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6篇
  免费   2篇
  67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通过研究追缴回来的三件"叔休器"和见于著录的五件"叔休器",判断目前所见所有"叔休器"均属同一器主。叔休可能为春秋早期管理当地盐业贸易的职官,身份地位均较重要。同时结合铭文内容等认为"叔休器"可能来源于淮河流域信阳一带的周代诸侯小国"冠"。冠、番、樊等可能是被淮河以外诸国称"繁"的不同小国,它们位于淮河流域信阳一带,在商周时期盐铜贸易环节发挥了重要作用,逐渐形成盐铜交易枢纽"繁阳"。  相似文献   
2.
侯方域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文人之一,他出生于名门望族,受过良好的教育,很早就名满天下。他早年交游广阔,与当时的一帮名士朝夕对酒作诗,品评当世人物,颇有济世之志。后来,因得罪了小人,自己落得四处飘零,又由于农民战争及清军的蹂躏,他的大部分好友都散去或死去;明清易代,他又成了夹缝中的遗民。他虽然英年早逝,但短暂的一生却历经巨变沧桑。  相似文献   
3.
《透过一块晦暗的玻璃》体现了美国早期史研究领域的较新的发展趋势。这本论文集从小历史的角度来论述了早期美国史研究中关于个人认同的自我探索与边缘化状态的问题,并较好地弥补了大历史的缺陷,使人们从历史叙述、文本细读和语言学转向这三个方面更新了对小历史长处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Although the forager–farmer interaction model successfully explains the gradual transmission of farming technology to foraging groups, it fails to explain rapid, abrupt transition to agricultural economies. This paper suggests that interaction between farmers and foragers often includes conflict and competition over land and that this conflict between different land-use strategies may lead to a rapid, discontinuous transition of subsistence economy. Comparing southern Scandinavian and central-western Korean cases, this paper suggests that the rapid transition to an agricultural economy in central-western Korea was a consequence of the appearance of territoriality of farmers in mobile, land-sharing context, resulting in a decrease in number of resource patches available to foragers.  相似文献   
5.
6.
在分析汉代免老、新傅、罷癃等制度后,认为在南郡的人口结构中:新傅、免老人数均存在严重的不平衡现象,各侯国人口的发展存在较大差异,其原因有待进一步探讨。据木牍,《秩律》各县的排名隐约遵循口数原则。  相似文献   
7.
城头山遗址作为20世纪百项考古大发现之一,因发现屈家岭文化城址和大溪文化城墙及汤家岗文化水稻田而著名,号称"中国第一城"。城头山地区文明为本土文化发展起来的原生型文明。作为早期邦国文明,城头山地区文明起源经历了农耕聚落—中心聚落—邦国三个阶段。城市(包括礼仪建筑)、文字、服饰(包括玉佩饰)是城头山地区文明起源的要素和形成的标准。城头山地区文明向成熟文明发展最后融入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之中。城头山地区邦国文明的产生是中国早期文明产生的一种模式,在长江中游乃至中国早期文明起源中有一定的典型意义。中国早期文明经历了一个小国寡民式的邦国文明阶段。  相似文献   
8.
    
The Itinerary of Benjamin of Tudela, written in the late twelfth century, has long been recognized as a unique source for both Jewish and Mediterranean history. This paper attempts to shift the focus to the text and its history, and examine the process of its translation and reception in early modern Europe. I focus on the first Latin translation (Antwerp, 1575), prepared by the Spanish biblical scholar Benito Arias Montano. In his dedication and preface, Montano presents Benjamin as an eminent member of the illustrious Spanish tradition of explorers and geographers. Moreover, he sees in the Itinerary a document that may be significant for the understanding of Scripture. Montano's conceptualization allows us to understand the complexities of translation as a cultural process – the attempts to bridge linguistic, religious, and chronological barriers that separated Benjamin from his early modern readers.  相似文献   
9.
岭南僻处南疆,地理复杂。隋末大乱之时,地方势力纷纷割据,唐初和平统一岭南后,采取羁縻政策,以原有势力为基础设管州的"都府"。而在都府之上,朝廷以广州、桂州、交州为中心置"统府",以点控面,有效地维护了岭南地区的稳定。但是这种层层管理的"统府三分格局",到高宗乾封二年发生突变,随着邕府和容府的建立,原统府消失,遂形成并立的"五府格局"。可是,最迟8世纪初,唐朝设立岭南五府经略使,统一管理整个岭南的军事。在此前后,岭南选补使、岭南按察使、岭南采访使等陆续出现,在人事、监察、民政等领域,对岭南道全境实施管辖权。因此,"盛唐"的岭南道,表现出明显的"归一"趋势。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