式划分的\"异位空间\",并具有了特定的空间文化意味与空间政治学色彩。即城市广场的空间狂欢、类民主化的自由集市和秩序失序后的再秩序化是其显著的特征。这些都使得城市广场成为一个具有后现代意味的文化空间。  相似文献   
8.
深圳发展会展旅游的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群 《人文地理》2004,19(2):52-55
会展旅游已成为当今世界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它不仅可以促进城市经济发展,而且能够提升城市国内、国际形象,是城市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方式。本文论述了深圳发展会展旅游的优越条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几点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9.
资源型城市旅游形象设计研究——以淮南市为例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章锦河  陆林 《人文地理》2001,16(1):16-19
资源型城市有其独特的发展规律。本文以淮南市为例,指出实施旅游形象设计对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并通过对影响淮南市旅游形象主要因素的分析,运用旅游形象设计的理论和方法,构建了淮南市旅游形象识别系统。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快速城镇化的进程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多元化的能源设施、废弃物处理设施、社会类设施、特殊交通等邻避设施必将陆续进入城市规划区,并成为城市新的风险,基于公众对不同类型邻避设施风险接受度的差异而形成了不同特征的邻避空间。本文提出了邻避空间的概念,分析了其形成机制、扩散模式和类型,在此基础上以南京市殡葬邻避空间为例,分析其在“产生-挤压-消亡-再生”的空间生命周期中,邻避空间和城市空间之间经历的“侵入-竞争-协调-融合”的互动肌理,由此形成在城市中“边缘-近郊-市区-中心”的空间演变规律及再生手法,理论上丰富了邻避设施风险认知的范式和邻避空间的分析,实践中有利于提高邻避设施在城市中的顺利布局并应对邻避冲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